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静脉等)和行为特征(如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当前生物识别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场景丰富多样,现在将整个生物识别市场分为商用市场和公用市场两部分,商用市场瞄准的主要是企业应用,如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和金融机构的安全系统等;公用市场则针对的是政府应用,如边境管理系统、公安管理系统和身份系统等。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各领域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表现,在解决安全问题及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表现。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潜力研究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7至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21.7%,2015年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30亿美元。随着多重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与多元化应用,形成跨生物技术、安防、IT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预计2020年将达到251亿美元,5年内年均增速约14%。随着计算机、光学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规模有可能由2016年的17.25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42.8亿元。根据测算估计,未来公安领域的应用规模在16亿元以上,交通领域在50亿元以上,金融和教育领域各在百亿元级别,在不考虑大安防硬件存量市场的前提下,未来整体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在当前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33.5%;其次是亚太地区,为23.8%;再然后是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地区,市占率依次为16.5%、11.0%、9.1%和6.1%。国外的生物识别产业集中度在不断上升,从2002年至2016年,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生物识别企业已经下降至100余家,上规模的重要企业不足15家。在国内目前较大生物识别企业有9家,分布在北上深杭。已经挂牌新三板的相关企业有17家,其中北京和广东两地的最多,分别是6家和4家,合计占比达到58.82%。数据显示这17家相关企业中,在2016年度都取得了盈利,其中有8家的盈利过千万,最多的一家净利润有4000万元之多。不过有80%的企业规模较小,市值超出20亿的企业没有,有11家企业市值都在10亿元以内。
目前市场主流的人脸、指纹、虹膜等识别技术,都是近距离或接触式识别,一般需要被识别人的主动配合,而步态是远距离复杂场景下唯一可清晰成像的生物特征。即便某人在几十米外戴着面具、背对着普通摄像头,步态识别算法也有可能对其进行身份判断,可适用于各种分辨率、光照、角度,因此其在安防、反恐、交通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步态识别技术的突破,准确率提升,将会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