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数据系统、专业顾问团队为各领域企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市场咨询及市场地位认证服务
400-1050-98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
2023年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

(1)生态修复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治理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家和社会也逐步开始重视过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长久以来生态领域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未来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5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草原超载过牧情况严重,可利用天然草原90%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等相关的政府各级政策文件频频出台,政策驱动正成为未来行业发展重要驱动力,生态环境建设相关领域势必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2年5月,财政部发布《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重点方向和领域包括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对低碳零碳负碳、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支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支持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碳汇能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保护天然林,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支持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修复等。

(2)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建设行业新兴的细分领域,目前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生态领域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灾害频发、海洋自然岸线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类气象灾害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各类利好政策频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态修复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带动了行业内企业的高速发展。

对于生态修复,由于细分业务领域众多,行业尚无较为权威官方的规定界定范围和技术标准,因此行业内企业众多、且类别繁杂。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较小,且大多数企业业务范围集中在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平面及土质坡面工程上,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生态修复工程(如岩石坡面)上涉足很少。

企业在生态修复领域的竞争点主要集中在工法及工艺、抗性苗木的研发与培育、跨地域复杂环境的施工经验等方面。目前,大多数公司只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极少数公司具备生态修复领域全面竞争优势。总体来说,我国生态修复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尚未出现具有领先地位的领导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其优势企业有:

1)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300948):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于2021年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建设业务,具体包括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业务以及部分园林绿化和市政公用等城市环境建设业务,属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行业”。历经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研发积累,公司已成为包括投融资、技术咨询服务与研发、关键材料生产、关键装备研制、项目勘查设计、施工与运营管护以及生态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全产业链生态修复企业。

2)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002887):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于2017年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生态修复、园林绿化、环境治理等,具体工程业务包括:河道治理、荒山修复、湿地保护、盐碱地修复、边坡修复;城市道路绿化、广场公园绿化工程等。

未来,随着市场逐步发展和成熟,生态修复领域和园林绿化领域新一轮资产整合将会出现,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全球及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研究及投资价值预测评估报告

(3)行业发展壁垒分析: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政策的频频加码与具体实施方案落地都预示着国家未来将在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加大投入,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投资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型综合生态治理项目随之出现,要求企业能够有针对性的系统筹划,不仅能够定制化的设计大型的整体修复方案,还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施工建设能力,所以行业内企业越来越向综合型生态修复治理方向发展,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同时,近年来生态修复市场又呈现了资金驱动、治理市场化模式、央企及地方国企纷纷高姿态进入的特点,对业内企业带来了挑战和竞争。

1)技术能力壁垒:生态环境治理行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工法及工艺等专业技术能力上。生态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当地环境的生态功能和生物结构,并能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使环境实现自我发展和自然演替,恢复生物链平衡、重现原始的自然状态。随着环境问题日趋复杂以及相关环保政策规定的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集成植物选培、基质配置、工程施工等专业技术,涉及生态学、植物学、农学、岩体工程力学、环境学、土壤学、水土保持、岩土工程等多个学科,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用技术措施或技术组合,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保证修复效果,技术难度要求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土地广袤,不同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受损程度差异较大,进一步增加了治理难度。相比之下,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专业技术能力却需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在长期研发和实施中积累下来,短期内无法取得。因此,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2)资金实力壁垒:生态环境治理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点,行业内企业所能承接项目的规模与其自身的资金规模密切相关。在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业务中,由于涉及工程建设,客户付款相对滞后于公司成本发生,从项目投标、工程施工到结算后的质量保证,均需占用大量的营运资金。尤其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规模逐步提高,项目数量逐渐增加,也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因此,无论是行业新进入者还是行业内想扩大业务规模的企业均受到资金实力因素的制约。因此,资金实力直接影响行业内企业业务的开展,是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3)项目实施经验壁垒:行业内企业核心工艺获得除依靠相关的业务培训外,更多的是来源于施工项目经验的积累。就目前而言,企业过往拥有相似的项目经验、实施效果、积累的商业信誉也往往成为客户筛选生态环境治理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在治理不同地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时,企业需要考虑各个地区之间的土壤、水分、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根据当地季节特征,选择适合栽植物、栽种方式、栽种最佳时间。除了自然生态条件以外,还需要考虑不同的立地条件(如盐碱地表、沙化地表、工程创伤地表、岩石立面等)所需的施工技术、抗性植物的选择等。总体而言,影响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成败的因素众多,企业需要在长期的项目建设中不断学习和总结。所以,行业经验已成为进入本行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之一。

(4)市场规模现状分析:根据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乔木纯林面积达10,447万公顷,占乔木林比例58.1%,较高的占比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全国乔木林质量指数0.62,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仍占三分之一以上。部分河道、湿地、湖泊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

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2亿公顷,水土流失面积2.74亿公顷,问题依然严峻。红树林面积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减少了40%,珊瑚礁覆盖率下降、海草床盖度降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自然岸线缩减的现象依然普遍,防灾减灾功能退化,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

近些年,尽管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为此,我国政府提出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政策保障,也为生态修复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根据《关于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我国在2035年将实现如下目标: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受益于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生态环境建设行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投资情况来看,2019年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较高,较上年增长37.2%,远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增速。2020年全年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100亿元,同比增长8.6%。2021年全国财政生态环保投入8210亿元。出台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强化税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控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等。受疫情影响,环保相关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未来环保相关投资增速有望回复疫情前水准。

2016-2019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速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16年,国内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640亿元,到2019年,全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38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62%。受疫情影响,2020-2021年行业增速降低,2021年市场规模约4012亿元。预计未来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1250亿元左右。


免责声明:

本站新闻、行业资讯、新闻资讯、市场资讯等公开信息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媒体或网友(含三方合作机构)提供,版权归原作者。中金企信本着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若出现本站公开内容存在文章内容或图片内容版权与其他问题请联系我司。联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将第一时间回应并处理。




 

手机验证
请您输入您的手机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输入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输入验证码:

您的订单已提交
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能联系
注册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企业名称:

  • 手机:

  • Email:

  • 其他要求:

    您可以留下您的疑问,待我们沟通时能更好的解决。您提交订单后,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网页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