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锂电池基本情况:锂电池通常指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以实现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和包装材料五部分构成,电极材料对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有着重要影响,正极材料主要为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负极材料主要为碳材料及非碳材料。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锂电池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可快速充电、环保等优点。按照封装方式和形状不同,锂电池结构形式主要为圆柱、方形、软包三种,圆柱和方形电池一般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外壳(钢壳或铝壳),软包电池一般采用铝塑膜作为外壳。
一般锂电池是以电芯、模组以及电池包(PACK)的形式使用。最小的单元就是电芯,一组电芯可以组成一个模组,而若干个模组则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包,电芯、模组和电池包的区别,除了电池数量以外,还有是否有附加的管理系统的区别,主要是BMS和热管理系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在动力电池包中,电芯是动力电池的最小单位,也是电能存储单元,模组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次级结构之一,模组主要是单体电芯通过串并联方式,加保护线路板及外壳后,构成能够直接供电的组合体,是单体电芯与电池包的中间产品。模组作为单体电芯与锂电池包之间的缓冲环节,有利于保障电池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行业内龙头电池厂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新技术及工艺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开发CTP(CelltoPack)技术,即将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采用无模组或以大模组替代小模组的方式。CTP动力电池包具有提高空间利用率、系统能量密度及降低成本的优势。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策略及投资潜力可行性预测报告》
2、锂电池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锂矿、镍钴锰矿等金属矿资源、石墨矿,中游主要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制作、电芯组装、电池检测和电池PACK封装,下游主要为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等终端应用领域。
(1)中游生产制造: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游即锂电池生产制造,按照工序可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电池检测及封装三段,也称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不同生产阶段所使用的制造设备不同。前段的极片制作主要包括浆料搅拌、极片涂布、辊压、分切、极片制片和模切等工序过程;中段的电芯组装即电芯制作,主要包括卷绕/叠片、电芯入壳、烘干、电芯注液、电芯封口等工序;后段则包括电芯化成、分容、电芯检测、电芯成组、电池PACK等工序。
锂电池的主要生产流程图如下:
电芯化成分容生产线主要环节是化成和分容,化成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注液封装后的电芯充电进行活化,即激活电芯,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分容即“分析和标定容量”,就是将化成好的电芯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充放电,以测量电池容量及其他电性能参数并进行分级,分容的意义在于筛选出合格电池并进行分组。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锂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化成分容直接关系到电芯产品的合格率和批次的一致性,因此充放电检测设备是后段生产线中的核心设备。锂电池模组PACK生产线核心设备为激光焊接机以及各类性能检测设备。PACK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中是连接上游电芯生产和下游整车的应用核心环节,通常由电池厂、汽车厂或者第三方PACK厂完成。
(2)锂电池下游应用:索尼公司于1991年率先将锂离子电池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后,锂离子电池迅速发展成为了3C产品领域重要的电源产品。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产品推陈出新,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下降、环保意识的提高及政府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新能源汽车带电量更大,因此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比消费电池市场空间更大。此外,锂离子电池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储能、通信基站后备电源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储能行业目前仍然是一片蓝海市场。
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保持持续增长,2016年至2020年锂离子电池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24.52%。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88.5亿只,较2019年增长19.91%。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3C产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1)3C产品市场:3C产品即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ic)的统称。传统的消费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3C类产品。随着市场发展,传统3C产品进入成熟阶段,以智能手机为例,2016年全球出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4.73亿台,2017-2019年呈现下滑趋势。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自2015年后逐年下滑。
尽管目前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传统PC等为代表的传统3C行业已经逐步走进存量争夺的红海市场,但行业的基数已经足够大,行业的景气度依然延续,随着5G时代的来临,5G换机潮要求电池保持长续航时间,大容量电池成为智能手机必需品。新产品、新技术成为新兴3C行业的重要增长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智能手表、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2019全年可穿戴式设备的出货量达到3.365亿台,较2018年的1.78亿台大增89.0%,增长主要来自于TWS耳机的大卖,其2019年出货量为1.705亿部,相较2018年增长率超过250%;智能手环的出货量为6,940万部,较2018年增长了37.4%;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9,240万部,较2018年增长22.7%,可穿戴设备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智能设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发紧密,3C电子产品普及率和更新率不断提升,3C锂电池市场仍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2)动力电池应用市场:近年来,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2,57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对应渗透率4.7%,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221万辆,2019年的中国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达到了54.6%,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传统车企积极布局电动化平台,造车新势力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企业,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也开始放量交付。蔚来2020年全年交付量达43,728台,同比增长112.6%;理想ONE于2019年12月正式开启交付,2020年理想ONE全年总计交付32,624辆;小鹏2020年全年累计交付27,041台,同比增长112%;威马汽车2020全年累计销量22,495辆,同比增长33.3%。2020年3月,比亚迪发布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刀片电池”,并采用CTP技术,具有在安全、使用寿命、续航能力、电池包强度、充放电功率和低温性能的六大技术创新,尤其安全性大幅提高,通过对电池进行严苛的针刺试验,模拟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时的情况,刀片电池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该刀片电池首先搭载比亚迪旗下全新旗舰轿车“汉”,从2020年7月份上市至12月,“汉”已累计销售40,556辆。2021年4月,比亚迪正式宣布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并向全行业外供。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供需两端稳步向好,全年销量完成2,531.1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万辆。
2016-2020年中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经过本轮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将更加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及的“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占比20%”的目标推算,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电池企业积极扩大产能,下表为部分电池企业2020年主要投扩产项目情况: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国内外电池厂商纷纷为电动化浪潮布局产能的背景下,锂电设备厂商也将同步受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预测报告》
3)储能市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各种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发展,能源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世界能源体系脱碳至关重要,也是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储能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环节,特别以风储、光储、通信储能为代表的储能应用场景商业模式逐步成熟,为“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机遇。
随着近年来成本的快速下降、商业化应用逐渐成熟,电化学储能的优势愈发明显,开始逐渐成为储能新增装机的主流,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是最主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
“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此次得到政策的支持,其背后是我国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能源发电+储能+充电”迎来的发展良机。
锂电池在储能的发电侧、用电侧、输配电侧领域的应用场景分别为:发电侧主要用于电谷时储存电力、峰时释放电力,填补用电高峰的电力缺口;用电侧主要用于储存谷时电量、峰时使用,降低用电成本,如光伏加储能、通信基站及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等;输配电侧主要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例如调峰、调频、备用等,以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尤其对季节性和时间性负荷缺口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储能在通信领域应用广泛,此前4G基站用蓄电池普遍采用铅酸电池,但5G
单站功耗与4G相比大幅提高,对电源系统也提出扩容升级要求,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远高于铅酸电池,同时能量密度、大电流放电特性还有环保方面也具有优势,5G基站建设加速将提升锂电池应用市场空间,同时也为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新建移动通信基站90万个,累计开通基站总数达931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75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2020年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累计已开通5G基站超过71.8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
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储能锂电池(含通讯、电网、家庭、数据中心等储能场景)市场出货量11.6GWh,同比增长52.6%,市场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30%。储能产业目前还处于孕育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