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集中供热行业发展现状:
(1)集中供热成为主要采暖方式: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城市热网向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用热的活动。供热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生活质量,政府高度重视供热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供热模式主要分为集中供热模式、分户供热模式。集中供热是指在工业生产区域、城市居民集聚的区域内建设集中热源,向该地区及周围的企业、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用热面积大,同时考虑到北方地区寒冷季节气温较低,因此集中供热适合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采暖的主要方式。与集中供热模式相对应的是分户供热模式,常见的分户供热模式有分户锅炉、地板辐射、电热膜等方式。
集中供热与分户供热相比,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势。建设和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实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2)城镇化率提高带动供热市场增长: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城市现代化建设一直保持高度投入,全国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在持续不断提高。其中,东北区域的城镇人口总数从2010年约6,316万增长至2019年约6,816万,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57.65%提升至2019年的63.15%,年均复合增长率1.02%。
在吉林省,城镇人口总数从2010年的1,465万增长至2019年约1,568万,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53.35%提升至2019年的58.27%,年均复合增长率0.98%。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是吉林省第一大城市。截至2019年底,长春市人口总数约753.8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5.46%,其中城镇人口373.8万人。2015年至2019年,长春市城镇化率从47.51%提升至49.59%,年均复合增长率1.08%,城市化进程速度高于吉林省乃至东北区域的整体进程速度。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发展驱动的人民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城市集中供暖的需求持续增长,间接推动供热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北方地区的供热面积及供热管道长度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底,东北区域供热面积合计约28.30亿平方米,供热管道长度合计约11.20万公里。2011年至2020年,东北区域供热面积年均复合增长速率约6.59%。
截至2020年底,吉林省供热面积合计约6.76亿平方米,供热管道长度合计约3.2万公里。2011年至2020年,吉林省供热面积年均复合增长速率约7.65%。
截至2020年底,长春市供热面积合计约2.66亿平方米,供热管道长度合计约1.17万公里。2011年至2020年,长春市供热面积年均复合增长速率为8.43%,增长速度高于吉林省乃至东北区域的增长速度,主要得益于长春市较高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以及其作为吉林省和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之一的核心地位。
以收入计,2015年东北地区城市供热市场规模为735.1亿元,随着供热面积的不断发展,东北整体的供热市场稳步发展,2020年的市场规模增加到了880.4亿元,2015年至2020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7%。吉林省城市供热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1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7%,其增长率预计略高于东北地区整体增速。长春市城市供热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4.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的98.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8%。长春市供热市场规模增速略快于吉林省以及东北地区整体,主要是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能够在更大程度地吸引更多的国有和民营资本对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建设,从而驱动其城市供热市场发展,因而占吉林省整体市场规模的比例也将稳步提升。
(3)倡导清洁供热、确立热电联产核心地位:供热行业内常见的集中供热热源包括热电联产、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方式。国家倡导“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方式开展清洁能源供热,在优势特点和适用场景方面,主要清洁供热方式的对比情况如下:
目前我国供热行业政策引导行业向清洁化方向发展,首先提出的便是热源清洁化,减少甚至消除燃煤供热,但是考虑到成本约束,诸多清洁热源难以成为基础热源。相比之下,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是实现供热与成本平衡的有效方式。因此未来较长时期内,在北方多数城市城区、县城和城乡结合部,将主要使用清洁燃煤作为基础性热源。
根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所指明的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发展路线,我国集中供热企业将围绕以下几点实现清洁化发展:
①以大型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大中型城市集中供热基础热源,充分利用存量机组的供热能力,扩大供热范围,鼓励进行乏汽供热改造。做好热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工作,提升电网调峰能力。
②以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城镇集中供热基础热源,新建热电联产应优先考虑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
③以大型燃煤锅炉(房)作为集中供热的调峰热源,与热电联产机组联合运行。在大热网覆盖不到、供热面积有限的区域(如小县城、中心镇、工矿区等),也可作为基础热源。重点提升燃煤锅炉的清洁化程度,逐步淘汰环保水平落后、能耗高的层燃型锅炉。
按照发展路线的指引,在清洁供暖的政策下热电联产的供热方式将居于核心位置。再结合全国城市集中供热的供热量数据,以2019年度为例,中国整体供热量中约32.6%来自锅炉供热,约59.5%来自热电联产供热,约7.9%来自工业余热等其他热源。在吉林省和长春市,热电联产供热量的占比则分别约为57.8%和57.7%,均占有较高的比重。
综上,热电联产作为热能综合利用效率较高且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供热方式之一,是解决供热热源架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及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环保监管趋严,基于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现状,热电联产供热在未来清洁供热中的核心地位得以确立。据此,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形成了以热电联产、锅炉房为主,其它热源方式为补充的格局。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全球及中国集中供热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
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供热行业是基础性的公用事业。国内一些重要供热企业积极推进经营机制改革,已陆续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以市场化的模式运营。当前,在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的意见》的指导下,城市供热持续引入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城市供热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出现了许多社会资本投资的供热企业,形成了投资结构多元化的格局。
同时,供热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供热单位数量多、热源分散运营的问题,鉴于大型供热企业在资本端和技术端具有较为强劲的竞争优势,因此供热企业的区域整合已成为供热行业发展的方向。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根据公开披露信息,同行业主要竞争企业情况如下:
(1)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长春市国资委,主营业务包括供热服务,供热工程施工、设计服务等,主要面向长春市提供相关服务。其供热服务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热源和区域锅炉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供热。
(2)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同鑫热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属于私营企业,主营业务包括供热服务,供热工程施工、设计服务等,主要面向长春市提供相关服务。其供热服务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热源和区域锅炉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供热。
(3)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控股股东为吉林市铁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吉林市国资委,主营业务包括供热服务,供热技术咨询服务,供热工程施工服务等,主要面向吉林市提供相关服务。其供热服务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热源进行供热。
(4)大唐长春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大唐长春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控股股东为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主营业务包括供热服务,供热工程施工、设计服务等,主要面向长春市提供相关服务。其供热服务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热源进行供热。
目前就全国和东北地区而言,供热市场集中度整体较低,主要的供热企业通常位于大城市。相对而言,吉林省城市集中供热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高。截止2020年数据,吉林省排名前5位的供热服务提供商占市场份额22.72%。截至2021年底,春城热力总供热面积约为6,179.5万平方米,是吉林省和长春市最大的供热企业。2020年吉林省供热市场的主要企业份额及排名情况如下: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行业发展趋势
(1)供热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供热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北方采暖用户对供热质量和自主调节的要求提高,南方消费需求将呈现个性化态势。未来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城市化率的提高,区域小锅炉的拆除和旧城的管网建设改造等,均为集中供热创造了巨大而持续的市场需求。在国家政策激励和大力支持下,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将大幅提升,供热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2)热源结构清洁化:由于政府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及防控力度趋严,国内的供热行业正在经历以热电联产为主,其他清洁能源供热为辅的供热模式转变。在实现污染物低排放的同时,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供热模式的推广。我国政府各部门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发展包括地热能及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和热电联产、利用工业余热等清洁热量生产技术。热量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的提高将显著地改善供热服务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以保障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和热量生产成本的下降。
(3)行业整合集中: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动供热行业向清洁供热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将显著提高供热服务的成本。无力承担高额的转变成本的小型供热企业将会从市场中退出。此外,为了优化城市结构,许多城市的政府正在重建居民区和发展工业园区以推动区域居民和工业集中供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城市供热行业已经逐步开始进行行业整合,部分拥有雄厚资本底蕴、先进技术支持、优质环保保障的大型国有企业成为了整合供热市场的主要力量。
(4)计量收费模式转变:目前供热企业提供的供热服务通常按供热面积收费,价格由政府来规定和统一。随着集中供热服务与热量计量技术的发展,按供热量收费成为了可能。实行热量计量可以提升现有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形式逐步实现从均衡供热向按需供热转变。基于供热量的收费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供热服务的质量实现舒适供热,另一方面唤醒用户们的节能意识。
(5)运营智能化:传统供热企业在其下属众多泵站的管理上通常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值守人员,而随着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传感器的推广应用,以及智能监控逐步实现自动化,无人值守泵站成为可能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大大节约了供热企业的人力成本。然而,从供热运营模式和计量的角度看,当前的供热服务效率仍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通过分析供热数据和应用中央控制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供热能够显著提高供热效率,相关技术将被推广应用于更多居民住宅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供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