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行业主管部门:由于农药产品的特殊性,我国对农药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目前对我国农药行业行使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工信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中国农药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各管理部门或组织的主要职能如下:
部门或组织 |
主要管理职能 |
工信部 |
对全国农药生产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新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的核准、延续核准和农药产品生产的审批,负责制定并发布尚未有国家标准的农药产品行业标准。 |
农业部 |
负责全国农药登记、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或参与制定农药安全使用、农药产品质量及农药残留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负责农药登记证的企业更名,试验单位管理,农药广告审批。 |
国家质检总局 |
负责农药产品国家标准和农药企业生产许可证统一管理工作及农药企业标准备案管理。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
协助相关部门参与农药行业管理及制定行业产业政策,中长期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法规等工作。 |
(2)行业监管体制:中国农药行业的监管体制由生产企业核准制度、农药产品登记制度、生产审批及许可制度、技术标准制度组成:
制度名称 |
主要内容 |
农药生产企业核准制度 |
在我国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包括联营、设立分厂和非农药生产企业设立农药生产车间),由工信部按照《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和《农药企业核准、延续核准考核要点(修订)》核准,有效期为五年。 |
农药产品登记制度 |
我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由农业部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规定负责实施。企业生产农药(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和分装)和进口农药,必须进行登记。 |
生产许可或批准制度 |
生产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应当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办理农药产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农药,应当先制定农药产品企业标准并经质量监督部门备案确认,再向农业部门申请取得《农药登记证》,然后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工信部批准并颁发针对该项产品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
技术标准制度 |
我国农药产品标准依次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标准组成。农药产品标准是办理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及新产品投产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法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市场管理机构对市场上流通的农药产品进行抽查验证的依据。 |
(3)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根据2009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工信部、环保部等十部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部门出台的农药政策法规,主要有《关于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的通知》、《关于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的通知》、《农药产业政策》、《“十二五”农药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新《环境保护法》、《农药管理条例》、《重点行业排污许可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农药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 2017 年第 13 号》、《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中国环境保护税法》等。
其中,2017 年新《农药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农业部发布《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和《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五个配套规章。新《农药管理条例》在农药登记、生产管理、农药经营、行业监管等方面做了重大修订,将对农药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017 年环保部发布《重点行业排污许可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 11 个省级环保部门和 6个市级环保部门牵头负责或参与相应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试点工作,江苏省为农药试点。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农药行业将继续着力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优势的农药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做大做强。同时,国家将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有利于农药制造业轻装上阵,更好更快地发展。
(4)准入壁垒: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对控制病虫草害、稳定和提高作物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农药工业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发展迅猛,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三废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
2017-2018年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一年。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中央到地方保持安全重问责、环保严监管的高压态势,江苏省“263”专项行动持续发力,农药行业洗牌力度不断加大。
同时,农业部配套《农药管理条例》相关配套规章相继出台,农药管理新政更趋严格;环保部将农化行业列入排污许可证的改革试点,“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整个农药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专家表示,严格的监管环境,在加快优胜劣汰同时,倒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切实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加速行业转型升级。在这一进程中,对于农药新进入者来说,安全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成为企业继续质量、成本以后又一核心竞争力。
(5)退出壁垒: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整治等政策指引下,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有效抑制了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农药行业整体上呈现盈利能力转好的态势,行业景气度有所提升,但也面临总需求不旺,市场竞争激烈,气候异常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价格方面:近两年,受安全环保常态化督查的影响,部分农化企业停产限产,中高端农药市场供给端不足。同时,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原辅材料出现较大幅度的涨价,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但同时又由于落后产能受到限制,产品价格也呈现上涨态。专家分析:2018年,由于国内农药市场变化存在不确性因素,特别是当前原药产品价格已处于近年来最高点,未来农药价格回落下探的可能性很大。
安全环保方面: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被列为必须打赢的全国性的攻坚战。2018 年企业环保税、新排污许可证制度相继开始实施,全国性的安全环保督查、江苏省 263 行动将持续深入。新的形势背景下,农药企业运行成本将越来越高,发展要求也越来越严,大部分企业将以安全环保“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为目标,研发出安全、高效、绿色、低毒、易分解、无残留的高端农药产品。
(6)风险分析:
①气候异常风险。农药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由于气候因素不可控对农药行业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前景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复杂多变的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进而影响农药的需求。因此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的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国内农药企业将农药品种做丰富,将农药市场做均衡;通过多品种、多市场对冲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优化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公司全产业链的优势。
②汇率风险:当前,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从事农药出口的企业,由于出口业务总量较大,外汇结算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加强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的研究,合理制定贸易条款和结算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国际结算汇率风险;实时关注国内外政策变化,有预见性对市场做出判断;充分发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大对国内市场新客户的拓展力度;加快开拓和培育新兴国际市场。
③政策风险:受国家“环保风暴”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农药行业的整合速度将驶入快车道,在这种形势下,农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政策性的深度“洗牌”。因此,国内农药企业应及时关注政策动向,迅速反应,主动作为,积极应对;继续践行“环保治理是道德治理”和“绿色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注重环保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工艺、新路线、新产品替代传统的老路线与老产品。
④市场风险:目前,中国是农药生产与出口大国,农药产能过剩,国内部分企业外销占比过大,存在国外市场比重较高、依赖度较大的风险。同时,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经济摩擦加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壁垒有抬头趋势、跨国公司专利品种抢滩国内市场等,这对农药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国内农药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及时转变营销策略,加大国际市场登记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努力促使全球贸易的地区平衡。
⑤安全和环保风险。农药企业生产用大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操作要求较高,存在因设备或工艺不完善、操作不当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风险。这就要求农药生产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的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源头治理,追求本质安全,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努力将安全、环保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