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水利信息化行业概述
水利信息化行业,是以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以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为目的的水利细分行业。
2000年前后,为满足水利行业政务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国家水利部于 2003年发布《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又称“金水工程”规划),由此开始,我国开始从国家层面统筹进行水利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水利信息化行业自诞生以来,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标志。
现阶段,水利信息化行业根据投资结构可细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开发两大细分市场。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涵盖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包括通信基础设施与水利信息网络)、汇总(数据中心)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市场建设标准化程度高,除通信基础设施必须由专业通信厂商完成外,其余均由行业内集成商完成。
业务应用开发市场涵盖各类水资源管理、预警预测、灾情模拟、水利行业管理等应用开发,通过各类通信技术获取的基础信息,通过数据模型及编程技术,将信息进行处理,为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使用、水土保护等事项的决策提供支持与辅助。业务应用开发市场的特征为:准入门槛较低,定制化项目较多,难以实现高度标准化,应用开发效果依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信息数据。
2、行业趋势
(1)新技术带动行业智慧水务需求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慧水务成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突破口,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可以构建天地一体化水利监测体系,实现对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各类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全面感知。实现水利所有感知对象以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水利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覆盖和互联互通。从而大幅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建设全要素动态感知的水利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建设高度集成的水利大数据中心,集中存储管理各要素信息、各层级数据,及时进行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共享共用。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水利管理和决策能力、水平和效率,是当前行业大环境下水利管理部门的需求增长点。
(2)行业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软件的相互兼容,水利部于2003年出版的《标准指南》对水利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与管理实现各级各类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互联互通, 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水利部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后续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计划,以进一步规范建设标准。
3、行业竞争格局
水利信息化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可分为四类,分别是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基础软件开发商、定制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提供行业专用的信息采集与传输用硬件设备,系统集成商依照客户的标准及要求对设备进行整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和地理形态差异巨大,使得水利信息行业软件难以标准化,故由基础软件开发商提供诸如GIS模块或三维模拟系统等基础软件模块,定制软件开发商直接面对行业最终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在基础模块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水利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市场格局看,水利信息化产品的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水利工程技术,因此,在拥有一定行业研发基础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成为该领域产品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单位。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行业趋势,能够加入市场竞争的潜在竞争者也在逐渐增加。
4、 行业主要进入壁垒
从进入障碍看,我国水利信息化行业主要体现在技术及资金方面,具体如下:
(1)技术壁垒
水利信息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硬件设备开发和软件系统开发都必须深入理解行业技术特点,紧密切合用户业务需求,只有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才能够开发出真正符合行业需求的产品和系统。同时,水利信息化融合了计算机软件、通信设备、水利工程等多门学科,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系统集成及软硬件开发均需要丰富的多学科专业知识,企业掌握相关技术并将技术熟练应用于水利信息化业务中需要经历长期的积累过程,市场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技术竞争优势。
(2)资金壁垒
水利信息化行业通常采用项目承包的“交钥匙”模式,由于项目在承接,设备采购,到系统联试,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垫付,项目所需资金规模随着中标项目规模的增长而同步扩大,市场新进入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资金或融资实力,将会使承揽业务规模受到限制,制约市场新进入者的经营规模与业务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