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政务服务信息化行业基本情况:政务服务信息化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构建城市发展、管理的智慧环境。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目标。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政务服务信息化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评估报告》
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我国通过采取分批试点的方式来推进实施。2013年1月,我国住建部确定了成都市等99个智慧城市试点。根据各级地方政府和“十三五”规划的补充,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超过500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服务信息化发展较为迅猛。
2)政务服务信息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情况:政务服务信息化的总体架构主要由获取数据的物联感知层、对信息进行传输交互的网络通信层、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的计算存储层、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与服务融合层,以及面向最终用户的智慧应用层组成。除基础架构外,政务服务信息化还包含建设管理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
政务服务信息化基本框架分析
政务服务信息化产业链包括硬件设备制造、网络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可以将产业链划分为上游硬件设备、中游软件服务和下游运营服务。上游硬件设备制造主要包括各种芯片、感知硬件设备、网络传输硬件设备和存储硬件设备的生产制造。智能硬件设备为整个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采集入口和处理设备,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政务服务信息化产业链中游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针对特定行业提供专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厂商、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与应用平台的厂商及设备系统集成商和应用系统集成商。政务服务信息化产业链的下游运营维护则涵盖了智慧城市的整体层次架构。
3)政务服务信息化行业的市场规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仅仅为0.76万亿元。截至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7.9万亿元。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元。预计2018年-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49%,2025年中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6.6万亿元。
智慧城市行业中,政务服务信息化居于关键的地位。政务服务信息化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形成高效、集约的服务型政府运营模式。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契合政府转型的需求,在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2015年我国政务服务信息化总体投资规模达到2,245.3亿元,到2018年,总体投资规模超过3,400亿元。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各省市都在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应用,预计未来5年内,政务服务信息化的市场空间仍将以13%左右增速的稳定增长。
4)政务服务信息化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智慧城市带动的多行业智慧化的发展需要更强大的城市建设“大脑”--政务服务信息化来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各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平台协议,打破传统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和行政隔阂,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高效便捷式服务。
“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务信息化工程将统筹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推进解决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政务服务信息化将以国家基础信息库共建共享为推进抓手,打破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逐步实现与业务信息以及社会大数据的关联汇聚,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信息资源体系,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加快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