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重要的技术之一。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起着明显的提升作用。目前,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产业政策现状:自动化设备行业属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实现《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行业。为实现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自动化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文件名称 |
时间 |
主要内容 |
《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2015.3 |
2015年启动3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的范围,全面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通过试点示范,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
《中国制造2025》 |
2015.5 |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
||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
||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
2015.7 |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着力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加强工业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2016.3 |
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制造业的发展要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要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2016.4 |
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完成30个以上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16.5 |
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2016 |
做优做强一批传感器、智能仪表、控制系统、伺服装置、工业软件等“专精特”配套企业。 |
《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
2017.6 |
到2020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超过5万家企业开展贯标,遴选确立200家以上贯标示范企业,培训超过100万人次;15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成为政府、行业、企业分业施策的重要依据;形成一批两化融合新方法、新工具、新解决方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2018.3 |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大幅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
整体来看: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许多国家对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并陆续提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我国也将智能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中国制造2025》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提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
行业产值:随着中国对智能设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高端设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迎来大提速。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我国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4.80%。
2014-2018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实现发展特点及前景: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自动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工业自动化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2017年我国自动化生产线需求量达到25,897条,而国内厂商产量仅为12,698条,较大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国内厂商依然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随着未来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核心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内自动化设备行业仍将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1)集群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上下游关联度日益提高,自动化设备制造商的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集群化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共同赢得地区竞争优势。此外,集群化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和提升区域经济的有效保障。
(2)信息化: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迈进,主要通过信息控制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这一过程既是硬件与软件的融合,又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化贯穿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和服务效率。
(3)品牌化:品牌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代表,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产品销售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自动化设备的高端市场主要由大型外资企业主导,由于外资企业起步早,往往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优异的产品性能,因而品牌知名度相对较高。
整体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推动着其他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作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具有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等特点。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将带动自动化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
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我国自动化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凭借产品创新、响应速度及个性化服务,正逐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方面与国外厂商相比仍存在差距。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外资企业占据了自动化设备市场约70%的市场份额。
同时,国外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国内厂商由于技术积累相对薄弱,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同时,由于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广阔,新进入者投资意愿较强,因此,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受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平均工资可能会逐步提高,人力成本将相应上升。同时,自动化设备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光电元器件、机加件、机械元件和气动元件等未来主要原材料价格若出现短期大幅上涨,对行业内的企业经营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