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简介:粉料、粒料、液料及浆料等散装物料是锂电池、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等众多行业原材料或半成品、产成品的主要形态,在处理过程中存在易扬尘、易泄露、难计量等难题。人工操作不仅容易导致物料浪费、生产低效、管理成本高,而且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散装物料处理的痛点,物料自动化处理应运而生且不断延伸发展。例如,通过喂料机可以在密封环境下实现物料的自动投放,解决人工处理扬尘风险。
在物料处理过程中,通过将喂料机、解包站、气力输送设备、搅拌机、混合机、干燥机、除尘机、包装机等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及产线/设备控制系统等组合成成套装备,借助传感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物料的精度、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进行自动采集、传输、汇总与分析,实现物料处理过程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生产的精益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失误及安全隐患,为质量控制与溯源、工艺流程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以实现对产线及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有效提高产线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整体运维成本。
2、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1)国际发展现状:目前,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电子半导体、石化、军工等领域。未来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提升,物料自动化处理的应用领域将会持续扩张,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整体市场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市场规模为336.5亿美元,到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358.0亿美元,同比增长6.39%;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增至565.1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5.87%。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未来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市场中,亚太地区市场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是推动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发展的主要区域。依据中金想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18年亚太地区物料自动化处理市场规模约为138.5亿美元,到2019年市场规模提升至150.7亿美元,同比增长8.80%。
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涉及不同下游应用领域,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相关企业逐步由零散、单一设备供应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发展。目前,在全球物料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领域,基伊埃集团(GEA)、布勒集团(Bühler)、泽普林集团(Zeppelin)等跨国公司占据了主要市场。这些公司具有深厚的行业发展经验、雄厚的研发能力及资本实力,在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生产工艺与海外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相关产品存在技术水平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设备种类少、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较为分散,尚未出现广泛涵盖各个应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多数企业聚焦于个别应用领域,凭借技术积累,提供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或部分关键单机设备。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需求开始迅速增长,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在下游智能制造需求不断增长与自身技术不断进步的双重影响下,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全产业结构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3、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
(1)人力成本日益上升,提升物料自动化处理需求:近年来,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自2012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相比2012年增长了51.04%。同时,中国近年来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长期的低生育率降低了劳动力的供给水平,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上升的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已经从2010年的3.09万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8.28万元。
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共同推动了制造业企业逐步开启“机器换人”的步伐。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可以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显著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受益于智能制造进程的推进,物料自动化处理迎来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以深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和深度结合为目的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动力。
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数据,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747亿元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20,9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09%,预计2021年增长至22,650亿元。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3D打印等领域。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要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属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下的重大成套设备,是下游行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装备支撑。随着智能制造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的不断普及,物料自动化处理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4)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已涌现出基伊埃集团(GEA)、布勒集团(Bühler)、泽普林集团(Zeppelin)等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拥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与明显的品牌优势。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物料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行业较为分散,尚未出现广泛涵盖各个应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多数企业聚焦于个别应用领域,凭借技术积累,提供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或部分关键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
未来随着下游锂电池、精细化工等行业的不断整合,龙头效应将带动上游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市场份额向拥有领先技术优势、经验优势、服务优势的少数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2)高精度、一体化等指标要求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深和推进,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水平也在进一步升级。此外,市场对于产品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些因素都推动了工业生产对于生产设备的高精度需求。物料自动化设备的高精度化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对于生产工艺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锂电池制造业,电池物料处理的精度和安全性对于锂电池产品的综合性能有决定性影响作用,行业内的生产厂商对于设备的精度、安全性以及生产流程的一致性将更为重视。同理,其他行业也会对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的精度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未来随着国内制造工业的升级,下游企业对于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效率将会更加关注。从产品生产的流程来看,单一种类的物料处理设备无法满足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环节的适配要求。自动化生产线对各细分环节之间的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发展一体化的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将成为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各生产环节的紧密联系,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3)逐步朝柔性化方向发展: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分布广泛,随着各领域内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背景下,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已难满足市场的要求。市场需求驱动下,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逐步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变,这对生产设备的柔性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来说,一条产线或一种设备需要具备处理多种不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料的能力,实现在不同配方之间的快速切换。柔性化的发展趋势对物料自动化处理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随着传感技术、5G技术、自动化技术、仿真技术等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物料自动化处理领域,智能制造技术也日益成熟与普及,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体验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仿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方案设计阶段的效率,并有助于后续安装调试的顺利推进;5G技术与传感技术的应用能够收集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状态与参数,有利于后续生产流程与处理工艺的优化,并实现设备、产线的监控与预警,降低整体运维成本;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数字建模快速寻找最优物料处理解决方案。
未来,在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发展与下游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物料自动化处理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升,促进本行业与下游行业生产效率、流程与方式的本质变革。
(5)进口替代进程越发快速: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大型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曾大量使用进口产品,随着国内设备企业不断深耕、突破以及产业链各环节迅速发展,相关领域的生产设备出现了明显的进口替代趋势。以锂电设备和塑料设备为例,锂电前段设备总体国产替代率88%,锂电中段设备总体国产替代率90%以上,而锂电后段设备总体国产替代率超过95%;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1上半年中国大陆塑料机械12个重点税号产品进口额11.07亿美元,同比增长40%,出口额17.73亿美元,同比增长55%,贸易顺差约6.66亿美元,同比增长90%,塑料生产设备国产化势头迅猛,趋势扩散至海外。
未来,随着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企业的不断研发创新,以及全球相关下游产业对设备数量和技术需求的不断提高,国产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技术成果的应用将加速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进口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