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中国商业大数据行业核心技术与应用简介:大数据产业包含基础设施、软件产品(例如大数据平台和工具等)、应用服务(例如数据服务、应用解决方案等),其中软件产品与应用服务属于“大数据服务”,是切实发挥大数据价值的部分。在AI赋能的大数据阶段,NLP、知识图谱等技术加速大数据行业发展:1)NLP技术可用来进行文本理解、实体提取、关联分析以及数据标签化;2)知识图谱技术可用来建立行业知识图谱,服务各行业垂直场景的客户需求,以金融行业知识图谱为例,可用于企业画像、风险评估与预测、产业链图谱分析等多种场景。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数据圈占全球数据圈的23.4%,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8.6ZB,占全球数据圈的27.8%,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2020年,中国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为3,792亿元,未来,随着各地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以及物联网终端的大规模落地,数据量的爆炸增长将带来更丰富的数据分析和应用需求。
商业大数据服务属于新兴的大数据服务的一种。商业大数据围绕企业的各类原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股权、司法涉诉、信用、董监高、产业链、舆情等)。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中国企业级数据量将从2015年占中国数据圈的49%增长到2025年的69%。伴随着企业数量增加、信息技术发展、大数据、AI应用场景丰富,商业类数据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商业大数据服务将原始数据采集、清洗之后变为结构化信息,信息在挖掘后变为识,知识再通过建模分析变为可用的数据资产,挖掘数据背后蕴藏的价值,赋能各行各业,提供风险预警、信用评级、供应链管理等附加价值。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商业大数据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2)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及发展趋势:
1)大数据相关政策利好行业发展:2015-2017年总计有近180条政策颁布,包括《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与《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两部重要的国家级纲领性文件。前者由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大数据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者由工信部于2016年印发,此后全国迎来大数据产业建设高峰。同时,自2014年起至今,大数据每年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我国发改委首次将数据中心明确为新基建建设的方向之一,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被进一步提升。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将“数据”列入五大生产要素范围中,并提出从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三方面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0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放共享,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加快释放数据要素改革红利,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具有活力的数据运营服务生态”的要求。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纲要提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的目标,其点出大数据是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并提出了“推动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培育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的要求。
2)企业及政府对数据资产管理需求不断提升:数据资产管理包括重要的三个方向包括:数据资产分析、数据资产治理、数据资产应用,目的是实现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数据获取效率、持续释放数据价值。数据治理是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模式下IT系统中存在大量过程数据、历史数据、临时数据、未使用数据,这类数据占用数据库大量空间;同时企业各个部门数据标准未统一,导致大量数据重复记录,数据冗余。数据治理则能够实现数据的梳理,以提升数据质量与标准化程度,提高数据到数据资产的转化率,是企业及政府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因此各行业都在积极实践数据资产管理,以数据治理为目的,通过引入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汇聚、清洗、挖掘、分析等工作,实现数据的真正价值,在完善内部数据应用的同时,对外提供数据产品服务。3)商业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成熟
目前,大数据在电信、金融等领域的落地较为集中,逐渐向政务、工业、公检法等领域广泛渗透,应用向生产、物流、供应链等核心业务延伸,电力、铁路、石化等实体经济领域龙头企业不断完善自身大数据建设与治理能力,应用行业“脱虚向实”趋势明显。
例如,在政务大数据领域,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等对全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信息共享交换、信息对外开放指导了建设方向;在交通旅游大数据领域,2018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能源大数据领域,2019年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工业大数据领域,2020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各行各业逐步意识到大数据应用对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下游应用场景的快速增长推动着大数据行业的发展。
4)第三方企业征信机构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企业征信是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信息,加工整理为企业信用报告,为经济活动中的各类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依靠政府与第三方专业的企业征信服务机构的共同协作。
中国企业数量不断攀升,2019年,中国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5月底,公示系统访问量累计达到1,268.85亿人次,查询量已达108.16亿人次。企业数量的攀升、企业交互的加深代表着在越来越多场景中需要征信服务,以消除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但我国第三方企业征信服务业起步较晚,我国企业征信市场参与者以政府为主,征信数据对企业的覆盖度欠缺,信息整合度低。这为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了市场发展机遇。第三方征信机构可利用大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技术,突破原有征信数据的局限,带来更丰富、深入的分析维度,补充、完善了征信系统企业的覆盖率与信息的维度,进而不断扩展征信服务的应用场景。
近几年我国政府愈加重视第三方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发布多项支持政策: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协同参与34个行业的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工作的函》;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8]190号)。另一方面,政府数据的公开化、透明化趋势也为第三方征信服务企业提供了更完善的数据来源。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整体要求,将“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作为中长期目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商业大数据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3)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商业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为77.1亿元,2020年增长至284.1亿元。随着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企业及政府对数据资产管理需求的提升、应用场景的丰富成熟,预计2020-2025年,该市场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会保持约25.2%的水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873.7亿元。
按照下游客户类型及交付形式,中国商业大数据服务可分为C端APP、B端基础数据服务(如API、数据包)、B端标准化服务(如数据终端、分析决策工具、SaaS软件等)和B端场景化解决方案四种形态。
(4)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与人才壁垒: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是知识、资源、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技术方面,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包括数据清洗处理、数据资源整合、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等方面,这些核心技术能力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在各细分领域内逐一攻克。此外,商业大数据服务行业的技术更新频率非常快,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促使商业大数据企业根据下游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发标准化程度不同、形态不同的产品,提高对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知识图谱的构建与计算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上的商业化落地,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与持续的研发投入,也需要大量的优秀研发人员进行底层算法与应用模型的研究,新进入此领域的科技公司的技术追赶难度较大,同时也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尖端的研发人才团队。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商业大数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2)数据资源壁垒:对于大数据企业,数据覆盖广度与数据质量也是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更丰富的数据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参考维度,帮助客户在更多场景做出决策;实时更新的数据也能够保障客户所取得数据信息紧跟市场变化,从而提高决策的可靠性。
另外,大数据企业还需要针对下游客户所在行业积累垂直行业的数据,构建针对行业场景的知识图谱。行业知识图谱由于需考虑行业中各级别、各类业务,需具备较高深度与完备性,需要更为丰富的相关专业实体与关系量,而行业数据需要较长时期的积累或利用一定资金进行外采。对于新进者来说,在短时间内难以积累多维度数据,难以构建完备的行业知识图谱,存在较高数据资源壁垒。
3)客户资源壁垒:对于C端APP细分市场,先行进入市场的商业大数据查询APP,利用先发优势,已积累大量用户,形成了品牌效应与用户粘性,这对本行业的新进企业形成了较高的用户壁垒。
对于B端服务细分市场,商业大数据头部企业通过多元化的B端产品线布局,在多个下游行业树立了多家标杆企业客户,其落地案例通常会形成较大行业影响,影响此行业内众多企业的供应商选择。另外,大型企业客户对于服务往往有较高的场景化个性化的要求,对供应商选择较为谨慎,此类大数据解决方案的落地将融合进客户内部系统流程,迁移成本较高,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本行业对于缺乏稳定客户基础的新进者来说,存在较高客户资源壁垒。
4)销售能力壁垒:由于不同行业客户对于大数据服务的需求与应用场景不同,商业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对于各行业场景的深度理解、研发出可在行业场景中落地的应用产品是本行业企业能否在本行业立足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为银行机构客户提供用于贷款用户资质审查、信贷准入等决策支持的大数据服务,为制造业客户支持供应商审核风控的大数据服务。
因此,一家成功的商业大数据企业不仅需要尖端研发人才,也同时需要可链接行业客户需求和内部研发团队的销售团队,销售团队对客户所在行业的真实业务场景、业务逻辑、产业链上下游等有充分的理解,以客户的痛点、需求为核心,充分调动公司内部如研发、实施、售后服务等各类资源,以实现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而行业的深度理解需要依靠大量案例的经验积累,这对本行业的新进企业形成了较高的销售能力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