新闻资讯 更多+
【咨询热线】010-63858100/400-1050-986
【24小时咨询】13701248356
【交付方式】EMS/E-MAIL
【报告格式】WORD 版+PDF 格式 精美装订印刷版
【订购电邮】zqxgj2009@163.com
【企业网址】www.gtdcbgw.com , www.bjzjqx.com , www.chinabgw.net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版)》
《2024-2030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新生态逐渐完善,驱动全产业生态链的快速发展》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商业计划-中金企信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
1)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15万余例(其中完成:专项调查项目数量25000+例。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42000+例。行业研究报告83000+例。),各类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三方认证服务。
2)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行业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产品认证&证明、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专业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
3)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认证服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系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5万家,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8,126亿元,跃上十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分细分领域来看,软件产品2022年收入平稳增长,实现收入26,583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14.3%,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3.1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服务收入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0.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4.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4.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收入达到2038亿元,同比增长10.4%。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两位数增长,收入为9376亿元,同比增长11.3%。
2016-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收入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根据《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共完成收入74,53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8.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广东省作为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五的省份之一,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约1万亿元。根据工信部印发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80号),在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效,增长潜力有效释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2.细分领域的市场发展情况:
(1)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及运营维护服务:一般来讲,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14年之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各地区、各部门发散探索、分散建设,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缺乏整体协调。
2014年至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统筹发展阶段。2014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该文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并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
2016年至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攻坚升级发展的阶段。该阶段以数据为驱动,开始集成NB-IoT、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成效导向,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原有协调工作组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在此阶段,国家多部委牵头推进,以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国内互联网企业、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等生态主体,共同打造系统纵横联合、职能共享的城市大脑,助力城市实现智能化演进。
2020年至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集成融合的阶段。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全要素表达、仿真推演、虚实融合等能力进一步成熟,数字孪生城市逐渐从概念转化为实践,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升级”“新选择”,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向平台集约整合、资源融合共享、高效开发、全面赋能的集成融合期演进。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未来通过虚实交互、仿真推演等新阶段新特征的普及应用、普惠创新,城市将进入决策智能阶段,完成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型。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指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维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提升城市管理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宽带网络、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基础。
②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城市各类数据,包括交通流量、环境监测、能源消耗等,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③智能交通:利用智能化技术改善交通管理,包括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交通预测和优化等,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④公共安全: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系统等手段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加强治安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⑤公共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包括电子政务、电子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而智慧城市的运维包括以下方面:
①系统维护和更新:对智慧城市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包括硬件设备的检修和更换,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升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②数据管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③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保证城市各项智能化服务的正常运行。同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④用户培训和支持:为智慧城市系统的用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解答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2)云平台建设及服务:云计算平台也称为云平台,是指基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服务,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能力。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显示,根据中金企信统计,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4910亿美元,增速19%,预计在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就全国市场而言,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达1,235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巨大。在及数字政府相关政策的驱动下,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12%。基础架构层投资目前占整体市场投资的47%,其中政务云在基础架构投资占比达到73%。
政务云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由laaS、PaaS和SaaS组成的云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服务,实现政府管理、企业服务和民众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持。它将拥有一站式服务内容,立足顶层建设,是全市政务资源管理、应用支撑、数据共享、服务保障的总枢纽;此外,它还蕴藏着海量的城市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共享数据的“超市”和“加工厂”,所以政务云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大脑”,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步。
2022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50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7%。其中,政务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达34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为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为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
根据《2023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大陆前四大云计算厂商,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增长9%,占云服务客户支出总额的79%。其中,华为打造了覆盖智慧城市、金融、等10余个行业的100多个场景化解决方案。华为提出以云为基础,以Al为核心的全新智能体开放技术架构,目前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期间深度参与政务云市场,在财政一体化、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基于云原生技术助力政务云与智慧城市业务的逐步融合。2022年,华为云从其对渠道生态系统的投资和建设中获得了可观的回报,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的收入有所增长,当年华为云营业收入达453亿元,同比增长125%。
随着上云进程持续加深,政务及企业需求逐步向用云转移,效率、性能、安全等成为用户关注点,应用现代化、一云多芯、平台工程、云成本优化、系统稳定性、云原生安全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满足用户多样性场景需求,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云计算正在向数字世界操作系统进行转变: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引发数字应用使用方式和算力资源供给的双向变革;另一方面,算力资源呈现出计算异构、算网融合的特点,数字应用呈现出分布式、多模态、超大量级的特点。云计算加速向面向大体量分布式应用的体系化、工程化创新的操作系统演进,向下加速催生算力服务新范式,向上定义数字应用新界面。
3)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支撑了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管网格化管理、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等典型场景。随着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及安平方面的需求,对数据实时性、智能化、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大数据平台技术领域也在持续迭代演讲,如大数据AI一体化、跨域协同计算、可信联邦计算、轻量化部署等,这些技术在数据加工、数据共享、业务支撑等不同层面促进政务领域的数据开发利用。政务机关和企业通过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聚拢各业务系统数据,打通全渠道组织各业务维度,用数据分析驱动业务,满足企业级宽表实时分析、实时BI报表分析、用户行为分析、自助分析、AI智能分析等全方位需求。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规模达49.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5.3%,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从竞争格局来看,华为云、阿里云和浪潮云在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排名前三。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中金企信统计,2022年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
政府业务方面,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大数据管理平台需求提升。根据中金企信分析,2022年我国数字政府一体化大数据管理平台规模达59.1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9.2%,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持续提升的政府数据应用推动背后数据库基础设施需求提升。
根据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发布的《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细分市场中,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规模最大,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硬件设备等,约占总市场的40%左右;其次是数据服务市场,包括数据挖掘、分析、建模等,约占30%。最后是应用市场,包括大数据应用系统和平台、大数据服务等,约占25%。政府对大数据行业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如“双创”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互联网+”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等。政府还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手段,来推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2)信息设备销售服务:信息设备是指构建整个网络所需的各种数据传输、交换及路由设备等。网络信息设备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硬件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上层应用。网络信息设备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影响着社会数字化进程,行业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的运作方式,对社会生产、商业运作模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网民数量增长,互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快速增加,同时,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在内的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进一步带动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量不断增长。
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6年的16.1ZB增长到2025年的163ZB,比2016年创造出的数据量增加了十倍。全球数据规模爆发对数据的传输、交换、处理、存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在传输和交换方面带动了交换机、路由器和无线产品等网络设备的市场需求。聚焦国内市场,政策扶持是推动网络设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和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各行业数字化建设: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互联网+”“宽带中国”等一系列政策,激发了新一轮数字化建设浪潮;2020年,国家提出“新基建”战略,倡导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网络信息设备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内市场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网络设备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速高于全球市场。预计2026年我国主要网络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70.56亿美元,较2020年相比增长65.3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4%。
(3)软件开发及销售服务:软件开发行业的市场容量庞大且不断增长。根据中金企信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3年一季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速达到13.5%;2022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定制化的软件解决方案。
物联网、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创新和应用步伐,相应的软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层出不穷,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智能软件的生态体系。在感知层,有万物互联的各类大数据感知、采集、分析和边缘计算软件等;在传输层,有保证高移动、海量连接和低时延的移动通信软件;在计算层,有通过分布式计算集群、内存计算、流计算等处理海量大数据的各类计算软件;在分析层,有实现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认知计算、深度学习的各类软件;在应用层,有面向行业的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AI)应用软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在诸多AI技术中,生成式人工智能(AI)因其独特的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正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研究的技术,可以让计算机生成具有一定逻辑和连贯性的自然语言文本、图像、音频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图像生成、音乐合成等。自2022年底ChatGPT问世以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激增。这一重磅的生成式AI产品使用通常来自互联网的大量数据样本来学习如何对提示和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使其能够创建逼真的图像,并全面且详细地回答来自各行各业的难题。根据中金企信的预测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张增速的最大推动力将来自市场对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所需基础设施的需求。
2022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整体收入为400亿美元,预计2027年及2032年将分别达到3,990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2022~203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AI数字人是一种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真人的外貌、声音、动作和表情的虚拟人物,可以在各种场景中与人类进行交互,提供服务或娱乐。据中金企信预计,2030年中国数字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超过了2700亿元,其中身份型数字人约1747亿元,占比达65%;服务型数字人约955亿元,占比35%,市场发展空前广阔。具体而言,AI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营销推广、政务引导、教育培训、医疗健康、金融讲解、产品体验、文旅展示等领域:
①政务引导:AI技术可以应用于政府引导领域,通过AI数字人的形象与用户进行对话,将传统政务服务大厅模式转变为“规范、高效、稳定”的智能服务,专业的数字人解读政策时,将表情、动作、口型、情绪表达完美融合,可表现出人类的情感状态,带来更便捷、更温情的交互体验。
②教育培训:AI技术可以应用于教育培训领域,可作为虚拟教师,提供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虚拟教师沟通、交流和请教问题。
③医疗领域:AI可以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作为虚拟医护,通过远程与患者面诊,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症,提供健康咨询、优化就诊效率,还可以为复诊的病人减少路途奔波。
④文旅展示:A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文旅展示领域,化身为活动现场及景区的虚拟导游,通过为游客提供
现场路线规划、导览讲解等沉浸式交互服务体验,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打造了沉浸式的交互体验。还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观众线上旅游、观赏文创产品、品味当地特产,对地方特色产业进行宣传,提升文旅景区知名度、多维度展现文化魅力。
3.信创行业现状: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它与“863计划”“973计划”“核高基”一脉相承,是我国IT产业发展升级采取的长期计划。信创建设从关键环节核心组件的自主创新入手,从党政军试点,关键行业逐步推广,为国产IT厂商提供了实践创新的沃土,从而逐步建立自主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实现全IT全产业链实力和结构的优化升级,包含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行业。信创产业的本质是发展国产信息产业,旨在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发展目标,信创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2021年3月,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加快制定战略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为深化规划对信创产业的支持,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连续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将加快补齐关键技术短板,重点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各领域对信息技术软硬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为信创行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国家发展信创的战略背景下,国产化软硬件的替代潮为信创行业带来发展契机,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达70.8万亿元。同时,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7.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①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当前,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而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逐渐成熟,软件及IT服务收入将持续提高,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我国企业用户的IT需求已从基于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应用转变成基于自身业务发展构建应用,需求呈现出定制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②行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明显:2015年至今,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收入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均保持在50%以上,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2022年占比已达到64.90%。在软件业服务化发展趋势下,产业模式正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未来随着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硬件、软件与服务协同发展,将加速软件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
③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催生新的行业增长点: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由廉价劳动力为主的生产加工模式,向提供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模式转变,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支柱和先导,是数字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核心;而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④新生态逐渐完善,驱动全产业生态链的快速发展:期间不仅是我国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基建”建设的重要落地期,随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布局启动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新基建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与文件的颁布,将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战略的不断引导,数字全生态发展提速,企业联合全生态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我国软件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将继续提升,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逐步缩短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差距;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我国软件产业的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竞争格局将加速演进,软件在数字经济发展、社会运行保障方面的作用将愈发显著,产业新生态逐渐完善,驱动全产业生态链的快速发展。
(2)云平台建设及服务:
①云平台建设需求明显,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2022年,全球政府和企业的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5.3%。在政策驱动下,中国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占比约为29%。2022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50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约600亿元人民币,政务云平台建设及服务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下,私有云系统平台已成为政企构建云环境的核心组件。随着政企“上云用云”和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化,政府和大型集团企业采用的硬件+虚拟化+云管等传统IT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算力资源灵活和数据互联互通的需求,正加快构建以新一代私有云为载体的IT体系。
从现阶段来看,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多重政策驱动下,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渗透,政务云作为建设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型数字技术和应用相融合,其建设和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算力需求增长给云服务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Eflops,已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2026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71.4Eflops,年复合增长率52.3%,同期通用算力增长率18.5%,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市场。据《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当前我国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能算力中心。智能算力中心产业链涉及多关键环节,公司作为中游的算力服务提供商、云服务供应商、IDC服务商等,我国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公司的云平台建设及服务带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③混合云模型正逐渐成为主流:在云计算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单位采用混合云模型来满足其业务需求,即同时使用公有云、私有云和边缘计算等各种云服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业务场景。混合云模型是一种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起来的架构,可以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实现灵活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的迁移和部署。这种模型可以带来灵活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的优势,使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其IT基础设施并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3)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服务:
①从资源观到资产观,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成为新蓝海:随着数据要素可参与分配的政策红利效应释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将纷纷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探索数据资产有效运营和价值转化的可行途径。电信、金融等数据治理模式较成熟的行业加速数据运营和服务创新;交通、旅游、医疗、制造业等拥有丰富数据资源的行业深入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变革;政府、民生等领域更加重视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应用成果融入决策、服务于民。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建设将成为地方改革重点,为数据在各行业、各业态、各模式中的融通应用和价值释放铺平道路。
②从应用突破到底层自研,数字化步入创新突围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拥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在大量创造数据应用新场景和新服务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基础平台、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研发。由于我国数据应用市场体量庞大、需求复杂,国外先进技术路线多数存在“水土不服”,为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和定制化服务提供了契机,并在混合计算、基于人工智能的边缘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等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在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等领域逐步推进自主能力建设。
③从IDC主导到融合创新,泛数据基础设施加快筑造智能底座: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基础设施突破传统数据中心(IDC)的发展路径,更加注重“数据+算力+算法”协同发展,实现从理念、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升级。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在此基础上,更海量多样的数据、更强大系统的算力、更成熟适配的算法有效聚合,将引领创新范式、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深刻变革,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4)人工智能(AI)
①技术层面,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技术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驱动力通用人工智能(AGI)具有自主学习、推理、创造和决策的能力,是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端到端的方法,即利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训练出能够在多个领域和任务上表现出人类水平或超越人类水平的智能系统。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发展催生了大规模的预训练模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表现出接近人类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GPT4更是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达到了人类顶尖水平,为AGI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AGI,单一模态的信息处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跨模态的信息融合和推理能力。多模态AI是一种能够处理并整合多种数据类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的智能系统,通过设计注意力机制、图神经网络、变分自编码器等,在不同模态间建立联系和映射,让模型从不同模态中学习互补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多模态AI也可以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支持,因此多模态AI是AGI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
②应用层面,AI将对产品交互、企业生态、商业模式等多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产品交互方面,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经历了从键盘鼠标到触屏再到语音唤醒的演进,但生成式AI使得人类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机器进行对话,机器也可以借助大模型获得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商业模式方面,大模型推动了AI的工业化进程,并且正在重塑现有的商业模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全新的商业价值,诸多行业企业也已经意识到生成式AI、大模型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未来将形成以“模型即服务”的MaaS生态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
(5)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①力求关键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信创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国家安全的主基调,重申发展信创产业,实现关键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部分地区已开始制定信创设备的采购比例,2022年5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指出提升信创产品应用比例,原则上新增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金融、能源、教育、医疗、电信、交通等重点领域不低于20%;新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党政机关、国资国企不低于40%。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信创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与头部企业正积极布局,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全周期生态体系,打造信创产业发展集聚区。在多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信创产业的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②信创产业加速落地,相关技术应用领域广阔:与传统信息技术产业相比,信创产业更加强调生态体系的打造。从根本上说,信创整体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打造以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为重点的国产化生态体系,系统性保证整个国产化信息技术体系可生产、可用、可控和安全。为打破行业壁垒,实现相互赋能,通过充分发挥产、学、研、用、资、创等各方面资源,国内各大厂商加入到产业链生态的搭建中来,形成信创生态全链体系。
2022年11月工信部在国际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大会上,工信部统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工业软件、5G、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信创全产业链有望加速发展。行业应用而言,金融、电信行业推进速度最快,随后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行业也开始逐步进行政策推进和测试。在信创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分布,党政领域以较为成熟完善的解决方案持续引领,金融、电信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医疗、交通、能源领域解决方案趋热,信创应用正在从党政领域向全领域转化,信创应用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③信创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渗透逐步提高: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信创基础消费潜力较大,尤其在办公软件领域,对办公OA、编辑类的国产软件已普遍被企业应用,如企业微信、WPS等已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体。在国家信息安全驱动的需求下,信创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持续加深,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版)》
《2024-2030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趋势:新生态逐渐完善,驱动全产业生态链的快速发展》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项目商业计划-中金企信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
1)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15万余例(其中完成:专项调查项目数量25000+例。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42000+例。行业研究报告83000+例。),各类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三方认证服务。
2)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行业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产品认证&证明、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专业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
3)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认证服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系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稳步向好,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5万家,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8,126亿元,跃上十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分细分领域来看,软件产品2022年收入平稳增长,实现收入26,583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14.3%,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3.1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服务收入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0.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4.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4.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收入达到2038亿元,同比增长10.4%。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两位数增长,收入为9376亿元,同比增长11.3%。
2016-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收入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根据《2022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共完成收入74,53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8.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广东省作为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五的省份之一,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约1万亿元。根据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80号),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效,增长潜力有效释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2.细分领域的市场发展情况:
(1)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及运营维护服务:一般来讲,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14年之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各地区、各部门发散探索、分散建设,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缺乏整体协调。
2014年至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统筹发展阶段。2014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该文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并在国家层面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
2016年至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攻坚升级发展的阶段。该阶段以数据为驱动,开始集成NB-IoT、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成效导向,进入新型智慧城市阶段。新型智慧城市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原有协调工作组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在此阶段,国家多部委牵头推进,以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国内互联网企业、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等生态主体,共同打造系统纵横联合、职能共享的城市大脑,助力城市实现智能化演进。
2020年至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集成融合的阶段。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全要素表达、仿真推演、虚实融合等能力进一步成熟,数字孪生城市逐渐从概念转化为实践,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升级”“新选择”,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向平台集约整合、资源融合共享、高效开发、全面赋能的集成融合期演进。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未来通过虚实交互、仿真推演等新阶段新特征的普及应用、普惠创新,城市将进入决策智能阶段,完成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型。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指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维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提升城市管理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宽带网络、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的基础。
②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城市各类数据,包括交通流量、环境监测、能源消耗等,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③智能交通:利用智能化技术改善交通管理,包括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交通预测和优化等,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④公共安全:通过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系统等手段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加强治安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⑤公共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包括电子政务、电子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而智慧城市的运维包括以下方面:
①系统维护和更新:对智慧城市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包括硬件设备的检修和更换,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升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②数据管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③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保证城市各项智能化服务的正常运行。同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④用户培训和支持:为智慧城市系统的用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解答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2)云平台建设及服务:云计算平台也称为云平台,是指基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服务,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能力。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显示,根据中金企信统计,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4910亿美元,增速19%,预计在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美元。就全国市场而言,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达1,235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巨大。在“十四五”及数字政府相关政策的驱动下,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12%。基础架构层投资目前占整体市场投资的47%,其中政务云在基础架构投资占比达到73%。
政务云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由laaS、PaaS和SaaS组成的云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服务,实现政府管理、企业服务和民众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持。它将拥有一站式服务内容,立足顶层建设,是全市政务资源管理、应用支撑、数据共享、服务保障的总枢纽;此外,它还蕴藏着海量的城市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共享数据的“超市”和“加工厂”,所以政务云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大脑”,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第一步。
2022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50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7%。其中,政务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达34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为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为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
根据《2023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大陆前四大云计算厂商,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增长9%,占云服务客户支出总额的79%。其中,华为打造了覆盖智慧城市、金融、等10余个行业的100多个场景化解决方案。华为提出以云为基础,以Al为核心的全新智能体开放技术架构,目前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十四五”期间深度参与政务云市场,在财政一体化、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基于云原生技术助力政务云与智慧城市业务的逐步融合。2022年,华为云从其对渠道生态系统的投资和建设中获得了可观的回报,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的收入有所增长,当年华为云营业收入达453亿元,同比增长125%。
随着上云进程持续加深,政务及企业需求逐步向用云转移,效率、性能、安全等成为用户关注点,应用现代化、一云多芯、平台工程、云成本优化、系统稳定性、云原生安全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满足用户多样性场景需求,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云计算正在向数字世界操作系统进行转变: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引发数字应用使用方式和算力资源供给的双向变革;另一方面,算力资源呈现出计算异构、算网融合的特点,数字应用呈现出分布式、多模态、超大量级的特点。云计算加速向面向大体量分布式应用的体系化、工程化创新的操作系统演进,向下加速催生算力服务新范式,向上定义数字应用新界面。
3)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支撑了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管网格化管理、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等典型场景。随着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及安平方面的需求,对数据实时性、智能化、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大数据平台技术领域也在持续迭代演讲,如大数据AI一体化、跨域协同计算、可信联邦计算、轻量化部署等,这些技术在数据加工、数据共享、业务支撑等不同层面促进政务领域的数据开发利用。政务机关和企业通过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聚拢各业务系统数据,打通全渠道组织各业务维度,用数据分析驱动业务,满足企业级宽表实时分析、实时BI报表分析、用户行为分析、自助分析、AI智能分析等全方位需求。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规模达49.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5.3%,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从竞争格局来看,华为云、阿里云和浪潮云在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排名前三。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中金企信统计,2022年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
政府业务方面,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大数据管理平台需求提升。根据中金企信分析,2022年我国数字政府一体化大数据管理平台规模达59.1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9.2%,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持续提升的政府数据应用推动背后数据库基础设施需求提升。
根据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发布的《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细分市场中,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规模最大,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硬件设备等,约占总市场的40%左右;其次是数据服务市场,包括数据挖掘、分析、建模等,约占30%。最后是应用市场,包括大数据应用系统和平台、大数据服务等,约占25%。政府对大数据行业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如“双创”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互联网+”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等。政府还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手段,来推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2)信息设备销售服务:信息设备是指构建整个网络所需的各种数据传输、交换及路由设备等。网络信息设备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硬件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上层应用。网络信息设备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影响着社会数字化进程,行业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的运作方式,对社会生产、商业运作模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网民数量增长,互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快速增加,同时,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在内的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进一步带动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量不断增长。
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6年的16.1ZB增长到2025年的163ZB,比2016年创造出的数据量增加了十倍。全球数据规模爆发对数据的传输、交换、处理、存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在传输和交换方面带动了交换机、路由器和无线产品等网络设备的市场需求。聚焦国内市场,政策扶持是推动网络设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和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各行业数字化建设: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互联网+”“宽带中国”等一系列政策,激发了新一轮数字化建设浪潮;2020年,国家提出“新基建”战略,倡导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网络信息设备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内市场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网络设备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速高于全球市场。预计2026年我国主要网络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70.56亿美元,较2020年相比增长65.3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4%。
(3)软件开发及销售服务:软件开发行业的市场容量庞大且不断增长。根据中金企信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3年一季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速达到13.5%;2022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定制化的软件解决方案。
物联网、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创新和应用步伐,相应的软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层出不穷,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智能软件的生态体系。在感知层,有万物互联的各类大数据感知、采集、分析和边缘计算软件等;在传输层,有保证高移动、海量连接和低时延的移动通信软件;在计算层,有通过分布式计算集群、内存计算、流计算等处理海量大数据的各类计算软件;在分析层,有实现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认知计算、深度学习的各类软件;在应用层,有面向行业的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AI)应用软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在诸多AI技术中,生成式人工智能(AI)因其独特的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正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研究的技术,可以让计算机生成具有一定逻辑和连贯性的自然语言文本、图像、音频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图像生成、音乐合成等。自2022年底ChatGPT问世以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激增。这一重磅的生成式AI产品使用通常来自互联网的大量数据样本来学习如何对提示和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使其能够创建逼真的图像,并全面且详细地回答来自各行各业的难题。根据中金企信的预测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张增速的最大推动力将来自市场对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所需基础设施的需求。
2022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整体收入为400亿美元,预计2027年及2032年将分别达到3,990亿美元和1.3万亿美元,2022~203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AI数字人是一种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真人的外貌、声音、动作和表情的虚拟人物,可以在各种场景中与人类进行交互,提供服务或娱乐。据中金企信预计,2030年中国数字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超过了2700亿元,其中身份型数字人约1747亿元,占比达65%;服务型数字人约955亿元,占比35%,市场发展空前广阔。具体而言,AI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营销推广、政务引导、教育培训、医疗健康、金融讲解、产品体验、文旅展示等领域:
①政务引导:AI技术可以应用于政府引导领域,通过AI数字人的形象与用户进行对话,将传统政务服务大厅模式转变为“规范、高效、稳定”的智能服务,专业的数字人解读政策时,将表情、动作、口型、情绪表达完美融合,可表现出人类的情感状态,带来更便捷、更温情的交互体验。
②教育培训:AI技术可以应用于教育培训领域,可作为虚拟教师,提供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虚拟教师沟通、交流和请教问题。
③医疗领域:AI可以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作为虚拟医护,通过远程与患者面诊,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症,提供健康咨询、优化就诊效率,还可以为复诊的病人减少路途奔波。
④文旅展示:A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文旅展示领域,化身为活动现场及景区的虚拟导游,通过为游客提供
现场路线规划、导览讲解等沉浸式交互服务体验,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打造了沉浸式的交互体验。还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观众线上旅游、观赏文创产品、品味当地特产,对地方特色产业进行宣传,提升文旅景区知名度、多维度展现文化魅力。
3.信创行业现状: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它与“863计划”“973计划”“核高基”一脉相承,是我国IT产业发展升级采取的长期计划。信创建设从关键环节核心组件的自主创新入手,从党政军试点,关键行业逐步推广,为国产IT厂商提供了实践创新的沃土,从而逐步建立自主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实现全IT全产业链实力和结构的优化升级,包含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行业。信创产业的本质是发展国产信息产业,旨在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发展目标,信创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加快制定战略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为深化“十四五”规划对信创产业的支持,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连续发布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将加快补齐关键技术短板,重点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各领域对信息技术软硬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为信创行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国家发展信创的战略背景下,国产化软硬件的替代潮为信创行业带来发展契机,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达70.8万亿元。同时,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7.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①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当前,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而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逐渐成熟,软件及IT服务收入将持续提高,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我国企业用户的IT需求已从基于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应用转变成基于自身业务发展构建应用,需求呈现出定制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②行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明显:2015年至今,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收入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均保持在50%以上,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2022年占比已达到64.90%。在软件业服务化发展趋势下,产业模式正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未来随着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硬件、软件与服务协同发展,将加速软件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
③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催生新的行业增长点: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由廉价劳动力为主的生产加工模式,向提供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模式转变,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支柱和先导,是数字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核心;而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④新生态逐渐完善,驱动全产业生态链的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不仅是我国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基建”建设的重要落地期,随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布局启动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新基建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与文件的颁布,“十四五”将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战略的不断引导,数字全生态发展提速,企业联合全生态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我国软件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将继续提升,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逐步缩短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差距;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我国软件产业的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竞争格局将加速演进,软件在数字经济发展、社会运行保障方面的作用将愈发显著,产业新生态逐渐完善,驱动全产业生态链的快速发展。
(2)云平台建设及服务:
①云平台建设需求明显,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2022年,全球政府和企业的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5.3%。在政策驱动下,中国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占比约为29%。2022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50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约600亿元人民币,政务云平台建设及服务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下,私有云系统平台已成为政企构建云环境的核心组件。随着政企“上云用云”和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化,政府和大型集团企业采用的硬件+虚拟化+云管等传统IT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算力资源灵活和数据互联互通的需求,正加快构建以新一代私有云为载体的IT体系。
从现阶段来看,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多重政策驱动下,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渗透,政务云作为建设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型数字技术和应用相融合,其建设和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算力需求增长给云服务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Eflops,已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2026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71.4Eflops,年复合增长率52.3%,同期通用算力增长率18.5%,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市场。据《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当前我国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能算力中心。智能算力中心产业链涉及多关键环节,公司作为中游的算力服务提供商、云服务供应商、IDC服务商等,我国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公司的云平台建设及服务带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③混合云模型正逐渐成为主流:在云计算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单位采用混合云模型来满足其业务需求,即同时使用公有云、私有云和边缘计算等各种云服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业务场景。混合云模型是一种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起来的架构,可以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实现灵活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的迁移和部署。这种模型可以带来灵活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的优势,使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其IT基础设施并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3)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服务:
①从资源观到资产观,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成为新蓝海:随着数据要素可参与分配的政策红利效应释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将纷纷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探索数据资产有效运营和价值转化的可行途径。电信、金融等数据治理模式较成熟的行业加速数据运营和服务创新;交通、旅游、医疗、制造业等拥有丰富数据资源的行业深入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变革;政府、民生等领域更加重视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应用成果融入决策、服务于民。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建设将成为地方改革重点,为数据在各行业、各业态、各模式中的融通应用和价值释放铺平道路。
②从应用突破到底层自研,数字化步入创新突围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拥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在大量创造数据应用新场景和新服务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基础平台、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研发。由于我国数据应用市场体量庞大、需求复杂,国外先进技术路线多数存在“水土不服”,为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和定制化服务提供了契机,并在混合计算、基于人工智能的边缘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等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在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等领域逐步推进自主能力建设。
③从IDC主导到融合创新,泛数据基础设施加快筑造智能底座: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基础设施突破传统数据中心(IDC)的发展路径,更加注重“数据+算力+算法”协同发展,实现从理念、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升级。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在此基础上,更海量多样的数据、更强大系统的算力、更成熟适配的算法有效聚合,将引领创新范式、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深刻变革,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4)人工智能(AI)
①技术层面,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技术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驱动力通用人工智能(AGI)具有自主学习、推理、创造和决策的能力,是基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端到端的方法,即利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训练出能够在多个领域和任务上表现出人类水平或超越人类水平的智能系统。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发展催生了大规模的预训练模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表现出接近人类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GPT4更是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达到了人类顶尖水平,为AGI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AGI,单一模态的信息处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跨模态的信息融合和推理能力。多模态AI是一种能够处理并整合多种数据类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的智能系统,通过设计注意力机制、图神经网络、变分自编码器等,在不同模态间建立联系和映射,让模型从不同模态中学习互补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多模态AI也可以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支持,因此多模态AI是AGI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
②应用层面,AI将对产品交互、企业生态、商业模式等多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产品交互方面,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经历了从键盘鼠标到触屏再到语音唤醒的演进,但生成式AI使得人类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机器进行对话,机器也可以借助大模型获得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商业模式方面,大模型推动了AI的工业化进程,并且正在重塑现有的商业模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全新的商业价值,诸多行业企业也已经意识到生成式AI、大模型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未来将形成以“模型即服务”的MaaS生态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
(5)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①力求关键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信创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国家安全的主基调,重申发展信创产业,实现关键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部分地区已开始制定信创设备的采购比例,2022年5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指出提升信创产品应用比例,原则上新增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金融、能源、教育、医疗、电信、交通等重点领域不低于20%;新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信创产品的采购比例,党政机关、国资国企不低于40%。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信创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与头部企业正积极布局,构建国产化信息技术全周期生态体系,打造信创产业发展集聚区。在多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信创产业的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②信创产业加速落地,相关技术应用领域广阔:与传统信息技术产业相比,信创产业更加强调生态体系的打造。从根本上说,信创整体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打造以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为重点的国产化生态体系,系统性保证整个国产化信息技术体系可生产、可用、可控和安全。为打破行业壁垒,实现相互赋能,通过充分发挥产、学、研、用、资、创等各方面资源,国内各大厂商加入到产业链生态的搭建中来,形成信创生态全链体系。
2022年11月工信部在国际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大会上,工信部统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工业软件、5G、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中的集成应用,信创全产业链有望加速发展。行业应用而言,金融、电信行业推进速度最快,随后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行业也开始逐步进行政策推进和测试。在信创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分布,党政领域以较为成熟完善的解决方案持续引领,金融、电信领域正在加速推进,医疗、交通、能源领域解决方案趋热,信创应用正在从党政领域向全领域转化,信创应用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③信创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渗透逐步提高: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中国信创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信创基础消费潜力较大,尤其在办公软件领域,对办公OA、编辑类的国产软件已普遍被企业应用,如企业微信、WPS等已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体。在国家信息安全驱动的需求下,信创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持续加深,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1、企业填写“企业信息反馈表”确认订购意向;
2、由我方出示合同样本,双方确认合同条款即可签署达成合作;
3、双方按照合同条款约定订购方按合同约定金额汇入我方账户;
4、我方确认订购方款项到账后以邮件与快递形式将材料与国家认可正规发票提供订购方(注:相关细节合同条款中有具体体现)
购买了此报告的客户还购买了以下的报告 更多+
-
光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光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金企信发布2024-06-03
-
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光通信行业市场...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光通信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2024-06-03
-
网络可视化市场崛起:我国网络可视化预计到2026...网络可视化市场崛起:我国网络可视化预计到2026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23.9亿元-中金企...2024-06-03
-
2024-2030年网络可视化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2024-2030年网络可视化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重点品牌市场占有率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2024-06-03
-
2024-2030全球与中国移动端视频市场规模调...2024-2030全球与中国移动端视频市场规模调研报告(产业链、市场份额、主要厂商及区域分...2024-02-28
-
2024-2030中国数字内容提供行业市场供需、...2024-2030中国数字内容提供行业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投资策略分析报告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