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控制阀行业发展概况:控制阀是流体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一般应用于液态或气态流体控制环境,其发展与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的现代控制阀是1880年由William Fisher制造的恒压泵调节器,是一种带重锤的自力式控制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控制阀品牌——Fisher(费希尔),便是由其创建。
(1)世界控制阀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原始的稳定压力用的调节阀问世,当时控制阀的阀体形状以球形阀(Ball valve)为主;20世纪40年代,定位器问世后逐渐加入到控制阀,进而出现了一批调节阀新品种,陆续出现适用于高压介质的角形控制阀(Angle valve)、用于腐蚀性介质的隔膜控制阀(Barrier diaphragm valve)和用于大流量应用的蝶阀(Butter fly valve)等。20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的三通控制阀(Three-way valve)主要用于配比控制和旁路控制。同时期随着对球阀的进一步研究,市场上出现了适用于大压差和降低噪声的套筒控制阀(Cage valve)。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控制阀的重量和体积开始减小,流通能力提高,计算机控制装置的广泛应用和工业生产对智能控制功能的极大需求催生了各种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和带智能阀门定位器的现场总v线控制阀。进入21世纪,随着大规模自动化工业和以节能减排为特点的“绿色”工业越来越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调节精准、密封良好、安全可靠的控制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
目前,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大型化和精细化对控制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精准的工业控制需要控制阀在生产中表现出更好的重复性和更短的响应时间,并能够提供准确的流量控制,以更好的稳定性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安全运行。同时,越来越复杂的工业系统对控制阀质量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我国控制阀发展历程:我国控制阀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下表为我国控制阀发展情况历程:
目前国内控制阀产品多为高度智能的适用于严酷工况的控制装置,其由阀门、气动(电动)执行机构、定位器、电磁阀等模块组成,能够实现对管路内介质的压力、流速及温度等参数控制。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全球及中国控制阀全产业链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2、我国控制阀发展现状:
(1)规模及领域:根据《控制阀信息》2022年3月刊,2021年度中国控制阀行业销售额超过350亿元,前50名销售总额为333.53亿元,较2020年前50名销售额增长19.64%。其中国产品牌销售总额为134.60亿元,占比40.35%,比2020年市场份额增长超过4%。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其中在各行业销售比例分布如下:石油天然气13.17%,石化/化工39.26%,冶金钢铁5.85%,发电15.87%,轻工及其他12.75%(包括制药、食品饮料、日化、造纸等领域)。从统计数据看,2021年度各行业的情况不尽相同,各厂商各行业增减不一。
控制阀终端用户行业比例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无论是外资品牌的本土化,还是国内控制阀企业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垄断产品的国产替代化,都是未来国内控制阀市场的主旋律。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大国中阀门正增长的区域,更是成为必争之地,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竞争也必然激烈。
(2)与国外产品差距:我国的控制阀行业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与国际一流品牌相比,国内厂家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产品研发设计能力、阀门加工设备、生产工艺及产品上下工序辅助制造能力等方面,尤其在附加值较高的高端控制阀领域,进口阀门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以高端核电阀门为例,2014年建成的福清核电一期工程中,2个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进口阀门数量只占到阀门总数的4.3%,而金额占到所有总金额的58%。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福清核电站用阀门数量上超过95%的阀门为国内制造,但是在产品金额上国产阀门无论是核1级高端领域,还是全部核电站阀门都远低于进口阀门,进口阀门的产品单价平均38.89万元每台,而国产阀门的平均单价仅为0.92万元每台,即国产核电阀门绝大多数都集中于数量大、价格相对低的核3级和非核级领域,而一些高端的核1级、核2级阀门如今仍被国外垄断。
经过多年积累与沉淀,目前发行人已经具备了部分关键核电控制阀的设计及生产能力,如核1级气动截止阀、华龙一号主给水调节阀、大气排放阀系列以及CAP1400稳压器喷雾阀等。
3、控制阀产品的特点:
(1)控制阀原理:控制阀主要依据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通过执行机构改变阀门开度,实现对系统中压力、流量、流向等工艺参数的控制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控制阀主要应用于石油炼化、化工、发电、医药、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核工业、航空以及海洋采油等国民经济领域。
控制阀的安全、稳定、可靠、有效至关重要,如果控制阀产品质量存在缺陷,或者性能不稳定,那么整个生产线的运行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安全生产,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此外,控制阀属于下游客户整体生产设备的配件,其成本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客户一般会选择市场中有一定口碑、技术实力较强、产品质量稳定、值得信任的品牌进行采购,而不会从控制成本的角度选取产品价格低、质量稳定性较差的控制阀供应商。由此,控制阀生产企业的品牌效应、市场口碑及企业历史对市场开拓极为重要。
(2)控制阀的一般结构:
(3)控制阀的技术含量:控制阀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其产品设计及生产制造集电子、机械、传感器、材料、软件、控制、流体动力学、流体仿真等技术领域为一体,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行业整体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目前工业系统朝着集中化、大型化、一体化的趋势发展,这对整体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阀作为工业系统中极重要的部件,在严苛的工业环境如高温、高压、强腐蚀、强辐照等条件下,经过数十万次的启闭仍然保持控制阀的防泄漏性、流量调节精度性、密闭性及稳定性,这对产品的结构设计、阀体材料与填充材料的选择、零部件加工精度、产品试验检验技术等方面要求极高。
经过长期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控制阀的生产制造在结构设计、阀体材料选择、零件加工工艺、试验检验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成就。国际先进控制阀产品的工作压力可以从真空到1,000Mpa的超高压;工作温度从-269℃的超低温到1,430℃的高温;密闭性方面根据ISO15848标准已经可以做到零泄漏;抗腐蚀方面已经可以应用于绝大多数工业气体和液体环境。
4、核电阀门的独特要求:
(1)核电阀门定义:核电阀门是核电站运行的流程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并调节介质的压力、温度、流向、流量等,对压力容器设备起着安全保护作用,对核电站的正常、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安全级别上核电阀门可以分为核安全1级、2级、3级、非核级,其中核安全1级要求最高。
(2)阀门在核电站中的重要性:阀门是核电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核电站内的使用量大面广,可以说几乎电站的每一个系统都离不开阀门,以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规模的压水堆型核电站为例,阀门用量就需约2.8万台。因此阀门对核电站的正常、安全和可靠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重要的阀门,如主蒸汽隔离阀、主给水调节阀、大气排放阀、稳压器安全阀和主蒸汽安全阀等属于核电站中的十分关键的设备。
根据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核电站事故案例反映,因阀门故障和失效造成的停机或停堆事故,甚至核泄漏占的比重不小,因此必须引起阀门行业足够的重视。
(3)技术要求:核电阀门由于其使用场景的特殊性,对产品的设计、质量、材料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①强度和刚度:在设计上首先应考虑阀门的主要部件能承受持久的或瞬时的压力和温度交变下的各种载荷的作用力,而不能出现明显的弹塑性变形。除常规的强度计算外还应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和抗震计算分析等方法来确保阀门产品的可靠性。
②密封性与结构要求:由于核反应堆的一回路系统的输送介质大多带有放射性,因此不允许有任何外泄漏发生,必须在阀门的结构设计、密封件(波纹管、膜片、填料和垫片等)的选用、材料和成品的质量检测控制等方面,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来保证。
由于阀门的介质具有放射性,所处的环境又有一定的辐照剂量,因此要求拆装维修阀门的速度要快,故要求阀门有结构简单,装拆维修容易等特点。阀体流道设计应流畅,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生死角,表面光洁平滑,便于清洗,冲洗。
③清洁度: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内输送的介质为高纯度的硼化水,因此对与介质接触的相关部件不仅要有清洁度要求,而且内腔接触介质的零部件表面要光滑,金属表面粗糙度Ra<6.3微米。所有与阀门接触的人体、物体、装备工具和介质等都必须符合相关清洁规程的要求。
④安全可靠性:阀门需要在各种设计工况(包括正常、异常、危急和事故)下可靠的使用,甚至在遭受地震灾害或LOCA失水事故等情况下都能保持阀门设备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样机必须经受各种模拟工况的试验检验。
阀门在核电站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阀门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核电站的安全,因此核电站要求阀门的性能必须安全可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制造厂在为核电站正式提供产品前,必须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阀门做样机。样机必须经受一系列的型式试验,如冷态性能试验、热态模拟工况试验、寿命试验、地震试验、LOCA试验等,以验证阀门性能的安全可靠性。
⑤材料性能:选用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抗辐照、抗冲击和抗晶间腐蚀,因此在一些主系统中均采用低碳甚至超低碳奥氏体型不锈钢作主体材料,并选用一些强度、韧性和耐温、耐压、抗冲蚀,抗擦伤等性能优越的合金材料来做阀杆或密封面等零件。应按要求进行各项理化性能和无损探伤检验。填料和垫片等非金属密封材料中的氯、氟和硫离子的含量都应严格控制,各项数据都应低于规范规定的指标,以保证对金属基体不造成腐蚀损伤。此外,核电阀门辐照累剂量为1,200,000GY,因此阀门选用的材料除了满足工作介质外,还应耐辐照,即材料受辐照后其使用性能不改变,不发生活化现象,即材料的半衰期要短,半衰期长的材料如铜、钴等尽量不采用。
综上,与普通工业阀门相比,核电阀门对材料、结构、设计及品质的独特要求,使得其对生产厂商的产品设计、工艺选择、检验程序及制造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然导致其具备更高的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及技术含量。
5、行业的发展趋势:
(1)产品的可靠性和调节精度进一步提升:从下游企业来看,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制药、电力等行业的生产线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对于精密执行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从控制阀制造企业自身情况来看,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市场竞争,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部分企业已经上市,国内生产企业的规模化使得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承受研发风险的能力增强,促使各国内企业增加了对控制阀产品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力度。
(2)高端控制阀国产替代化趋势加速:《仪器仪表行业“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以国家重点产业安全、自主、可控为契机,推进重点产品核心技术自主化进程,满足诸如核电、高铁、大型煤化工、大型炼化一体化工程、海洋工程、大型工业装置和高端科研等对于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特别严苛要求的特殊应用领域需求,基本形成对国家大型工程项目、重点应用领域的基本保障能力和基础支撑能力。
经过制造企业及多方的共同努力和自主创新,我国阀门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在核电阀门、天然气长输管线全焊接大口径球阀、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石油化工领域以及电站行业等一些特殊工况的高端阀门产品,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打破了国外垄断,带动了行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
此外,除了国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外,国产控制阀厂商较进口厂商还具有离下游客户更近,售后响应更为迅速,成本较低,报价更加合理等优势。在国产控制阀可靠性、调节精度逐渐提升,与进口先进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产控制阀产品会被应用到大型生产线上,从而加速行业内的进口替代进程。
(3)产业集中度上升,进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在目前国产控制阀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市场上对优质国产控制阀的需求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必然有优秀的控制阀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在行业内展开收购整合以扩大自身规模,扩充产能,形成产业协同效应。目前行业内智能自控、浙江力诺、江苏神通等企业已经登陆资本市场,也给业内企业指明了通过资本市场力量做大做强的方向。同时,业内领军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投入和推陈出新,也将进一步提高行业门槛。
(4)行业技术趋向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未来工业过程控制的快速发展对控制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控制阀产品除了在产品质量上更加可靠,调节更加精确外,新产品的开发还会进一步走向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
标准化:采用统一的控制阀标准,使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阀能够实现互换性和互操作性。整合计算选型程序,建立标准化的软件平台,使用标准化的计算机辅助故障识别和专家诊断软件,使不同制造商的控制阀可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标准化将大幅降低控制阀的维护成本。
模块化:从整个控制阀结构入手,将产品按照功能分成有限多的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模块遵守共同的明确规则,以保证这些模块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能够随时加入新的模块以增加系统的功能。模块化设计可以使产品紧凑坚固,部件通用可换,并易于维护检修。
集成化:开发高性能的控制阀,摆脱产品的单一技术特征,在控制流体流量的简单执行功能之上,同时具备本机显示、组态、检测、控制、运算、诊断、通信以及安全、绿色等功能和兼容性,实现按需求控制的集成化控制阀产品。
智能化:控制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数字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使控制阀具有自适应、自校准、自诊断等功能。数字式阀门定位器普及应用到控制阀和电动执行机构中,从而使智能一体化设计以及智能化的预测性维护成为未来主流。
网络化:随着现场总线的广泛应用,过程控制已进入网络化发展时代,控制阀的网络化,不仅可以为生产、过程检测、维护提供极大的方便,实现过程远程监控,同时也可以实现在线诊断、便捷维护以及协同工作。
6、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1)控制阀的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①核电控制阀市场增量: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商运核电机组总数达53台,总装机容量为5,464万千瓦。未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若按照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2020年末装机量4,988万千瓦为基准,则2021-2030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700万千瓦。
目前国产化程度较高的辽宁红沿河一期工程1、2、3、4号4×100万千瓦机组总造价486亿元的投资预算,则一座两台100万千瓦机组核电站造价为243亿元5,据此计算,未来10年核电建设年均投资额将达到850.5亿元。
核电工程造价分为基础价(静态投资)、固定价(静态+价差)和建成价(动态投资)。其中阀门的投资额一般占基础价即静态投资额的2%左右6。以两台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阀门需求量2.8万台计算,未来10年核电阀门市场规模将达到9.8万台每年,金额达到17.01亿元每年。
②核电控制阀后续维修市场规模:控制阀作为一种耗材,运行工况有腐蚀、磨损、老化等问题,而阀门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正常和安全运行,根据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核电站事故案例反映,因阀门故障和失效造成的停机或停堆事故,甚至核泄漏占的比重不小,因此阀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核电站一般情况下每年都会有定期检修,在检修中发现设备有腐蚀、磨损、老化的,须及时进行更换,因此对核电设备的备品备件需求较多。
核电站运行成本包括投资成本、运行维修成本和燃料成本三部分。一般而言,每年核电阀门的维修更换费用一般占核电站维修总额的50%左右,维修总额占核电站运行成本的10%左右7。一座具有两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核电站每年总维修费用在1.35亿元左右,阀门维修、更换费用达6,700万元/年。
据此计算,2020年底我国有4,988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每年阀门维修更换费用达16.70亿元,若2025年达到7,000万装机容量,则每年阀门维修更换费用达到23.45亿元,若2030年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则每年阀门维修更换费用达40.2亿元。
③工业控制阀市场前景:固定资产投资目前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根据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石化及化工、医药、空分等行业为我国的基础行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面广,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扩大有效投资则主要体现在石化、化工、医药这些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些投资能够较大幅度带动工业控制阀的增长。
(2)下游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控制阀的销售与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而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成熟,未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宏观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增长。控制阀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及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将会带动国内阀门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以下分析控制阀下游主要行业的发展前景。
①石化及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化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面广,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五”期间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对炼油化工装备需求持续增长。按照国家《石化产业布局方案》,我国炼油能力2025年将突破9亿吨/年,乙烯能力将突破400万吨/年;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有序推进煤制油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2025年规划建成煤制油规模超过6,000万吨/年。此外,现代炼化行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得到油品的同时,还能获取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当前我国炼化行业发展出“油品+乙烯+聚烯烃产品的炼油乙烯一体化”、“炼油芳烃一体化”以及“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等模式,上述集约化模式的生产设备更加复杂,对控制阀数量需求更多,同时对其规格质量要求也更为严苛。
随着更新改造步伐加快,产业升级提速、行业兼并重组、企业出城进园、大规模搬迁转移项目、新兴化工产业崛起以及装置大型化趋势,均大幅提高了对炼油化工装备的需求。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化学品展望II》9,2017-2030年,全球化学品销售额将从3.47万亿欧元增至6.6万亿欧元,其中中国的化学品销售额将从1.29万亿欧元增至3.29万亿欧元,增幅高达255%,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将从37.2%增至49.9%。
化工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石化装备大型化、以及因为绿色要求等为未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保障,同时,随着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化工装置加速向大型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些因素将会带动控制阀需求显著增长。
②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医药制造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保持着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增长。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16年-2021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从13,294亿元增长至19,2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65%。
未来受新冠疫情常态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医药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医药产品需求在未来几年将保持持续增长。医药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将使得相关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对阀门市场的需求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作用。
③空分行业发展前景:空气分离行业,同样为发行人重要的下游行业。空气分离行业的主要产品为工业气体,其主要由空分设备实现该生产过程,而空分设备主要由压缩机系统、预冷系统、纯化系统、精馏系统、制冷系统、热交换系统、产品输送系统、储存及后备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等构成,气体的压缩、输送需要用到大量控制阀。
工业气体增长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2010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仅为410亿元,至2021年其市场规模增长至1,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38%;
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数据,2015年至2021年中国空分设备市场规模从75.09亿元增长至272.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21%,行业规模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人均工业气体用气量仍然很低,我国工业气体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与之相对应,空分设备也仍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为控制阀的需求提供了支撑。
④核电建设发展前景:受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断消耗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加快向低碳化转型。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许多国家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基荷电源,通过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将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未来十年,核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而核电设备也将受到相关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化、“核电走出去”等因素影响,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A.政策推动: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相关部门在2018年-2021年也陆续出台了多个核电行业政策,保障核电运营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核电行业政策和国家对于低碳排放及推广清洁能源的要求成为了核电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于2021年4月14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预测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根据《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10,在基准方案下,到2030年、2035年和2050年,我国核电机组规模达到1.3亿千瓦、1.7亿千瓦和3.4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4.5%、5.1%、6.7%,发电量分别达到0.9万亿千瓦时、1.3万亿千瓦时、2.6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10%、13.5%、22.1%。为了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的目标,核电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B.进口替代因素:在长期的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国核电产业不断推进国产化工作,只有努力将核心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掌握在手中,才能不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变化不定的国际形势,提高国内核电供应链的先进性和稳定性,进而为后续要求更高的核电技术路线的设备制造铺平道路。只有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开发符合标准的国内供应商,才能降低采购风险。
在长期的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国核电产业不断推进国产化工作,形成了成套供应核电设备的完整核电产业链。大型铸锻件、核岛大型主设备、常规岛设备、核级泵阀、控制系统等绝大多数已经实现国产化研制。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工程设计经验的实践及积累,我国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85%以上。目前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国产化率都在85%以上,并且在后续依托项目批量化建设,能够将国产化率提高到90%以上。
核电设备的国产化之路,推动了国家核电制造业的升级,推动了核电相关企业的发展。中国核电设备的制造工艺与不断提高的核电技术一起成长,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实现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C.“核电走出去”战略影响:核电是重要的高科技产业,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生产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具备了包括技术、设备、运行服务等在内的全产业链走向世界市场的能力。核电走出去是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重要推动力,不仅可以使核电产业本身获得更大发展,同时可以带动上下游诸多产业的发展和外贸结构的合理化。
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已经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开展了与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亚近20个国家的核电项目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已有、正在发展和需要发展核能的国家有40多个,预计到2030年这些国家将新建近100台核电机组。据测算,如果我国能够获得“一带一路”沿线20%的市场份额,即约20台海外市场机组,将能产生3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13。
综上,随着我国未来核电规模的持续增长、“核电走出去”以及进口替代,国内的核电控制阀市场将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为发行人未来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发行人与核电领域主要客户交易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