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更多+
(1)干眼症(DES)疾病概览:干眼症(DES),又名干性角结膜炎(KCS),是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常伴有双眼痒感、异物感、烧灼感,或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表现。干眼症被认为作为一种文明病,随着视觉作业的增加,患病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对于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及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至今对本病的治疗仅停留在对症治疗水平上。干眼症可能肇因于眼睛无法分泌足够的泪液,或是泪液太快蒸发,或是泪液的性质改变。正常的泪液中包含三种成分,水、粘液和脂质。这三种成分共同为眼睛提供适量的泪液,将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上,并防止蒸发,从而避免眼睛变得干燥。如果这三种成分中的任何一种含量不足,眼睛可能就无法得到它所需要的滋养和保护。最常见的情况是泪液中的脂质不足,从而导致泪液蒸发加快,进而引起干眼症。
2)诊疗路径分析:有干眼症症状的患者通常有许多导致因素。人工泪液是轻、中度干眼症患的一线治疗方法。中、重度干眼症患者通常会出现眼表和泪腺的炎症反应,需要进行抗炎治疗,打破眼表损伤和炎症的恶性循环。抗炎药物有非类固醇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干眼症治疗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干眼症治疗路径
3)流行病学概况:干眼症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且轻度干眼症由于症状较轻并未受到患者的普遍重视,存在着较大的未统计人群。在中国,2019年 18 岁以上的中、重度干眼症患者达到 7,710 万人。受人口老龄化趋势、电子设备使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到 2024 年中国中、重度干眼症患病人数将达到 8,570 万人,2019~202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1%。到 2030 年,中国的中、重度干眼症患者预计将达到 9,370 万人。
2015-2030年中国中重度干眼症患病人数分析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2028年 |
2029年 |
2030年 |
发病人数,百万 |
68.4 |
70.8 |
73.1 |
75 |
77.1 |
78.9 |
80.7 |
82.5 |
84.1 |
85.7 |
87.3 |
88.7 |
90.1 |
91.3 |
92.5 |
93.7 |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诊疗中的未满足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电子设备的使用在中国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年轻一代。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眼泪迅速蒸发,进而增加患干眼症的风险。然而,干眼症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干眼病的教育和认识。
目前,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抗炎眼药水选择仍然较少。对于需要抗炎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但与滴眼液相比,这些药物会在全身产生抗炎作用,从而产生副作用。在干眼症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群会更加重视这一疾病,干眼症的诊断率将会提升,确诊干眼症的患者将会得到更好更全面的评估及治疗。虽然目前的干眼症治疗药物主要是化学药物,但潜力巨大的生物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作用于各种相关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将给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与通常需要注射的单克隆抗体相比,具有较高组织穿透性的外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作为滴入剂有可能成为治疗干眼症药物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