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自第一代水解蛋白制剂发明以来,氨基酸注射液的研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已有第二代(营养型)和第三代(治疗型)多种不同配方及适应症的氨基酸注射液制剂以满足临床的各种特殊需要。70年代发展起来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已成为现代医疗技术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应用范围从营养支持剂,发展到肝病、肾病及儿童注射液剂。调查发现,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手术、创伤、骨折、烧伤、低蛋白血症、肝脏病变造成的蛋白质合成和利用紊乱、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障碍、肾脏病变所致的尿氮异常、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产品特点:目前国产氨基酸注射液中,既有“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又有“复合氨基酸注射液”。专家表示“复方”和“复合”都表示这种药物制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所组成。二者的区别在于:
“复合”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别的药物组成,也允许有其他类别的药物,但以同类别的药物为主。如复合维生素B片,由维生素B1、B2、B6复合而成,以此为主,但还含有烟酰胺、泛酸钙等。目前常用的“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就是由多种不同的氨基酸所组成的注射液。
“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药物所组成,其后的药名是指处方中的主药。比如复方碘溶液,是由碘和碘化钾组成,起治疗作用的是碘,碘化钾只是在配制过程中增加碘的溶解度。目前临床常用的氨基酸注射液,有些厂家之所以命名其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就是因为该药中除含有多种不同的氨基酸外,又加入了其他成分。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除含L—脯氨酸等18种氨基酸外,还含有山梨醇和亚硫酸氢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除含有L—异亮氨酸等14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亚硫酸氢钠和甘油。
其实,无论是“复方氨酸注射液”还是“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其中除含有大量起治疗作用的多种氨基酸外,都含有少量起辅助治疗和稳定作用的其他成分。如在多种“复合氨基酸注射液”中,就含有少量的木糖醇、冰醋酸或焦亚硫酸钠。由此也可看出,目前国内氨基酸注射液在使用“复方”与“复合”命名上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
目前各种国产氨基酸注射液中,所含大量治疗成分均为各种氨基酸,因此应统一命名为“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并注明含氨基酸种类,如18AA等,不应命名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免发生概念混乱。当然,将来如果生产出另外的氨基酸注射液,其中加入了其他种类的重要治疗药物,这类氨基酸注射液理应命名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本报告也主要以复合氨基酸注射液为依据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及预测。)
根据氨基酸注射液的组成和临床应用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营养用氨基酸注射液:常用的制剂有复方氨基酸14AA、复方氨基酸15AA、复方氨基酸15HBC、复方氨基酸17AA、复方氨基酸18AA等。
主要用于:
1、消化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补充氨基酸促进正氮平衡。
2、补充严重创伤、骨折和烧伤后蛋白质的损失。
3、改善手术前患者的营养情况,使大型手术成为可能,并在术后应用可加快伤口愈合。
4、低蛋白血症。
肝病用氨基酸注射液:用的制剂有复方氨基酸3AA、六合氨基酸、复方氨基酸6AA以及为肝病治疗兼营养药的14种复方氨基酸、15种肝氨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20AA。
肝病用氨基酸注射液,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肝昏迷病人的苏醒率和存活率。主要用于肝昏迷、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慢性重症肝炎、肝胆外科手术前后的营养补液,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也可作为烧伤的辅助药,以纠正血浆氨基酸紊乱,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20世纪70年代提出肝性脑病的氨基酸不平衡学说以来,已证实人体肝脏受损害时,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而支链氨基酸含量减少。因此,膳食蛋白质宜多供给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诸如鱼、虾、去皮鸡肉、牛奶、黄豆、玉米、小米、糯米、菜花、小红枣等,而要少吃带皮鸡肉、猪肉、牛肉、羊肉、免内等含芳香族氨基酸较多的食物。
肾病用氨基酸注射液:常用制剂有复方氨基酸9AA注射液(肾必安)。
肾病用氨基酸注射液,可恢复必需氧基酸以及非必需氨基酸正常比值,使潴留体内的尿素氮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即可促进正氮平衡,又可降低血尿素氮,从而改善肾功能。此外肾衰时补充必需氨基酸后,可促进血清磷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血磷,改善症状。
代血浆用氨基酸注射液:
将人造血浆与营养氨基酸注射液混合,可用于抢救严重失血而引起休克的患者,即可维持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又可补充营养成分。
止血用氨基酸注射液:
在氨基酸注射液中加入止血药物如6-氨基己酸等,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患者。
小儿用氨基酸注射液:
主要用婴儿发育不良、体重偏低以及胃肠消化吸收不良等症。
一、氨基酸注射液产品的适用人群:目前国内已有十几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用于临床。不同品种中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不同,可满足各类病人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需要。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手术、创伤、骨折、烧伤、低蛋白血症、肝脏病变造成的蛋白质合成和利用紊乱、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障碍、肾脏病变所致的尿氮异常 、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蛋白质需要量增加。根据调研资料显示,氨基酸注射液在不同疾病人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氨基酸注射液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在肝功能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早期给予氨基酸营养支持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恢复。而严重肝功能障碍及肝昏迷时,患者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芳香族氨基酸(AAA)在肝内代谢受阻,这时就需要选择支链氨基酸(BCAA),以免诱发和加重肝昏迷。BCAA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均具有能量底物、糖原异生底物和肌蛋白调节剂的作用。BCAA能在外周被氧化作为能量,可在不增加肝负担的情况下增加能量的摄入,并可作为糖原异生的底物,其在体内氧化与丙氨酸合成间有循环代谢机制,可为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BCAA主要在肌组织中代谢,所以可减少肌蛋白和肝等内脏蛋白的分解,促进蛋白合成,纠正负氮平衡,阻止氨基酸从肌组织中流失,从而有效地抑制肌蛋白的分解,从而调节血清中氨基酸组成,使之比例正常。高BCAA能维持手术后患者的正氮平衡,促进氮的潴留,并使血中BCAA的量增加。BCAA具有抗分解代谢的作用。在围手术期使用高BCAA,可有效降低肝脏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可缩短患者肝功能损害持续的时间,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将BCAA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应用到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比单纯补充血清蛋白能更好地纠正患者的低清蛋白血症。
有研究认为BCAA有助于纠正外科危重患者的负氮平衡,但这些患者并没有肝肾功能的异常,只是有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第四代高支链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含有高浓度的8种必需氨基酸和高BCAA(33%),理论上可通过降氨和改善BCAA/AAA的比例达到改善肝性脑病和营养状态的目的。有学者认为肝病患者的氨基酸治疗应具体来看,主要分为3类:肝硬化的氨基酸治疗,护肝的氨基酸治疗、肝性脑病的氨基酸治疗。其中,肝硬化的氨基酸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量应科学地管理。对于肝脏功能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维持正氮平衡是重要任务之一,可以饮食治疗为主;对于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单靠饮食治疗维持正氮平衡存在困难,在限制蛋白质摄入的同时,有计划地使用氨基酸制剂可能会更安全有效。除使用BCAA外,还要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护肝的氨基酸治疗包括使用腺苷蛋氨酸、谷胱甘肽、α-巯基丙酰甘氨酸、L-胱氨酸、核糖核酸。肝性脑病的氨基酸治疗可选择谷氨酸、精氨酸、苯甲酸钠,BCAA等,其主要机理都是降低血氨的浓度。而且单纯BCAA的治疗效果有限,应选择复合型BCAA。除正确选择氨基酸的类型,BCAA静脉滴注速度应该注意,滴速应<40滴/min。应用时应注意能量的补充,对于肝病患者,当高度腹水等时,要注意水的平衡,避免输入量过多。
(2)氨基酸注射液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肾功能衰竭时体内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失调,表现为血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BCAA/AAA比值和组氨酸水平下降,氮代谢产物大量蓄积在体内。这时血清尿素氮浓度很高,但排泄困难。血清尿素氮大量从血液排泄至肠内,在肠菌的作用下释放出氨,经吸收后在肝合成非必需氨基酸(NEAA),造成血浆和组织NEAA总浓度升高,EAA总浓度下降。这时应选用渗透压相对较低的氨基酸,EAA/NEAA比值较高,通常包括8种EAA和组氨酸的氨基酸注射液。普通营养型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在肾功能严重缺损时禁用,以避免加重氮质血症。对急性肾衰竭(ARF)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行积极地营养支持可能会加重氮质血症,并需要尽早开始血液净化治疗。因此,建议危重成年患者补充氨基酸按照1.5~2.0g/kg/d,接受CRRT的ARF患者按照1.7~2.2g/kg/d。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肾功能障碍患者血浆氨基酸谱异常,进行EAA注射液补充,临床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并且该类复方氨基酸应缓慢静脉滴注,滴速15滴/min,每日输注量0.2g/kg。同时饮食应低蛋白高能量。使用维生素B6、苯丙酸诺龙可以增强蛋白质合成作用。钾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可以保证氨基酸的代谢。
(3)氨基酸注射液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其进行性发展的病程中,有25%~65%的患者存在着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COPD患者的血清氨基酸组分和构成类别可发生变化,在急性发作期赖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显著低于正常,BCAA水平显著降低,AA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BCAA/AAA比值降低。而输入复方氨基酸,既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氨基酸缺乏,明显增加总体蛋白质的合成,更重要的是增加肝脏的蛋白质和应激期急性相反应蛋白的合成,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为抗感染所必需。又可使BCAA水平显著增加,AAA水平有所降低,防治肺性脑病的发生。再者,BCAA具有调节肌肉蛋白代谢的作用,尤其在应激情况下,如果体外补充BCAA,可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降低氨基酸从肌肉丢失,有利于纠正负氮平衡,改善营养,增加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通气量、肺活量,提高肺功能。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防止呼吸肌疲劳,增加通气动力,提高免疫防御功能。
(4)氨基酸注射液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国内权威专家认为高支链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不良状态。他们研究发现输注高支链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的患者从术后第3d即恢复正氮平衡,而对照组至术后第6d才开始转正。有研究认为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代谢特征为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从而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急性蛋白性营养不良及其心、肺、肝和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不同程度降低。胃癌根治术后使用复方BCAA注射液的患者其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浓度及术后第5、6d氮平衡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患者;复方BCAA注射液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发生率也低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的患者。显示复方BCAA注射液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减少蛋白分解、改善负氮平衡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优势。
(5)氨基酸注射液在儿科中的应用
有研究发现早期蛋白质供给不足可能对婴儿神经系统远期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中枢和感觉神经损害。目前也普遍认为低出生体重及其出生后早期营养状况与多种成人期发作疾病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所以在出生的早期就开始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将有很长远的意义。临床实践推荐早产儿尽可能早地给予静脉氨基酸营养,虽然在使用的剂量上目前还有争议。临床实践得出结论认为早产儿在出生后24h内即开始输注2.4g/kg/d可提高出生后1周尤其是前3d营养状况。但也有研究认为在出生后应立即给予氨基酸,最少2g/kg/d,最高时3g/kg/d。约1g/kg/d的氨基酸可保持净氮平衡,3g/kg/d就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早产儿输注2.5~3.5g/kg/d是最合理的剂量。氨基酸营养液应从生后第3d开始使用,并逐渐增加剂量,剂量0.5~3.0g/kg/d。氨基酸营养液最好稀释成2%的溶液(在中心静脉可用3%溶液),在24h内均匀输入。建议氨基酸的用量为0.5或1.0g/kg/d,以后逐步加到3.0g/kg/d。在静脉给予氨基酸的同时,也必须提供其他的非蛋白质能量物质。而且早期高剂量输注氨基酸不仅可以普遍提高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龙其是苏氨酸和酪氨酸的浓度,改善营养状况。而且有利于过渡期蛋白质合成。出生体重下降程度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反映早产儿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有研究显示,高剂量输注氨基酸的早产儿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减少,并且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提前。早产儿不能马上耐受肠内营养,但是为了维持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又需大量的营养,所以静脉营养是其获取营养的主要方式。
目前早产儿使用的是小儿专用氨基酸,含有较高浓度的小儿必需氨基酸,而甘氨酸含量较低,可防血氨过高,故早产儿应用氨基酸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肾功能受损的可能性减少。而且小儿氨基酸注射液还可预防胆汁淤积等的发生。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有利于改善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增加喂养的耐受性,减少住院费用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安全,即使是从食物摄取能量不够。
(6)氨基酸注射液在其他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1、恶性肿瘤
研究显示,有50%~90%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血液科肿瘤患者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更是加重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也反过来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对血液科肿瘤患者辅助进行氨基酸注射液治疗,不仅能更好地改善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由此有望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和响应性,从而提高疗效和预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化疗辅助手段。但是有人认为给予高营养注射液可改善肿瘤患者全身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但高营养注射液有促进肿瘤生长的危险。曾有人报道除赖氨酸、脯氨酸外的其他氨基酸输入体内后,生成的多胺(主要的细胞增殖物)是手术后癌症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原因。因此,癌症患者可用其他高营养注射液代替氨基酸注射液,或只能在短时期内使用氨基
2、危重疾病
探讨大面积烧伤、大型手术、严重创伤等重度应激患者,给予能量分配密度及BCAA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注射液,为机体提供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足够氮源,可增强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有人认为创伤后患者补充特定氨基酸如精氨酸、BCAA、谷氨酰胺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而国外有研究认为对于严重头部创伤患者,在有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增加BCAA注射液的量和蛋白质负荷对患者病情没有好处。目前国内还将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作为代血浆用品,用以维持血容量及机体所需营养成分,并且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防止红细胞凝集的作用。
二、氨基酸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氨基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合成人体激素、酶类的原料,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机能,在生命中显示其特殊作用。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已成为现代医疗技术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应用范围从营养支持剂,发展到肝病、肾病及儿童注射液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手术、创伤、骨折、烧伤、急性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蛋白质消耗增加;肝脏病变造成的蛋白质合成和利用紊乱;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障碍;多尿及肾脏病变所致尿氮异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热和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蛋白质需要量增加,因各种疾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且口服吸收不良需经胃肠外补充营养者;有人试用于晚期癌症治疗。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品种繁多,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浓度各异,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毒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及使用原则:
--大量输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时,可能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氨基酸的缓冲容量较大,其复方注射液的可滴定酸度比一般注射液高得多。酸中毒的发生可能与其较高的可滴定酸度有关,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氯离子,而肾小管对氯离子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呈倒数关系,使血浆离子含量增加,碳酸氢盐含量降低,从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尤其是在大量输入的情况下,应密切注意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每10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应加入5%的碳酸氢盐注射液200~600ml,以使pH值调至7.4。
--合理掌握热卡/氮比值,以提高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利用率
静脉输入的氨基酸有两个转归:一是合成蛋白质;二是分解供能。Moore等认为输入的氨基酸是否充分地利用于蛋白质合成,决定于理想的热卡/氮比值。Gamble指出每天给予100g葡萄糖就有明显的节省蛋白质的作用,可使一个禁食的成年男性的蛋白质消耗量从70g减少到40g。Conne11通过Gamble氏滴定证明输入葡萄糖0~75Og/d有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但超过750g/d则不再增加效应。由此可见,在补充足够的氨基酸的同时,不仅能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而且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为达到正常氮平衡,应使热卡/氮比值达到120~200cal/g,或按每克氨基酸中加入5~6g非蛋白质热源的比例输入。静脉输注氨基酸一葡萄糖与氨基酸一脂肪的营养效果是相同的。
--每日输入的氨基酸量不宜过多
正常成人每天可分解蛋白质300g以上,分解产生的氨基酸3/4以上可重复用于合成蛋白质。要维持体内氨基酸代谢平衡,最少时每天仅需32g食物蛋白,其中必需氨基酸6g即可满足需要。当以静脉营养为唯一营养源时。氨基酸的需要量为1.0~1.5g/(kg·d),或按每天氮摄入量为8g/m体表面积(约为O.2g/kg)折算,国产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每100ml含氮约为1.3g,由此即可算出每日氨基酸的输入量。
--在肝性脑病进行氨基酸的治疗时,需选用特殊配方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以往肝性脑病患者的注射液均以葡萄糖、高热量、低蛋白为主,近十余年来对肝性脑病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除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氨中毒学说外,60年代末提出了假性神经介质学说,近年来又发展为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许多研究者均证实,在肝性脑病发生之前或发生之中,血浆内假性神经介质和/或抑制性神经介质增多,这种增多似乎与血浆氨基酸型式改变有关。主要表现为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AAA)增多,而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BCAA)减少。正常的BCAA/AAA比值为3.0~3.5,肝性脑病时降至1.0~1.5。AAA与BCAA在生理性pH下都是不电离的氨基酸,它们由同一个载体运转而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在通过血脑屏障时它们之间就发生竞争。
因AAA过多进入脑内后,可使假性神经介质生成增多,并抑制儿茶酚胺的合成,最终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故称之为“毒性”氨基酸;而BCAA能阻止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内,故称之为“保护性”氨基酸。所以目前对肝性脑病的氨基酸调整补充疗法就是首先纠正血浆氨基酸型式异常,减弱AAA、增加BCAA,恢复正常比值,对肝少调用BCAA或含BCAA多而含AAA少的溶液,输注其他氨基酸溶液反可加重肝脏疾患。临床应用表明,有BCAA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使症状和脑电图改善,患者较快苏醒,生存率提高,某些患者肝功能亦有改善,长期治疗时血氨也降低。
--肾功能衰竭时的氨基酸治疗需选用必需氨基酸但对早期肾功衰患者,似无必要过分限制蛋白质,因为限制过严,必将导致自身蛋白质的消耗,引起负氮平衡,使病人机体抵抗力减弱,而促使肾功能恶化。慢性肾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体内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其主要特点是:血浆必需氨基酸和组氨酸、酪氨酸等水平下降,非必需氨基酸水平上升。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比值下降,这是因为尿素毒症病人能利用尿素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能力较正常人高许多倍,应用必需氨基酸后,可使肾功能衰竭。有人报道,衰竭病人血浆和组织内必需氨基酸缺乏情况得以纠正,比值恢复正常。对尿毒症病人每天给予2g必需氨基酸(作为氮的唯一来源),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使血尿素氮下降并减少内源性蛋白质的分解,从而获得正氮平衡。
此外,肾功能衰竭时,磷排泄减少,出现高磷血症,引起继发性的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可导致钙代谢异常,神经系统病变及肾性骨营养不良造成肾单位的进一步破坏。补充必需氨基酸后,可促进血清磷进入细胞内,有降低血磷的作用。有人报道,应用必需氨基酸及磷结合剂(如氢氧化铝凝胶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18个月,使大多数肾衰病人病情相对稳定。
专家提醒,目前国内各厂家生产的氨基酸注射液由于组分和含量略有不同,适应证也有所不同。因此,使用时药师应提醒患者,需根据病情不同加以选择。
三、市场空间及竞争:
氨基酸在医药上主要用来制备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也用作治疗药物和用于合成多肽药物。目前用作药物的氨基酸有一百几十种,其中包括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和构成非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00多种。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复方制剂在现代静脉营养注射液以及“要素饮食”疗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起积极作用,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少的医药品种之一。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氨基酸注射液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的氨基酸产业发展很快,具有一定的规模,还形成了自己一些优势产品,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随着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得到进一步改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同时我国也是人口老年化发展进程非常迅速的国家,这些都极有可能提高氨基酸消耗量,因此我国对氨基酸注射液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然而我国许多氨基酸研制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有的品种只停留在公斤级,与生产能力相比,我国氨基酸产品的市场可谓非常庞大。
从氨基酸注射液应用方面来看,氨基酸注射液发展的新动态是各种特殊用途氨基酸液的出现,如肾衰竭病人专用、癌症患者专用、幼儿专用氨基酸注射液等。氨基酸注射液已由维持营养需要扩展到临床治疗。氨基酸注射液可参考PAO-WHO标准制订配方,我国氨基酸注射液按卫生部1998年版的《生化药品》规定执行。由于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准的提高,我国氨基酸注射液得到快速发展。
从生产方面来看,由于氨基酸产品的涵义已从传统的蛋白质氨基酸发展到包括非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及短肽类在内的一大类对人类生活和生产起着愈来愈重要作用的产品类群,这为氨基酸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市场,为氨基酸及相关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湖北和上海即将形成国内两大氨基酸生产基地,吉林省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新的氨基酸生产基地,安力泰药业有限公司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氨基酸生产基地。
从生产企业规模和品种看,我国仍落后于日本、德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首先,国内部分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厂家规模较小,而且产品单一;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某些厂家的氨基酸产品雷同;第三,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