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超声医学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可分为黑白超与全数字彩超(又可称超声脉冲回波成像设备和超声回波多普勒成像设备2)。黑白超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中传播时,不同器官的声阻抗不同而产生不同强度的反射或散射回波,并将这些不同强度的回波转化成不同亮度的灰阶值形成黑白图;全数字彩超则在黑白超声的基础上引入了对血液流动或者组织运动的多普勒效应检测,可以获得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流量等信息。中高端的全数字彩超根据超声的不同特性还可以具备弹性成像、造影成像、融合成像等功能模块,拓展了超声医学的临床应用边界。
近年来,随着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超声医学影像设备与新技术逐步融合,远程医学诊断、移动医学诊断、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功能日益进步和完善,医疗工作者单纯依靠自身临床经验对病患疾病进行诊断的现状有望逐步改善。
超声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应用:超声医学影像设备是医院、影像中心等医疗机构内常用的临床诊断仪器,由于具备安全、无创、应用广泛、实时、经济、便携等优点,其应用领域由早期的腹部及妇产科诊断,拓展至心血管、神经、肌肉骨骼等多领域临床诊断,并逐步渗透至超声引导介入等非诊断领域,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超声医学影像设备与其他医学影像设备的比较: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X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四类,四类设备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上往往针对于不同领域,有时需要综合应用才能更好的诊断病情。这四类医学影像设备由于所采用的技术不同,优缺点和临床应用也有很大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项目 |
X线 |
CT |
磁共振 |
超声 |
影像特点 |
图像空间分辨力较高,密度差别小的组织分辨力低,组织结构重叠对病变影像显示有影响 |
密度分辨力较高,可进行密度量化分析,组织结构影像无重叠等,不能整体显示器官结构和病变 |
组织分辨力高,通常不能整体显示器官结构和病变,检查时间长,易发生伪影 |
能动态显示器官运动和血流情况;对器官结构和病变的显示没有CT和MRI清晰 |
应用部位 |
胸部、骨关节、
结石、肠梗阻
等 |
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胸部、心血管系统、腹盆部及骨骼肌肉等 |
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乳腺、纵膈、腹盆部、骨骼肌肉、骨髓、微小转移瘤、骨挫伤、关节软骨退变和韧带损伤等 |
腹部、泌尿系统、妇产科、血管、心脏、其他浅表器官、肌肉骨骼、神经、超声介入、眼部等,不适合含气脏器(如肺、消化道)及骨骼的检查 |
安全性、无创性 |
辐射剂量较高,可导致损伤,孕妇和幼儿慎检 |
辐射剂量显著高于X线 |
严禁携带任何铁磁性物体,孕妇、幽闭症及部分心脏支架术后者慎检 |
安全性很高,无创、无辐射,可用于产妇、胎儿等检查 |
实时性 |
不能实时动态显示器官运动和血流情况 |
不能实时动态显示器官运动和血流情况 |
不能实时动态显示器官运动和血流情况 |
能动态显示器官运动、胎儿活动和血流情况
|
成本 |
设备价格适中;检查费用适中 |
设备价格较贵;检查费用较贵 |
设备价格高昂;检查费用高 |
设备价格经济;检查费用较低,普及性强 |
便携性 |
设备体积较大,一般不能移动 |
设备体积很大,不能移动 |
灵活方便,推车式可移动,便携式可携带、车载,用于床旁、术中检查等 |
使用环境要求及维护需特殊的辐射 |
屏蔽要求 |
需特殊的辐射屏蔽要求 |
需特殊的辐射屏蔽要求,要求恒温恒湿,维护成本较高 |
需特殊的电磁屏蔽,要求恒温恒湿,房间较大,液氦做为消耗品需定期填充,维护成本高,用电量大 |
无特殊的辐射屏蔽要求,占地小,维护成本极低,易推广 |
技术难点:医学影像分析工作繁琐重复、工作量巨大、极度消耗医生精力,AI技术在解放医师生产力、提高医疗效率、提升医疗精准度方面,能够为医师阅片、勾画和诊断提供辅助和参考,可大大节约医师时间、提升诊疗效率,进而提高诊断精度,对减少漏诊和误诊具有临床价值。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X线、CT、磁共振等医学影像的技术路径均与AI技术深度融合并取得显著成果,但超声影像因诊断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不足、超声成像具有动态特征、超声诊断要求实时出具诊断结果等原因和特点,与AI技术结合难度较大。
产业研发进展:随着超声医学影像设备的技术进步,超声应用领域已由早期的妇产科诊断,拓展至心血管、神经、肌肉骨骼等多科室临床诊断,并逐步渗透至超声引导介入、术中超声监控等非诊断领域,临床应用范围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并对新型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在探头大小、形状、频率以及操作方式、专业软件等的差异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此类专科专用超声为超声发展带来了新的广阔契机。
以PICC置管为例,使用者可以利用超声进行血管定位引导,依据超声图像中显示的血管深度和血管直径,对比不同粗细的导管尺寸,选择对应的导管和穿刺架,再将导管放入血管。
技术前景:随着4G、5G通信技术的成熟,超声远程诊断模式的发展,首先可以实现医学影像的高清低延时远程传输,加速诊断医师与临床医生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其次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医疗信息化技术搭建影像和健康数据管理平台,整合多方临床数据进行利用;最后超声医学影像设备分布全国各地,超声远程诊断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生成并实时传输病人的影像数据,也可以对设备本身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切实助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