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纯碱,即碳酸钠,绝大部分用于工业,少部分用于民用,下游包括轻工、建材、化工等众多领域。纯碱主要的生产工艺分为三种:天然碱法、氨碱法、联碱法。我国三种工艺均存在,以氨碱法与联碱法为主,天然碱法在我国占比仅6%。三种制碱工艺中,氨碱法对环境污染较大,且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原盐的利用率较低,生产的副产品氯化钙用途较小,大部分作为废渣处理;联碱法较氨碱法污染较小,原盐利用率较高,且与合成氨工业相互匹配,且副产品氯化铵可以用作生产复合肥的原料,在我国大规模生产有很好的适用性;天然碱法不仅对环境污染较小,且相比较成本低30-40%。纯碱的原料中煤炭、天然气,原盐、石灰石四种都是自然资源,存在资源依赖性。美国天然碱资源丰富,纯碱质量好,纯碱出口市场占有率较高。纯碱的生产方法天然碱法、联碱法和氨碱法都是相对比较早的工艺,技术门槛不高,所以纯碱行业是资源依赖型的低门槛行业。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不管是纯碱还是玻璃,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来看都没有竞争性较强的替代品。
世界范围内的纯碱工业起源于1865年的比利时,索尔维发现了工业化生产纯碱的关键技术,就是索尔维制碱法,并在1865年成立了索尔维公司,成为第一家纯碱厂。1870年后,索尔维公司相继在英、德、俄罗斯和美国等地建立了工厂。20世纪中期至初期,随着当地天然碱的发现与开采,美国成为全球纯碱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纯碱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后中国纯碱产能逐渐增加,在全球范围内的比例越来越大。2000年,全球纯碱产能为4472万吨,产量为3421万吨,开工率为76%,北美是主要的纯碱供应地,占据全球纯碱产能的32%,中国产能占据全球的24%,为834万吨。2003年以后中国纯碱产能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纯碱产能已经达到2959万吨,全球产能达到7033万吨,占据全球的48%。中国、北美和西欧的总产能占据全球产能的80%。自2013年以后,国内纯碱产能几乎没有净增长,开工率逐年提升。2013年以后,由于行业产能过剩,部分高成本装置退出生产,据统计,2017年我国纯碱产能在3,000万吨左右,产量则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速,2017年产量为2,716万吨,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3.1%,纯碱的供需关系明显偏紧,近年来开工率维持高位,2017年平均开工率达到90%。据统计,2019年1-5月份纯碱进口量0.41万吨,2018年1-5月份纯碱进口量11.94万吨,同比减少11.53万吨。2019年1-5月份纯碱出口量60.19万吨,2018年1-5月份纯碱出口量58.10万吨,同比增加2.09万吨,涨幅3.60%。(数据来源海关)从进出口的数据看出,今年出口量相对稳定,同比变化不大;供过于求,纯碱行情弱,进口量下降明显。随着国内纯碱行情变化,纯碱出口价格受到影响,价格呈现下跌趋势。另外,外贸市场清淡,订单量一般。就目前而言,纯碱主要以国内销售为主,进出口量都比较少,因此进出口量对于国内市场走势影响不大。部分企业,出口量大,一旦出口受阻,库存上升速度较快。近年来,全球纯碱需求跟随产量的快速发展也有较大的进步,全球来看玻璃是纯碱最主要的下游,占据纯碱需求的52%;其次是肥皂与洗涤剂,占据纯碱需求的13%;无机化学品占据纯碱需求的12%,前三者占据纯碱需求的77%。区域上来看,中国、西欧,北美以及东南亚是纯碱的主要消费地,占据全球消费的79%。国家上来看,中国、美国、土耳其和印度是主要的纯碱生产国,美国、土耳其是主要的纯碱出口国。
从国内市场运行来看,纯碱企业主要以积极备产为主,市场纯碱存量增加。下游终端企业开工整体不高,加之市场销售保持疲势,纯碱流通价格不断下滑。从生产工艺来看,近期联碱企业氯化铵备货较为集中,主要生产企业负荷高位,副产纯碱货源充足。氨碱企业生产平稳,受东部地区联碱企业低价促量影响,氨碱销售保持跟随。生产企业销售呈现冲量趋势,但终端采购整体一般,换价促量效果表现一般。由于终端市场运行不佳,市场成交价格整体不高。加之部分企业换价促量,尽管行业内要求限产保价,但实际效果不佳,国内纯碱市场仍呈现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