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更多+
止泻药物是通过减少排便的次数、排便量,以及与排便相关的症状(如腹痛),来达到防止机体过度脱水、水盐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消化及营养障碍等目的。止泻药可通过减少肠道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目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止泻药主要分类
种类 |
作用 |
代表产品 |
阿片及衍生生物制剂 |
主要通过提高胃肠张力、抑制肠道运动、制止推进性收缩而起到止泻作用 |
盐酸洛哌丁胺、地芬诺酯、复方樟脑酊等 |
吸附剂 |
通过药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吸附肠道中水、气、细菌、病毒、毒物等,组织起被肠黏膜吸收或损害肠黏膜达到止泻效果 |
药用碳 |
收敛剂 |
通过凝固蛋白形成保护层而使肠道免受有害因子的刺激,减少分泌 |
鞣酸蛋白 |
保护药 |
具有形成肠道保护膜的作用,使之不受刺激缓解腹泻 |
碱式碳酸铋 |
其他 |
通过治疗肠道消化不良、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生产和组成、抑菌或杀菌等机制而止泻 |
乳酶生、双歧杆菌、盐酸小檗碱等 |
中国腹泻人数现状分析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数据显示,腹泻在城镇人口中发病率高达每年0.4次/人,尤其是儿童腹泻的频率更高。
腹泻病因多种多样,如细菌病毒感染、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腹泻。《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儿童感染性腹泻出院人数达4856人,平均住院日为为5.3日,人均医药费用为2618.7元。2018年我国儿童感染性腹泻出院人数达6023人,平均住院日为为5.1日,人均医药费用为2553.6元。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中国止泻药物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产品零售规模及前景:近年来,我国零售药店的胃肠道用药稳步增长,2018年的同比增长达到了7.5%,销售规模是236亿元。止泻药的零售规模也保持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14年到2018年它的增长速度除了2016年以外增长速度都是超过10%。2018年我国止泻药零售药店销售额约为60.8亿元,增长主要受非处方药驱动。
消费者对止泻药的需求,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急性腹泻还有慢性腹泻,急性的腹泻主要治疗,辅助治疗主要肠道吸附剂唯物,调理慢性主要肠道条例中成药,止泻药主要是常备药。
此外,止泻药在不同消费人群当中不同的病因,儿童因为肌体发育不全胃肠道功能弱,老年人刚好相反因为肌体退化胃肠道功能比较弱都是慢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作为止泻药主要的消费人群中青年主要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腹泻。
此外,不同消费人群对于止泻药分析不同的,所有消费人群都是以效果为前提,儿童选择止泻药的时候家长会以安全为首要,其次考虑口味,家长对于止泻药的选择是价格不敏感的。
其次儿童主要选择微生态制剂积极倡导吸附剂的产品,中青年主要选择肠道抗感染的中成药,老年人主要肠道抗感药调理中成药还有抗感染的中成药,老年人起到了一个调理作用,中青年主要用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