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免疫细胞存储是指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从人体血液中提取一定数量的免疫细胞,在确保免疫细胞的多样性与高潜能的条件下,利用液氮将免疫细胞保存在-196℃低温条件下,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待需要时再进行复苏和扩增。免疫细胞存储行业是随着干细胞治疗以及免疫疗法技术不断突破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目前免疫细胞有两种存储类型:(1)外周全血免疫细胞,PBMC(外周血单核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细胞)(2)细胞提纯,单独冻存,如CD3-/CD16+/CD56+的细胞群、CD3+的细胞等,含量都比较少。免疫细胞存储行业上游主要是生物试剂、仪器设备、实验耗材、存储场地等,下游则主要应用于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目前,免疫细胞的采集和存储等企业是产业链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环节。
免疫细胞治疗适用于各种不同病理阶段肿瘤疾病的治疗,如呼吸系统的肺癌等,泌尿系统的肾癌、肾上腺癌及其转移癌等、血液系统的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除T细胞淋巴瘤)及其转移癌等、还有肝癌、胃癌和肠癌等。疫细胞存储行业主管部门是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拟订国民健康政策,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等。从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不断成熟,治疗案例逐渐增加,以及免疫细胞的存储业务与干细胞存储的业务流程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因此近几年我国的免疫细胞存储业务快速增加,行业市场规模高速扩张。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免疫细胞存储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免疫细胞存储在我国发展迅猛,2017年我国免疫细胞存储新增量达12500份,存储市场规模4.25亿元。随着我国免疫细胞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免疫细胞存储技术难关的持续攻克,免疫细胞存储行业市场空间广阔。2018年我国免疫细胞储存市场规模为5.47亿元,较2017年的4.25亿元增长28.7%。但就目前行业现状来看,行业仍然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目前行业下游应用不完善以及政策性限制条件导致免疫细胞的需求增长不如预期,同时行业内企业保存规模相对较低,难以摊销成本,行业目前的平均盈利能力较差,但在技术发展成熟以后,产品定型并批量生产后规模效应明显,单位成本下降较快,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批量生产后产品利润率将会快速上升。以类似的干细胞存储业务为例,在其存储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其存储业务的毛利率从20%左右迅速增长至70%左右,随着竞争不断加剧,技术的成熟,毛利率会逐步回落至稳定合理的水平。另外,从全球先关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免疫细胞存储业务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目前企业只负责存储,附加值较低。未来随着行业的规模的扩大,一家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张,能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也就越来越多,在行业的纵向与横向的并购与重组的过程中,将会逐渐形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能力,相应的检验检测服务和细胞培养服务、治疗过程配合中的附加值也会大大的提升,部分免疫细胞存储企业由于专业性较强,还能为生物制药企业开发产品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这些依托于基础的免疫细胞存储的增值服务为行业带来了较大的附加值提升空间。
免疫细胞储存行业还具有相关支持性政策,《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都对生物医疗、细胞治疗技术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性要求。近几年限制性政策也主要是出于科学伦理规范与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未来,行业政策仍然持续向好,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