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隔热保温材料是指对热流具有显著阻抗性的材料或材料复合体,其分类方式有很多,如按材料成分可分为无机保温隔热材料、有机保温隔热材料和复合保温隔热材料;按材料形状可分为松散保温隔热材料、板状保温隔热材料和整体保温隔热材料;按材料状态可分为纤维状、气泡状、微孔状、纳米状和层体状五大类;按使用温度可分为低温隔热保温材料、中温隔热保温材料和高温隔热保温材料三种,其中高温隔热保温材料往往称为“耐火隔热材料”;按结构可分为固体基质连续而气孔不连续类(如泡沫塑料);固体基质不连续而气孔连续类(如粉末填充);固体基质和气孔均连续类(如纤维状和多层结构)。
行业发展特点:我国隔热保温材料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即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
保温、隔热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国家节能减排大政方针,以及下游各行业发展情况休戚相关。就目前节能政策导向来看,未来保温、隔热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用在下游不同领域的产品需求与其下游具体行业的政策环境、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变动趋势一致。
保温、隔热材料行业整体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大多数保温、隔热材料为水性材料,受制于水的物理性质,在低于零摄氏度时,材料的生产和施工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保温、隔热材料的生产旺季在4~11月份,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受季节影响程度略有差异。
我国隔热材料生产企业数量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华东区生产企业市场占比最高,达43.0%;其次为华北地区,生产企业市场占比为33.1%;华南地区居于第三,生产企业市场占比达15.5%。
产业基本数据: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隔热保温材料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产量仅336万吨左右。随着下游应用的拓展,隔热保温材料逐渐在通信、航空航天以及更多门类的工业领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应用,产量也随之不断增长。保温隔热材料行业发展现状指出,“十三五”末,我国隔热保温材料产量达到了564万吨。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隔热保温材料产量为632万吨。
从市场方面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隔热保温材料行业成长迅猛。2007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市场规模约250.7亿元,到2019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市场规模达到804.6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1.45%。
从供需方面看,2019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产量约为632万吨,隔热保温材料表观消费量约为597.3万吨,较上年有较大提高。
从进出口方面看,2019年隔热保温材料行业进出口总额为4.2亿美元,同比上年下降7.65%;其中进口额7587.35美元,同比增长15.18%;出口额3.44亿美元,同比下降11.52%;实现贸易顺差2.68亿美元。
产业前景:2020年,国内外纷纷展开薄层隔热保温涂料的研究,国内也悄然掀起一股研发隔热保温新材料的热潮,保温材料的品种及生产能力不断扩大。随着我国保温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展及新技术的应用,新型保温材料正在不断涌现,我国保温材料工业“十三五”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应用建筑“外保温”技术。我国绝热保温材料制品新产品开发的主攻方向,重点开发适合我国民用建筑体系、经济条件、性能满足“外保温”技术要求的块、板制品。除现正在探索开发、应用的一些产品外,要开发耐候性好、轻质、高强的建筑用保温材料制品,如以泡沫玻璃为粗骨料、硬质硅酸钙为胶结方式的隔热保温块,该产品在德国等欧州国家已用做外墙保温。鼓励拓展思路去开发我国的建筑“外保温”用隔热保温制品。
(2)产品本身的性能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现在很多绝热保温材料应用领域,不但要求材料具有隔热、保温作用,还要求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防火等其它特殊性能。如船舶用的岩棉隔仓板,要求是轻质、高强、防火,材料担负起多种功能,国内开发出的一种无石棉轻质高强硅酸钙就具有隔热、防火、高强的多种功能。
(3)产业发展有利因素:未来我国隔热保温材料行业发展有五大有利因素:一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建材需求持续增长;二是建筑节能环保诉求不断提升;三是国家政策鼓励隔热保温材料发展;四是隔热保温材料行业秩序逐步规范;五是技术进步推动了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的发展。
不过,隔热保温材料价格偏高、市场认知度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集中度低,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制约行业后续发展等问题同样凸显,或影响行业进一步发展。另外,随着无机隔热保温材料品质和性能提升,以及绝热保温应用体系的不断优化完善,无机材料应用占比将逐渐提高,有机材料则相应降低。总的来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向好,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可达17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