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能源。以环境为代价,经济当然会飞速发展,可如今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的生存挑战。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0-2026年中国生态修复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逐渐出现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并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当前,我国生态安全主要面临自然生态空间过度挤压、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城乡人居环境严峻、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挑战,同时这为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如今生态环境面临着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诸多的生存挑战,生态问题也在我国集中体现。为使生态得到恢复,国家在政策方面不断予以支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生态保护投资持续增加背景下,生态修复治理也会系统化,并且向更加细分的领域发展。从生态污染的对象上来看,生态修复主要是体现在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等方面,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湖泊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场地修复、矿山修复、耕地修复、草原生态修复等。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在2017(第十五届)水业战略论坛表示,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基于重点领域工程任务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投资单价和工程任务量初步估算,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元。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得出“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将带动环保产业产出增长约1.9万亿元。环境修复刻不容缓,庞大的需求使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一路攀升。2011-2017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规模增速不断递增。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生态保护的投资不断加大。“十一五”年间,我国完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8%,“十二五”期间总计投资完成额将达到8000亿元,是“十一五”的近两倍,总复合增长率超过20%。“十三五”规划指出,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完成额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生态修复市场发展策略及投资潜力可行性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行业市场规模在1656亿元左右;到2017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提升至2993亿元,增长了80.8%。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国家湿地投入持续攀升。近年来,在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湿地保护形势严峻。2014年1月公布的第于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87.0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十一五”、“十于五”、“十三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预算总投入分别为90.04、129.87和176.81亿元,“十三五”期间相比“十于五”增长36.14%,呈现稳步提高态势。根据交通部数据,2017年,全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投入206.28亿元,其中公路生态保护措施投入108.07亿元,公路污染防治设施投入31.07亿元;水路生态保护措施投入6.66亿元,水路污染防治设施投入23.59亿元。其他生态修复方面,以土壤修复为例,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下,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市场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长远来看,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各细分市场前景同样广阔。例如,《“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强调,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积极倡导生态选线、环保设计,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减少交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鼓励开展生态修复。当前财政的支持重点仍在水环境修复方面,短期内不会有变化。进入“十三五”末期,当土壤修复配套法规、标准、细则得以完善,地方配套制度逐渐健全,行业将有望迎来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