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特殊钢材料:特钢又称特种钢或特殊钢,一般是指具有特殊化学成分、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具备特殊微观组织、满足特殊需求的钢种。特钢按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以及特殊用钢(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高强度钢和高温合金等)。具有高强度、高韧度、长寿命、耐高温、抗低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低铁损、高磁感等特征。
除不锈钢外,以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为代表的特殊钢为低端特钢;以合金结构钢和轴承钢、弹簧钢为代表的合金钢为中端特钢;而以合金工模钢、高速钢、高温合金钢、精密合金钢、耐蚀钢等高合金钢为高端特钢。
特钢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机械、汽车、军工、化工、家电、船舶、交通、铁路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用钢最主要的钢类。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军工产业、核电工业、高速铁路及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将迎来了快速发展,有望进一步拉动中高端特钢的需求。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新型材料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特钢产品主要应用领域规模比重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近年来特钢产业稳定发展,2019 年国内重点优特钢企业粗钢产量为 14237.35 万吨,同比增长 6.78%。非合金钢产量 5334.34 万吨,同比增长 8.44%;低合金钢产量 4882.01 万吨,同比增长 11.1%;合金钢产量3408.89 万吨,同比增长 0.13%;不锈钢为 612.12 万吨,同比下降 0.42%。 从特钢产品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粗钢生产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特钢供给不足,仍需进口。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新型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 特殊钢材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原材料之一, 高品质特殊钢本身也作为“六大新兴产业 ”之一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企业技术创新突破,将逐步对进口材料进行替代。
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化工、能源、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不锈钢按金属组织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等五类。其中奥氏体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又分为镍铬系(美标为 300 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铬锰系(美标为 200 系)奥氏体不锈钢两个系列,美标 400 系不锈钢指的是碳铬系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
2018 年我国不锈钢企业产能利用率约 70%,截至 2019 年6 月,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1435.4 万吨,同比增长 5.24%;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 1192.9 万吨,同比下降 6.51%。2019 年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不锈钢粗钢产量为 612.12万吨,同比下降 0.42%,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正在放缓。 未来随着新增、规划产能的陆续投产,产能利用率将继续降低,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2)钕铁硼磁性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是以钕铁硼(Nd-Fe-B)为代表的稀土铁系磁性材料,以金属间化合物 Re2Fe14B 为基础的材料,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烧结、粘结和热压三种。其中烧结钕铁硼是目前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占比约超过 90%,大部分中国钕铁硼磁材制造商主要生产烧结钕铁硼磁材。钕铁硼磁性材料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较大的矫顽力,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点,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
2019 年中国稀土磁性材料产量比重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19 年稀土磁性材料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 17 万吨,同比增长 9.7%;粘接钕铁硼产量 7900 吨同比增长 5%;钐钴磁体产量 2400 吨,同比增长 4%。
我国钕铁硼永磁生产企业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集中趋势,逐步形成了 京津、浙江宁波、山西等三大生产基地。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太原、运城、阳泉、长治四大产业集群,拥有一批掌握高端技术力量的代表性企业,如中磁科技,汇镪磁材、金山磁材等。以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来看,产业集聚层次较低,分布散、规模小,大部分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没有上市企业,除少数企业如汇镪磁材、中磁科技、金山磁材生产高端钕铁硼材料外, 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引进技术生产中低端产品, 整体钕铁硼产业链不完善。
为此要依托太原、运城两大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基地,扩建产业技术园区,建立相关配套的精加工企业,重点发展一致性高、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低稀土含量永磁材料和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推动钕铁硼生产与加工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产品销售渠道由中间环节向终端用户转变,鼓励山西省煤机制造、重型机械、铁路装备、汽车工业、新能源等下游产业优先选用本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引进和发展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功能齐全的钕铁硼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新型化工材料: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主要用于合成聚酰胺(俗称尼龙,简称 PA),生产 PA6纤维(锦纶)和 PA6 工程塑料以及薄膜等。PA6 树脂用作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的构件和组件等;PA6 纤维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PA6 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此外, 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 6-氨基己酸和月桂氮卓酮等,用途十分广泛。
2019 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增长 55 万吨,产能合计为 434 万吨。从产量来看,2019 年我国己内酰胺产量为 319 万吨,己内酰胺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小于产能增速。
从己内酰胺的需求来看,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 PA6 纤维和 PA6 工程塑料, 其中 PA6 纤维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 80%,非纤用 PA6 主要用途有一般民用塑料(主要指棕丝及渔网丝)、工程塑料(主要指汽车、电器行业用铸塑模件)以及双向拉伸尼龙膜,约占 18.0%,其他方面的需求约占 2.0%。由于 PA6的生产快速增长,行业近几年需求稳步上升。2019 年己内酰胺表观消费量达到 339.19 万吨。
2016-2019 年中国己内酰胺产能及产量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随着我国己内酰胺下游 PA6 行业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己酮氨肟化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先后有浙江巨化集团公司锦纶厂、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平煤神马集团、潞宝集团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新建或者扩建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使得生产能力稳步增加。
2019 年上半年国内己内酰胺仅永荣 20 万吨装置投产,沧州旭阳扩产 5 万吨,下半年浙江恒逸扩产 10万吨,新增产能较少。据统计,2020 年己内酰胺国内预计新增产能高于 2019 年新增产能,加之国内长期停车装置在 2020 年将会有重启预期,己内酰胺行业产能集中度将继续提高,未来市场供应会增加,2020 年以后己内酰胺市场或进入新的竞争格局。
(4)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煤系高岭土是由多种矿物质、水等无机质及少量的有机质组成的非金属矿物,其化学组成除 Al 2 O 3 、SiO 2和 C 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 Fe 2 O 3 、Na 2 O、K 2 O、CaO、MgO 等氧化物,以及微量的钛、钒、钴、镓等稀有元素。煤系高岭土的主要矿物组分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勃母石等,其中高岭石为煤系高岭土的主要有用矿物成分。高岭石的理想化学式为 Al 4 Si 4 O 10 (OH) 8 ,通常写为 2SiO 2 •2Al 2 O 3 •2H 2 O。
煤系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地柔软、分散悬浮性好、绝缘和耐火等理化性质,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制造、造纸、油漆涂料、生物化工等行业。
中国煤系高岭土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的石炭-二叠系煤系中,以煤层中顶底板、夹矸或单独形成矿层独立存在,如山西大同、怀仁、朔州,内蒙古准格尔、乌海,安徽淮北等地。
目前,煅烧高岭土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等地,规模化 4000 目(125 目)以上煤系煅烧高岭土企业约有 10 家,其中,山西有 4 家,实际产能为 24 万吨/年;内蒙共有 5 家,实际产能为 26 万吨/年;河北有 1 家,实际产能为 5 万吨/年。
随着我国产业技术的进步及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下游陶瓷、造纸、耐火材料、化工涂料等行业对煤系高岭土煅烧加工产品的需求有望逐年上升。目前加工技术依然是制约我国煤系高岭土开发的关键所在,未来应加强技术创新,注重提高产品品质、产品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集中精力解决在造纸、橡胶、塑料等领域应用的技术难点问题。
2019年中国煤系高岭土储量比重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20 年中国高岭土下游市场需求结构预测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5)前沿新材料:碳纤维是碳含量在 90%以上的无机纤维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支撑,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依据前驱体的不同,一般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黏胶基碳纤维。
2019年中国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规模比重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PAN 基碳纤维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碳纤维品种。PAN 基碳纤维的制备主要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上浆、收卷等工序。为了满足应用上对更高模量的需求,在表面处理工序之前增加石墨化处理工序,石墨化过程中纤维的结构会变得更规整,模量得以提高。从下游行业分布来看,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工业应用是碳纤维应用三个方向,其中,国内碳纤维在休闲体育行业占比超过 50%;航空航天市场对碳纤维需求占比较低,由于碳纤维技术水平受限和航天军工应用市场规模有限,导致碳纤维销量有限。
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聚集于江苏、山东、吉林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截止 2018 年,全国约有 20 余家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企业和 6 家碳纤维研究单位国内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及生产的单位。尽管碳纤维企业与日俱增,但在工艺适应性、可靠性和精细化控制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国产碳纤维在成本、连续性上处于劣势,碳纤维制备技术中,预氧化工艺所占成本比例约为 15%~20%,碳化和石墨化工艺所占成本比例约为 25%~30%,因此开发出新的高效预氧化技术和碳化、石墨化技术,以提高碳纤维质量稳定性和降低成本也极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