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状况:负极包覆材料主要下游是锂电池负极材料,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主要受下游行业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的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中国的高速增长,国内对锂电池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也日益增多,负极包覆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国内已经突破了其生产技术壁垒,实现了批量生产并完成进口替代。
1)下游需求增长带动锂电池需求增长:
①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增长:
A.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是未来的大趋势,为了推动其发展,各国相继出台了多种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购车补贴、积分政策等。一些国家为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已经制定了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荷兰和挪威从2025年起禁售燃油车;印度和德国从2030年起禁售燃油车;英国和法国从2040年起禁售燃油车。预计在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从2017年的约110万辆增长到约900万辆,并在2030年预计将增至2,500万辆。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售额将占到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近50%,到204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预计将达到5,400万辆。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也是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按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编著的《中德电动汽车合作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相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数据所示的2019年中国汽车2,577万辆的销量,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的新能源汽车当年121万辆的销量,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量的占比不足5%,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B.动力电池市场状况: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动力电池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62.38GWh,同比增长9%,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1-6月份动力电池装机量17.5GWh,同比下降42%,但不会改变未来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大趋势。若按照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的目标,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超过500万辆,对应的动力电池需求量预计将达到250GWh以上,相较于2019年动力电池62.38GWh的总装机量,预计未来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②消费电子需求增长带动消费电池需求增长:消费电子产品是指供日常消费者生活使用的智能电子硬件产品,包括数码设备(如手机,电脑,摄影设备等)、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不同的产品行业发展形态差别较大,可以分为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成熟型产品,和无人机、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成长型产品。目前以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的成熟型产品是消费锂电池装机的主要产品。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1年的4.95亿部增长到2019年13.71亿部,伴随着手机出货量的增长,消费者对手机待机时间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从而带动智能手机锂电池整体需求的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腕带、智能头盔等可穿戴产品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深受消费者喜爱,消费电池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当前消费电池市场正处于中低速增长的较成熟阶段,与车用动力电池及储能终端不同,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带电量有限,因此锂电池在该领域的应用形态一般为小型电池。从消费电池市场长期趋势来看,目前虽然手机、笔记本等传统终端需求较为平缓,但随着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电子信息化设备等多种新兴应用终端的推广,叠加以物联网为媒介的新型应用场景需求逐渐起势,未来消费电池下游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锂电池作为便携式移动能源仍具备增长空间11。随着行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市场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行业领先企业将凭借技术、质量、规模和环保治理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并随之提高行业集中度,从而促进行业研发深入、生产规模扩大以及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③其他需求带来的电池需求增长: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单位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将成为电池需求的一个增长点,目前储能电池正处于导入阶段,市场规模暂时小于动力电池及消费电池。按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国内储能锂电池2019年出货量为3.8GWh(功率约为2.0GW),同比增长26.7%。储能电池市场目前已初具规模,未来随着下游需求侧场景大范围铺开,如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储能调峰、分布式电力及微网、5G基站大规模建设、海外家庭储能等市场放量,预计储能锂电市场将开启较快发展。预测到2040年,全球能源储备累计装机(不含抽水蓄能)将从2018年的17GWh(约9GW)增长至2,850GWh(约1,095GW)。
(2)负极包覆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状况:锂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生产所需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及包装材料等。公司产品负极包覆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性能,可以从隔离电池正负极、允许锂离子通过、防止高温引起的电池爆炸等方面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并使得锂电池较传统的铅酸、镍镉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环保性及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更加明显。目前,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航天航空、医疗及数码类电子产品等锂电池领域。
①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负极材料中负极包覆材料质量占比约为 11%时充电循环性能最佳,以及下游负极生产企业负极包覆材料生产损耗率约为 11%,以此估算 2016 到2019 年我国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如下表所示。且考虑到负极包覆材料需求随负极材料需求的增长亦逐年增加,预计未来仍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016-2019 年中国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负极包覆材料规模 |
2016 年 |
2017 年 |
2018 年 |
2019 年 |
负极材料总出货量(万吨) |
11.8 |
14.8 |
19.2 |
26.5 |
包覆材料占负极材料质量比 |
11% |
11% |
11% |
11% |
负极包覆材料用量(吨)
(不考虑损耗率) |
12,980 |
16,280 |
21,120 |
29,150 |
损耗率 |
11% |
11% |
11% |
11% |
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吨) |
14,584 |
18,292 |
23,730 |
32,753 |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负极包覆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2019年国内负极包覆材料市场需求规模达到32753吨。
2016-2019 年中国负极包覆材料市场需求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