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数据系统、专业顾问团队为各领域企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市场咨询及市场地位认证服务
400-1050-98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
2021年中国抗过敏药物市场深度调研分析预测及未来市场前景研究咨询


 

(1)抗过敏药物市场概况: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适应性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一般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等,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反应期长短不一,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且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严重时会引发休克甚至死亡,一般建议提前筛查过敏原并积极防治。

过敏性疾病在人类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常见的外部过敏原主要有花粉、尘螨、真菌、动物皮毛和排泄物以及各类食物或药物等。尘螨(主要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分布性最广、致敏性最强的过敏原之一,普遍存在于室内空间和工作环境中。花粉也是高致敏性过敏原,散播在空气中具有较强致敏性,是夏、秋主要过敏原。此外,人体自身的内分泌变化、营养失调、精神刺激、情绪压力、过度劳累、机体感染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因受外部生态环境恶化(雾霾、沙城暴等)、工业化程度的增加以及尘螨和花粉等过敏原的侵袭,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主要症状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发生率约为30%),患者接近1.5亿和3,000万人,基数庞大,与全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2014-2019年中国抗过敏药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随着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提升,抗过敏药物市场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抗过敏药物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前景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9 年我国全身性抗过敏药市场规模从 35.6 亿元上升至 56.6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74%。通过对流行病学数据研究,预计抗过敏药物的未来市场规模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2)抗组胺药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抗组胺药、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皮质类固醇、钙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其中抗组胺药应用最广,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014-2019年中国抗组胺药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组胺受体阻断药销售规模从2014年31.33亿元增长至2019年49.39亿元;近年来组胺受体阻断药在全身性抗过敏药物市场销售占比稳定在86%~88%,市场增长速度亦高于全身性抗过敏药物市场。系统抗组胺药按其药理作用不同经历了三代产品的发展。第一代抗组胺药以扑尔敏、苯海拉明和异丙嗪等为代表,在我国上市时间较早,因存在较为明显的嗜睡、口干等副作用,且对中枢神经存在不良反应,目前已基本被市场淘汰。第二代抗组胺药主要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司他斯汀等;第三代抗组胺药主要有地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相较于第一代药物,二、三代药物无镇静作用,副作用较小,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

其中,“斯汀类”药物属于一种强效、长效、高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阻断剂,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湿疹、皮炎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治疗效果上,“斯汀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受体没有抑制作用,无镇静和嗜睡作用,近年来在局部给药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发出鼻用、眼科用药,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手机验证
请您输入您的手机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输入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输入验证码:

您的订单已提交
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能联系
注册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企业名称:

  • 手机:

  • Email:

  • 其他要求:

    您可以留下您的疑问,待我们沟通时能更好的解决。您提交订单后,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网页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