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概况:随着信息化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出行载体。
智能网联汽车(Intel 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指车联网与智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后台等智能终端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一方面能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燃油经济性,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2、行业主要政策及影响分析:随着5G通信技术的商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迎来新机遇,各类应用场景加速渗透,网联化与智能化的趋势显著;同时,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之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整体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之中,报告期内各项利好政策频出。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要在规划期(2021年至2035年)加快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使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1年3月,交通运输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针对智能交通通用规范、核心技术及关键应用,构建包括智能交通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等在内的标准体系,推进先进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促进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和产业健康发展。
2021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起草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准入管理指南重点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功能、数据采集和安全、驾驶自动化功能及其设计运行条件等方面做出规定,为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品进入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测试主体、驾驶人、车辆的要求和测试申请流程,也明确了道路测试主管部门及各方职责,以及发生交通违法和事故后的处理方式,这有利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科学化。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重点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实现蜂窝车联网(C-V2X)规模覆盖。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加强基于C-V2X的车联网基础设施部署的顶层设计,“条块结合”推进高速公路车联网升级改造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开展城市试点,推动多场景应用。
3、国内各地区建设现状:除国家层面政策外,国内多个省/市先后出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相关政策,针对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配套措施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举措。目前,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主要核心,已建成十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另外地方级示范区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建设。
我国已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国家顶层规划,通过制定法规标准、探索中国方案实践路径、加速跨产业协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测试示范等方式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陆续建立了一批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等两批共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已纷纷投入智能网联汽车建设。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终于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战略发展机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并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随着智能网联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智能网联汽车也将从政策引导转入市场需求正向循环当中。目前,汽车电动化作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我国已处于世界较为领先的地位,作为下半场的网联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成为我国重点推动发展的领域。
3、市场渗透率分析: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自动驾驶分为L0-L5共6个等级,目前,L2级正处在规模化量产化阶段,L3、L4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进入区域性示范阶段。2021年9月,工信部部长表示L2级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0%,且渗透率在不断提高。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1年度我国前装ADAS标配新车上险量为807.89万辆,渗透率达到30.78%。
纵观2021年自动驾驶行业,传统主机厂开始加大与自动驾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加速L2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落地的同时开始布局L4级技术,另一方面,大量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经历了前期的技术研发期,开始通过与主机厂、应用场景方的战略合作,搭建技术、量产、平台三位一体合作战略,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更迭与场景应用落地,产业融合开始提速。矿山与港口作为相对较易落地的L4级自动驾驶应用场景,部分企业已拿下商业订单,开启商业化运营,同时多个矿山与港口自动驾驶项目开始进入测试验收阶段,商业化进程实现突破。而在L2级的辅助驾驶领域,量产商业化应用越来越成熟,也导致越来越多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企业开始选择技术降维,将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降维打造ADAS解决方案应用到量产车型上,可为企业获取真实道路信息与测试数据,推动技术更迭。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相比更注重使用效率;同时,大部分商用车相较于乘用车体积庞大,驾驶难度高,对驾驶安全也更为重视。因此,商用车对于能够切实提升使用效率,改善驾驶安全的智能网联技术、产品接受程度较高。此外,基于成本因素,商用车在高精定位、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的尖端领域的应用普遍要落后于乘用车,但在港口、环卫、物流、矿山等封闭区域或固定路线使用场景,商用车对高精定位、自动驾驶的需求更为迫切,相关产品有望领先于乘用车落地。
商用车按照不同用途总体可分为载人、载货和专用车三大类,但细分种类繁多,包括:重卡、中轻卡、客车、商砼车、危化品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多种类型,智能网联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客车、重卡、危化品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较高,中轻卡、非道路移动机械则相对较低。预计未来商用车L2级辅助驾驶产品将规模化落地。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4、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主要技术门槛: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在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智能座舱系统以及车联网系统。ADAS系统利用车载传感器感知、分析车辆周围环境信息与本车运行状态,提醒驾驶员采取某些动作或主动进行部分操控,从而减轻驾驶员操控负担,提高车辆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智能座舱系统通过以域控制器为核心的全液晶仪表、智能中控屏等设备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最终将汽车从普通的交通工具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间”。
车联网系统则通过各类车载联网终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V2X技术等,将车辆置身于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协调,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根据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描述,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技术架构可划分为“三横两纵”,“三横”指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与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两纵”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与基础设施。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架构分析
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最终会实现自动驾驶和万物互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整体行业与行业相关的核心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快速发展期。图11所列示的众多技术中,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先进感知技术正加速向低成本、小型化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加速覆盖,各项应用全方位落地;高精度定位技术随着北斗系统的组网完成得到全面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增益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