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通信数据链、雷达探测等军工领域。
(1)射频、微波、毫米波:射频是指频率300kHz-300GHz、波长1km—1mm的电磁波,其中较高频段称为微波(300MHz-300GHz)。2018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明确无线电频谱可分为以下14个频段:
无线电频谱分类
频带名称 |
频率范围 |
波段名称 |
波长范围 |
至低频(TLF) |
0.03-0.3Hz |
至长波或千兆米波 |
10,000-1,000兆米(Mm) |
至低频(TLF) |
0.3-3Hz |
至长波或百兆米波 |
1,000-100兆米(Mm) |
极低频(ELF) |
3-30Hz |
极长波 |
100-10兆米(Mm) |
超低频(SLF) |
30-300Hz |
超长波 |
10-1兆米(Mm) |
特低频(ULF) |
300-3,000Hz |
特长波 |
1,000-100千米(km) |
甚低频(VLF) |
3-30kHz |
甚长波 |
100-10千米(km) |
低频(LF) |
30-300kHz |
长波 |
10-1千米(km) |
中频(MF) |
300-3,000kHz |
中波 |
1,000-100米(m) |
高频(HF) |
3-30MHz |
短波 |
100-10米(m) |
甚高频(VHF) |
30-300MHz |
米波 |
10-1米(m)
|
特高频(UHF) |
300-3,000MHz |
分米波 |
10-1分米(dm)
|
超高频(SHF) |
3-30GHz |
厘米波 |
10-1厘米(cm)
|
极高频(EHF) |
30-300GHz |
毫米波 |
10-1毫米(mm) |
至高频(THF) |
300-3,000GHz |
丝米波或亚毫米波 |
10-1丝米(dmm) |
微波:指频率300MHz-300GHz、波长1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具有波长短、频率高、对金属材料反射性强、空间穿透率强、对气候环境要求低等特点。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超视距通信,超过视距以后需要中继转发。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时就可以使用微波传送。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好、传输距离远等特征,因此微波通信广泛适用于国家通信网和各种专用通信网。利用微波特性制成方向性强、增益高的微波天线,可为微波在精确制导、通信数据链、雷达探测等领域应用提供必要条件。
毫米波:指频率30GHz—300GHz、波长10mm—1mm的电磁波。毫米波具有以下特点:①极宽的带宽:带宽高达270GHz,即使考虑大气吸收,也可达135GHz,为微波以下各波段带宽之和的5倍;②波束窄:能分辨相距更近的小目标或更为清晰地观察目标的细节;③探测能力强:可利用宽带广谱能力来抑制多径效应和杂乱回波,从而提高对低速运动物体或振动物体的探测和识别能力;
④安全保密性好: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受氧气、水气和降雨的吸收衰减很大,点:对点信号衰减严重,敌方窃听、干扰难度大,截获概率降低;⑤传输质量高:由于频段高、频谱干净,毫米波信道稳定可靠,误码率可长时间保持在10-12量级,可与光缆传输质量媲美;⑥全天候通信:毫米波对降雨、沙尘、烟雾和等离子的穿透能力比激光和红外强,具有较好的全天候通信能力;⑦元件尺寸小:和微波相比,毫米波元器件的尺寸小。
当前,随着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无线电频谱的低端频率已趋饱和,即使是采用GMSK(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或各种多址技术扩大通信系统的容量,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也无法满足未来通信发展的需求。毫米波由于其波长短、频带宽,可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入面临的许多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精确制导系统、战略和战术通信、毫米波雷达的发展,相应的电子对抗手段也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毫米波在制导、通信、雷达、电子对抗、遥感、辐射测量等方面均已展开应用尝试。同时,毫米波通信还是一项典型的通信基础技术,在通用领域可以应用于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测量雷达、车船防撞、地形测绘等,进一步扩大其市场潜力。
(2)器件、组件、微系统:
毫米波器件:指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具备独立封装结构的电路单元的集合,用于实现对电磁波能量和信号的处理和变换等功能,如对电磁波信号的定向传输、衰减、隔离、滤波、相位控制、波形及极化变换、阻抗变换等,按其功能可分为微波振荡器(微波源)、功率放大器、混频器、检波器、微波天线、微波传输线等。
毫米波组件:指由多种电路元器件、电路、电源及控制电路组成,以同轴或波导形式与外部电路相连,在分系统中具备独立完整功能的电路集成组合,可实现对毫米波信号的综合处理功能,如T/R组件、显示模块等。
毫米波产品分类 |
构成及功能 |
器件 |
最基本且不可拆分的功能单元,用于接收、处理、控制和发送微波信号,通常只具备单一简单功能应用 |
组件 |
由多个器件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或某一较复杂功能的器件集成体,或是具备完成一个或多个完整微波信号处理任务的复杂组件与器件集成体 |
微系统 |
由器件、组件等组成,能够完成具体某项使用功能,是装备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微系统:指以微电子、光电子、微机电等技术为基础,通过系统架构和算法软件,将微传感器、微机构或微执行器、微控制器、各种接口及微能源等集成形成的多功能一体化系统。微系统将信息获取、处理和执行融为一体,派生出更多种新技术、新器件和新系统,进一步促进产品微型化和智能化,达到节能节材以及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是一项引发军工电子新一轮革命性变革的重大创举,在军事、航天、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以说,微系统是继集成电路之后的下一个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未来战场对抗的核心技术。除军事领域外,微系统在移动通信、天基互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
相控阵:即相位补偿(或延时补偿)基阵,既可用于接收也可用于发射,其工作原理是对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基阵阵元的信号均加以适当的移相(或延时)以获得阵波束的偏转,在不同方位上同时进行相位(或延时)补偿,即可获得多波束。相控阵显著优点是不必用机械转动基阵就可在所要观察的空间范围内实现波束的电扫描,方便灵活。同时,通过调整基阵尺寸便可提高空间增益。至今,我国相控阵经历了“概念研究”到“样机研制”再到“型号应用”等多个发展阶段。
无源、有源相控阵:相控阵分有源和无源两类,无源相控阵仅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发射机产生的高频能量经计算机自动分配给天线阵的各个辐射器,目标反射信号经接收机统一放大。有源相控阵的每个辐射器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通道,每一个通道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更有优势,且个别组件的损坏对系统功能运转影响较小。有源相控阵、无源相控阵对比如下: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是毫米波技术和相控阵技术结合的产物,指在毫米波频段工作的有源相控阵微系统,也是军工电子微系统的重要分支。该微系统由芯片、T/R组件、电源、波控等组成,在精确制导、通信数据链、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系统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可完美适应多种小型平台的安装使用条件,甚至可与载体共形,无需扫描伺服机构,是当前公认的各种高速平台、多功能、多任务应用系统的最佳体制。
(4)雷达:雷达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利用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测向和定位,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经过处理来获取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等信息。雷达具有发现目标远,测定目标坐标速度快,能全天时、全天候使用等特点,可用于探测飞机、导弹、卫星、舰艇以及山川、地形等多种目标,因此在警戒、侦察、敌我识别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电子装备。
相控阵雷达是采用相控阵技术的雷达。相控阵雷达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的先天问题,在相同的孔径与工作波长下,相控阵的反应速度、目标更新速率、多目标追踪能力、分辨率、多功能性、电子反对抗能力等都更为突出。相控阵雷达可分有源主动和无源被动两种。当前,有源相控阵雷达正逐渐替代机械扫描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成为主流,并加速替代单一功能雷达,向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方向发展。雷达系统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机和显示器等若干分系统构成。发射机作用是产生雷达信号;天线的主要作用是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接收机作用是接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信号处理机主要作用是消除不需要的杂波信号和干扰,加强所关注的目标回波信号,确认是否探测到了目标,并获得雷达至目标的距离;数据处理机主要实现数据记录、自动跟踪、目标识别等功能。
产业运行现状分析: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上游主要是各类结构件、元器件、LTCC、电源等。上游基础软硬件市场整体竞争比较充分,产品供应较为充裕。下游主要为各系统科研院所、总体单位等专用产品客户和5G通信运营商、商业卫星运营商、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商等通用产品客户。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产品主要供应给军工集团下属科研院所,由其总成为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再交由整机厂总成为终端国防装备,最终下游产品形态为各类型国防装备。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稳步上升,对国防军工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将有效拉动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的市场需求。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主要的产品形式是天线微系统。以雷达为例,雷达系统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数据处理机和显示器等若干分部件构成。一部有源相控阵雷达中天线微系统成本占比超过50%。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主要的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通信数据链、雷达探测等专用领域。各领域市场情况如下:
(1)精确制导:精确制导装备是指直接命中概率大于百分之五十的制导装备,具有命中精度高、杀伤威力大、总体效能高、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特点,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关键性武器装备。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精确制导体制是近10年全球发展起来的精确制导新技术,兼有毫米波高精度、抗干扰的优势和相控阵波束指向灵活等特点,能够提高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高机动目标的打击功能和命中概率,提升装备的攻击效率和效费比,是目前精准打击型武器中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主要应用于两种制导模式,即主动式和半主动式制导。
随着我国国防支出持续增加,主战装备逐渐更新换代,对新型武器装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国家对军队的实弹训练要求不断提升,军事训练、演习等对装备的消耗量也不断增加,使得该类产品面临较大的市场空间。
(2)通信数据链应用:
1)通信数据链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当前,我军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系统一体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装备武器化、信息基础设备现代化”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通信数据链由战术数据链系统、加密解密设备、数据链终端设备以及收发设备四部分组成,其中,战术数据链系统和数据链终端设备占据核心地位。通信数据链的巨大优势在于使得“发现-定位-跟踪-瞄准-打击-评估”杀伤链的全程时间大为缩短,基本实现“发现即摧毁”。专家预测:全球军用通信市场将由2018年315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7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3.6%。中国军工通信市场2025年将增至3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9%。
2)主要下游终端(星载)市场情况: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在通信数据链领域的应用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因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采用电扫描方式,不用转动天线即可随时为不同的卫星建立数据通信,同时,Ka波段宇航级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可以令卫星具备更强的目标搜索和定位能力,所以目前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技术是促进卫星组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正成为搭建星间链路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可提供宇航级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在军用卫星领域,军事卫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现代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倍增器”。目前以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为代表的卫星可实现卫星覆盖全域,功能包括信息侦察、导弹预警、指挥通信、支持精确作战等。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军用卫星市场将达97亿美元,相比现在的57亿美元市场规模提高70%以上。在商业卫星领域,卫星市场咨询和分析机构Euroconsult于2019年8月发布新版《小卫星市场展望》报告,指出未来小卫星的能力和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预计未来10年(2019-2028年)全球将发射超过8,600颗小卫星,市场价值达
428亿美元,而过去10年小卫星的市场价值仅为126亿美元。未来5-10年,我国微纳卫星产业将快速发展。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预测,2019年-2028年十年间中国将发射微纳卫星1,300余颗,到2028年,微纳卫星产业总投资预计超过2,000亿元。
(3)机、舰载雷达:历经40余年的发展,当前有源相控阵技术已在全球陆基防空雷达、舰载雷达、机载SAR、战斗机雷达,以及天基SAR等作战系统广泛应用,地面远程预警、机载和舰载预警、地面和舰艇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火控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领域也都开始推广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作为目前雷达探测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将主要应用于机、舰等的高端雷达装备,但由于生产成本及产成技术制约,目前我国有源相控阵微系统及T/R组件的批产研制还处于量产化初期阶段。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军用雷达市场约120亿美元,同比增长7.23%,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约130亿美元。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凭借天线技术变革而具备的扫描速度快、多功能、多目标跟踪、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占据主要市场地位。到2025年机载雷达将占据全球军用雷达市场的35.6%;陆基和海基(舰载)占27.3%和17.2%;声呐和空基占19.8%。
1)机载应用: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军用飞机总数3,210架,占全球军机总数的6%。我国军用飞机中第三、四代机占比不高,未来10年现有大部分老旧机型将退役。随着我国军机的更新换代,机载雷达正在从机械扫描制式向有源相控阵制式升级,我国已经在多款新研制的战斗机上采用了有源相控阵技术。2017年预测未来10年我国军用机载雷达的市场空间约为850亿元。
2)舰载应用:我国海岸线长,周边局势复杂,对制海权的监护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军舰当前正逐渐装备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集成搜索、引导、目标指示、跟踪、识别、制导、火控等多种功能,减少了装备的雷达数量,并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容易与平台共形等优点。052C型驱逐舰是我国海军第一种安装四面有源主动相控阵雷达的战舰,被称“中华神盾”。随着我国第二艘航母的正式交付列装,带动航母战斗群附属配套舰艇的投入,推动军用舰载雷达市场的发展。2017年预测未来10年我国军用舰载雷达的市场空间约为457亿元。
(4)民用5G市场: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基站需要采用波束赋形技术,通过调整天线增益空间分布,使信号能量在发送时更集中指向目标终端,以弥补信号发送后在空间传输的损耗,并大幅提升网络覆盖能力。而波束赋形技术最早也是在有源相控阵雷达上大规模使用。以前由于毫米波在民用市场缺乏实际需求,而且存在传播损耗大、覆盖范围小、元件造价高等问题,毫米波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在5G时代,毫米波由于其波长短、频带宽,可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入面临的许多问题,在民用5G等领域有着极佳的应用前景,如5G相控阵基站等。毫米波在5G领域的优势如下:
①中低频段频谱资源匮乏。6GHz以下频段具备广域覆盖优势被大量使用导致一些频谱冲突、大带宽频段资源匮乏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规定的毫米波频率范围30-300GHz,带宽高达270GHz,具备较宽且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可解决5G通信建设频谱资源短缺问题。
②5G有大带宽、高速率需求。5G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较4G大幅提高,需要大带宽作为支撑。现在常用的中低频段已十分拥挤,提高频谱利用率较为困难。在频谱利用率不变的情况下,5G选择使用毫米波频段,直接通过带宽翻倍即可实现数据传输速率的翻倍。
③毫米波传输方向性好,传输效率高。在相同天线尺寸下毫米波的波束要比长波的波束窄得多,使得运营商可部署紧邻的多个独立链接而不会互相干扰,毫米波链路的可扩展性得以提高。④毫米波通信安全可靠性强,传输质量高。由于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中衰减很大,导致传输距离短,波束很窄且副瓣低,窃听、干扰、截获难度大。同时,毫米波对空间物质的穿透能力比激光和红外强,可保证毫米波通信的全天候通信能力。而传输质量方面,由于当前毫米波频段使用较少,通信干扰源很少,稳定可靠性得以保障。⑤毫米波与Massive MIMO(多天线阵列系统)技术的完美结合。天线的物理尺寸正比于波段的波长,毫米波波长远小于传统6GHz以下频段,相应的天线尺寸也较小,因此毫米波系统更容易小型化。Massive MIMO技术要求增加天线数量补偿高频路径损耗,在毫米波系统下,同样的空间可装载更多的高频段天线数量,使得Massive MIMO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Massive MIMO技术的应用反过来又弥补了毫米波高频段传输的高损耗等不足之处。
毫米波在5G时代优势的显现将带动毫米波天线微系统在5G基站建设中的应用。据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852.3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为551万个,占64.65%。5G网络所使用的频率主要为高频段,传播距离较低频短,当前情况,5G基站可覆盖半径仅为4G基站的1/5,加密建设移动通信基站或微基站成为必然。从5G的建设需求来看,5G将会采取“宏站加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每一次基站的升级都会带来一轮原有基站改造和新基站建设潮。2019年我国4G广覆盖阶段基本结束,4G宏基站达到500万个左右,预计5G宏基站总数量将会是4G宏基站1.1-1.5倍,对应550-750万个。小站方面,毫米波高频段的小站覆盖范围是10-20m,应用于热点区域或更高容量业务场景,其数量保守估计将是宏站的2倍,由此5G小站将超过1,000万个。同时,2019年11月3日相关部门召开了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正式组建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为毫米波天线微系统在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市场中的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