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专精特新”企业要服务国家战略:“专精特新”企业往往专注于产业链上具体环节,聚焦核心主业,创新能力较强,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主体,以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30015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在工业领域,“产业基础高级化”集中体现在“提升基础产品、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和基础软件研发、先进基础工艺和尖端设计能力”,“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则既“包括传统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也包括新兴产业链的迭代创新。”
2022年6月,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系统性地建立起一套规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其总则第一条即指出,“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是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目的。
根据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信息,截至2023年4月我国至少已经攻破了包括重型燃气轮机、光刻胶、微球等在内的21项关键技术,另有部分技术的攻关情况尚未公开。而几乎每一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都有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主导或深入参与其中。例如,图南股份(300855)、应流股份(603308)等“小巨人”企业分别为国产重型燃机提供高温合金、透平叶片等关键原材料或零部件;徐州博康、北京科华等“专精特新”企业则作为主导者,逐渐推动半导体光刻胶完成国产替代。
“专精特新”企业在重型汽轮机技术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专精特新”企业广泛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逐步成为我国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例如,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均存在数量较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它们活跃在相关设备制造、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建立持续添砖加瓦;在机器人产业中,“专精特新”企业遍布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覆盖从伺服驱动、减速传动到控制器、传感器,再到机器人本体与集成的各个环节,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依托培育战新产业(300832)是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同时战新产业的持续壮大也将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成长为“大冠军”的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它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恰恰是“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和深耕的领域。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截至2023年12月,在已经上市的88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属于战新产业的公司占比达到92.9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聚集了大量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少数子产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1/3。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周期通常伴随着快速的技术更迭和产业升级,这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是实现弯道超车、突破性发展的契机。
2023年,前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接近1.3万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培育1万家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专精特新“小巨人”占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比重明显上升,由2019年的不足0.1%显著提升至2022年的2%。
2024年,各地将继续加大力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但评审标准或进一步趋严。财税政策方面,近年来财政奖补力度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多。融资政策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是金融政策的重点支持对象,受到的融资约束或进一步放松。202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多地明确“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等。
新一轮中央财政支持政策出台:当前,新一轮的“专精特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企业认定标准提升,财政支持政策明晰。在政策引导下,今年四川、山东、江苏、上海、河南重大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占比升至65.7%,较上年进一步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投资发力点更多聚焦在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6月19日,财政部、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决定2024-2026年聚焦重点领域通过财政综合奖补方式,分三批次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小巨人”企业,每家企业连续支持三年,最高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