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数据系统、专业顾问团队为各领域企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市场咨询及市场地位认证服务
400-1050-98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
2021年中国非织造材料市场供需平衡度分析预测及竞争战略可行性研究


 

非织造材料是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与卫生、过滤与分离、土工与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根据国家标准《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GB/T5709-1997)的定义,非织造材料是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形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和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非织造材料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物。为了区别湿法非织造材料和纸,标准规定了纤维成分中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占全部质量的50%以上,或长径比大于300的纤维虽占全部质量的30%以上但其密度小于0.4g/cm3的,属于非织造材料,否则称为纸。

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品的差异较为明显,非织造材料是由纤维直接构成的纤维型产品,不同于传统纺织品以纱线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由于非织造材料和传统纺织品分别以纤维和纱线形式存在,两者差异较大。与传统纺织品相比,非织造材料存在以下优势:

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产品优劣势对比分析

非织造材料是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黏合等方法组合而成相互结合形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

传统纺织品是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织纱后的织成物、布匹、棉布、布料。又一根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

原料纤维来源广泛

后整理工艺多样化

生产速度快

包括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适应性强,绝大部分的天然及非天然化学纤维都可被用于生产非织造材料;可组合不同种类纤维用于制造非织造材料,如涤纶纤和粘胶短纤的组合

非织造材料具有独特的工程结构,生产工艺灵活多变,使得后整理工艺多样化;多样化后整理工艺生产出具备各种功能特点的纺织品,包括过滤、增强、隔离等;多样化后整理工艺使得非织造材料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可拓展性

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品的生产速度直播为(100-2000);如纺粘飞制造材料的纺丝、拉伸、成网和加固四大主要工艺工程都在一条生产线上,极短时间内一次连续完成;用工数量少,综合成本较低

在工艺方面,非织造材料生产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直接以聚合物或纤为原料,是对纤网加固形成的布状材料。根据纤维成网(或铺网)方式和纤网的固结方法可对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进行分类,具体情况如下:

 

非织造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2019年我国非织造材料的产量为621.31万吨,同比增长4.74%,其中纺粘非织造材料和水刺非织造材料继续引领整个非织造材料行业的增长,增速分别达到4.14%和8.62%,不同工艺非织造材料产量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纺粘非织造材料产量为309.43万吨,占我国非织造材料产量的49.80%,是非织造材料行业中的最大细分行业;水刺非织造材料的产量为69.80万吨,同比上年增长了8.62%,是非织造材料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的细分行业。

从区域看,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是中国非织造材料的主要生产地,其中浙江是水刺非织造材料的主要生产地,占全国产能的一半以上;而广东是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的主要发源地,在医疗、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佛山地区纺粘非织造材料企业比较集中;湖北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非织造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以面向医疗、卫生领域的纺粘非织造材料为主,近年来全棉水刺线在湖北发展迅速。从影响非织造材料布局的因素看,非织造材料布局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并不是主要因素,因此未来非织造材料产能主要还是集中在东、中部沿海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布局速度比较慢。

从进出口市场看,我国出口的非织造材料以短纤类产品为主,进口的非织造材料以长丝类产品为主。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非织造材料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预测可行性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材料生产国、消费国,2018年,我国非织造材料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美国是另外两个主要市场,同时对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从终端应用领域看,卫生用非织造材料是中国非织造材料应用最大的领域,也是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包括纺粘非织造材料、水刺非织造材料、热风非织造材料等,2018年国内超过五成的新增产能集中在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说明纸尿裤、女性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等一次性卫生吸收用品和湿干巾作为快消品在国内使用量非常大,对非织造材料的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3)非织造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非织造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未来该行业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1)产需衔接紧密,形成新型产业供应链:与装备制造企业协同,提升重型织机、立体织造、高性能非织造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推进非织造智能生产线或智能生产车间建设。推动与终端领域的产业融合与协作,实现企业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工具、安全防护和农业等应用领域的合作。加强政府协调,促进上下游行业协会、学会间的合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产业渗透和产业重组等形式,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协同创新,不断拓展终端市场。

2)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完备的质量标准体系:企业加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各类品牌,实现以重点产业集群为依托的行业区域品牌。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多元化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多元化体系的设立。形成跨部门协调与沟通机制,以此共同推进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等领域的跨行业综合标准化工作的设立。随着国家质量管理和信用体系越发完备,并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的理念,营造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全产业链的质量保障能力。

3)创新驱动,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从而促进行业―互联网+‖、智能化和两化融合的实现。企业具备在线监测、工艺问题自动反馈处理、全流程智能管理、可视化操作等功能的智能化非织造生产线,从而优化产品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满足不同应用工况要求。

4)结构调整,企业竞争力提高: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抓手的差别化、功能化、绿色化产业用纺织的大幅应用,实现先进复合材料、植入型医疗纺织材料、高端安全防护材料、智能纺织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性能优越、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从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产业集群完成转型升级,并围绕主导产品拓展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形成行业的骨干企业,并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充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5)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促进行业绿色生产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领域建设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标准,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使纺粘、水刺工艺的加热、烘干、热能回用等环节能耗降低,后整理工艺废气回收、再利用等水平得到提高。再利用纤维和废旧纺织品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大规模应用,如再生涤纶、丙纶等纤维和废旧纺织品在保温、填充、包装、减震、隔音、农业等方面得到市场的大力推广,绿色可降解产业用纺织品被广泛应用。

手机验证
请您输入您的手机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输入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输入验证码:

您的订单已提交
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能联系
注册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企业名称:

  • 手机:

  • Email:

  • 其他要求:

    您可以留下您的疑问,待我们沟通时能更好的解决。您提交订单后,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网页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