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数据系统、专业顾问团队为各领域企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市场咨询及市场地位认证服务
400-1050-98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 > 市场资讯
2020年中国舌下脱敏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及市场发展战略研究预测


舌下脱敏疗法首次出现于1986年,作为变应原免疫治疗的新方式,舌下脱敏得到了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的推荐,为此WAO曾于2009年及2013年两次发表意见书。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天津)明确提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中国过敏性哮喘诊疗指南》(2019年,第一版)也推荐将舌下免疫治疗作为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方式。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舌下脱敏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脱敏疗法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传统的皮下注射、尚处于研究中的纳米脱敏治疗(脱敏贴)以及舌下含服脱敏治疗。注射脱敏治疗一般至少需要2~3年,长期的注射会带来一定痛苦,多次注射也非常不方便,并且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纳米脱敏贴片改变了传统给药途径,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但是技术尚不成熟。舌下脱敏相比于前两种方法,具有多种优势:它不用低温贮运,便于携带;可以免去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楚和不便,安全性更高;一般来说,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引发的不良事件较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少而轻,并且它还可以预防新的过敏。评估了511名患者皮肤点刺结果。结果发现,通过3年的治疗,舌下含服脱敏治疗治疗的患者中,新的过敏发生率为5.9%,而对照组新的过敏的发生率为38%(P=0.01)。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临床医生对于变应原免疫治疗,尤其是舌下免疫治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其临床疗效认可度也持续提升。2020年1月,汇总专家经验的舌下脱敏治疗英文指南在国际杂志发表,提出舌下脱敏诊疗的标准化流程,为舌下脱敏治疗在临床上的规范应用提供了更有力的基础。目前国内标准化舌下含服变应原脱敏制剂仅有粉尘螨滴剂一种,此外,新产品“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已完成Ⅲ期临床,并提出药品注册申请,相信未来随着本公司其他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国内舌下免疫治疗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优势企业分析:我武生物是国内舌下脱敏治疗独角兽,占据国内脱敏治疗市场主要份额。目前国内脱敏治疗市场竞争格局良好,仅有三家企业,分别是国内的我武生物、丹麦的ALK公司以及德国的Allergopharma,三家的产品均为针对螨虫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ALK和Allergopharma均为皮下脱敏制剂,我武生物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销售舌下脱敏制剂的企业,目前市场份额最大,占据国内脱敏治疗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

2015-2019年中国脱敏治疗公司市场份额分析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我武

77%

81%

82%

80%

83%

ALK

19%

16%

14%

13%

11%

Allergopharma

4%

3%

4%

7%

6%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产业发展前景:受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长,现阶段全球超过10亿人口受到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在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城市污染较为严重,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更高。按照目前全球各国城市化发展速度,预计到2050年过敏性疾病将影响到45亿人。受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长,脱敏治疗行业快速发展,带动舌下脱敏制剂市场需求攀升。

近几年,受益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长、脱敏治疗市场认可度提升,以及国产药物的上市,我国舌下脱敏制剂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9年得到7亿元左右,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20亿元。

不过,专家表示:由于过敏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且需要定期定量使用,过敏患者对于舌下脱敏制剂的治疗方式依从性较差,目前舌下脱敏制剂在偏远地区渗透率较低,为提升舌下脱敏制剂市场规模容量,相关企业需要扩大舌下脱敏制剂市场布局,增加舌下脱敏制剂市场渗透率。

手机验证
请您输入您的手机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输入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输入验证码:

您的订单已提交
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能联系
注册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企业名称:

  • 手机:

  • Email:

  • 其他要求:

    您可以留下您的疑问,待我们沟通时能更好的解决。您提交订单后,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web对话
功能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