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的定义及分类:汽车测试设备是指在汽车的生产、研发环节所需的特定性能的检测设备,根据汽车测试的应用场景划分,汽车测试设备主要包括汽车下线检测设备和汽车研发试验设备。汽车下线检测设备指应用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厂检测的专用设备,对特定性能进行检测,帮助实现生产环节的质量把控;汽车研发试验设备指汽车研发过程中动力性能试验、经济性试验、环境模拟试验、噪声试验与零部件性能改良试验等试验环节的相关仪器设备,帮助测定和提升产品特定性能。具体分类如下:
1)整车下线检测:汽车制造终端检测线主要应用于汽车生产线在产品下线时的检测、测试。在汽车生产线总装工艺流程中,为保证车辆下线出厂时具有可靠的质量、较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总装终端检测线必须要进行多项测试、测量、定位、标定和调整工作。检测线用于汽车总装环节的质量控制,为达到汽车生产厂商的内控标准(通常高于国家标准),总装线上的车辆均须通过该检测线的检测。当某辆车不合格时,须下线返修后再上线检测,直至合格为止,必须同时满足GB7258、GB18285/GB3847等国家安全和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整车下线检测内容一般涵盖四轮定位参数测量、速度表校验、轴重测量、侧滑量检测、汽车排放检测、汽车前大灯灯光调节、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等,可根据不同汽车制造厂商不同车型进行定制。随着汽车行业标准及客户需求的提高,以及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整车检测线检测内容不断增加。例如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装置、电驱动系统等部件,同时减少了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从需要检测的环节来看,需要新增的检测项目包括了动力电池系统检测、电机及控制器检测、充电系统测试、汽车安规检测、绝缘检测等,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单价要高于传统汽车。
2)零部件出厂检测:主要包括汽车的减振器、转向系统、座椅、安全带等零部件的监测,测试能力包括电池包、电机、电驱动、发动机、车身、仪表板等振动试验、转向器疲劳耐久测试、车架疲劳耐久测试、板簧等零部件疲劳耐久测试、弹性体试验、座椅试验和安全带吊点耐久测试等,通过各类零部件试验台检测零部件功能是否达到出厂技术标准。
3)汽车研发试验:在汽车研发过程中,为了开发或确认汽车的特性,需要完成包括动力性能试验、经济性试验、环境仓及高原模拟试验、振动噪声试验等在内的各种研发试验,以使产品性能标准能够满足研发需求以及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的法规要求。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快速上升期,中国已经明确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践行推动绿色低碳发。据公开信息,2021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的发展愿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央层面维持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各大车企持续推出新车型,丰富市场产品供给,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检测标准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现阶段的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标准还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当前新能源研发测试设备主要包括整车电机、电池、电控、电驱动系统的测试设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汽车测试试验设备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发展历程: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伴随着汽车工业的成长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逐步形成三大技术法规体系,分别为欧盟、美国和日本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主要涵盖汽车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一般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内容。行业标准成形与行业技术升级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正循环,这两个机制共同推动汽车行业企业在生产测试和研发试验方面形成标准化流程、采纳标准化试验设备,并衍生对测试试验设备的不断更新升级的需求。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的发展历史与汽车工业进程紧密相关,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人工检测为主;第二阶段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助推自主品牌兴起与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第三阶段接轨国际标准,关注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标准更新与实施。
(3)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汽车测试设备有助于评估和确保新车型产品的有效性能,从而提高车辆的整体寿命,减少排放,实现汽车轻量化设计理念。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测试设备的市场规模为23.65亿美元,随着燃油排放标准政策日益趋严和电动汽车研发不断增多,全球汽车测试设备市场规模将保持4.5%左右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并在2027年达到32.14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2019-2027年全球汽车测试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随着新能源、自动驾驶领域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领域技术的不断更新,未来对于汽车下线检测及汽车研发试验领域的测试试验设备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对相应设备的技术要求也将不断提升,该等变化及发展将有助于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4)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趋势概况: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处于高速发展及产业技术升级的阶段,一方面,汽车车型在不断更新,汽车车型的变动需要汽车测试设备的配合和调整,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如电动汽车技术甚至未来的氢能源动力技术,新的技术路径会带来新的性能测试需求。同时,无论是新车型的开发,还是现有产品性能可靠性的提升,都需要对各个汽车零部件进行试验,以确保整车及零部件在不同的力学环境、气候环境和综合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国家政策对汽车各项性能标准的界定更加严格,也要求汽车测试设备进行相应的升级与调整。总体而言,我国汽车行业对于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的出厂和研发检测的需求将呈现增长趋势,同时,由于汽车测试需求具有一定的粘性,后续的设备升级与更新一般需由原设备供应商提供,存量市场的主流供应商在汽车测试设备更新过程中受益程度更高。
(2)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带动汽车检测设备需求增加: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是典型的需求导向型行业,其下游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增长对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的长期发展空间依旧广阔。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汽车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12-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截至2021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02亿辆,同比增长7.47%,超过此前美国创下的2.78亿辆世界纪录。
2012-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35%。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4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
2015-2021年中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汽车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面临机遇:汽车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将带动相关汽车性能检测需求的增长。目前我国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主要围绕着汽车安全、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同时强调与国际标准接轨。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采取通过合营方式引入国外技术的方式,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标准引入过程中的匹配和整合问题,且整体自主汽车技术水平低于国际水准。“国六”排放标准出台,刺激下游厂商加快产品升级,增加对汽车测试系统的需求。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汽车安全的深入发展,汽车主动安全、被动安全、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已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标准化的重点关注方向,也成为汽车测试设备市场需求重要的增量驱动力。目前,国内大部分供应商在相关领域仍不具备供应相关汽车检测产品的能力。汽车标准革新要求汽车测试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出新型测试装备,以满足新兴领域的检测与试验要求,同时也要求企业具备国际视野,密切跟进国际前沿技术发展,提供能够接轨国际标准的测试试验设备。
在汽车标准体系中,汽车检测标准化是与汽车测试行业最为紧密相关的组成部分。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三部委于2017年4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提出明确目标。汽车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及汽车检测标准化趋势,将进一步释放汽车产业对整车及零部件测试业务的需求,使整个汽车测试试验设备行业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4)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释放,提升汽车测试需求:全球多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67.70万辆和352.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2.54%和157.48%。2016年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1.88%和47.34%,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测试涉及研发、制造等多个环节,按试验对象不同,可分为整车检验、研发试验和其他零部件试验,测试项目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测试、道路模拟测试、环境模拟测试、下线测试等。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向我国转移,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不断加强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技术领域的投入。为了适应各种新结构、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新能源汽车检验系统测试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储能技术等先进节能环保动力系统发展测试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驾控性能、续航能力持续提高,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不断成熟,动力系统测试的测试参数、测试手段和测试内容将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向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