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公共卫生体系作为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根本目的,是保障人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传染病防控、职业病防控等众多领域,参与部门包括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卫机构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等部门,具体如下图所示:
公共卫生信息化主要是指国家到地方各级卫健委下属的公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为提高公共卫生信息化水平,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以提升公共卫生监督执法、食品药品监督执法、卫生信息资源整合、疾病控制预防、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业务领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2、行业发展历程:
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如下所示::
(1)技术推动下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探索,公共卫生信息化初见雏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金桥”“金卡”“金关”工程,医疗卫生信息化开始起步,1997年12月,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了《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要求加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加强监督与检查;2003年“非典”过后,国家重点加强了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建设,区域级卫生信息化出现;同年3月,卫生部印发《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
(2)新医改背景下,公共卫生信息化快速推进:2009年,新医改提出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等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2013年3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以后,卫生信息化实施加快,部分地区通过区域平台,初步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跨区域业务协同,全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全面建成。
(3)新时代卫生健康背景下,公共卫生信息化全面发展: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疾病防控、综合监督、卫生应急决策信息系统等,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国家卫生计生资源整合顶层设计规划——“46312工程”,完成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蓝图。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发布《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对行业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特别是2020年度新冠肺炎的发生,使各级部门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受到空前重视,推动行业全面发展。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公共卫生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3、行业现状:
(1)公共卫生及信息化建设,与“健康中国”和“信息化建设”国家战略一脉相承:近年来,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疾病预防和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实现保障,由疾病治疗转向健康改善,将健康需求在前端进行满足,公共卫生行业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用。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卫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建设并完善覆盖全国、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
(2)公共卫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而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有力支撑: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需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首位。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国家成熟发达的公共卫生事业则是人民健康的必要保障。公共卫生工作,尤其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健康中国”的推进、新医改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政府对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从制度、资金等各个方面予以重视,保障本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也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3)公共卫生体系“多环节、多节点、多参与主体”,信息化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必经之路:公共卫生体系是由政府主导并全力支持的,集疾病监测、预防、控制和治疗于一体的公共卫生工作系统,具有“多环节、多节点、多参与主体”的特点。公共卫生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等众多子体系。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中心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
一个强大、有效、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各部门高度协同综合管理,在此背景下,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事件网格化管理应用的信息技术研发尤为重要。
(4)公共卫生体系政策力度加码,公共卫生信息化将成为政府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短板一直是制约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要想让公共卫生发挥真正作用,信息化建设必须跟上脚步。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提出: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探索医疗联合体等新型服务模式。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满足多元服务需求,推动医疗救治向健康服务转变。
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发布《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为全面规范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针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短板和不足,开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融合应用,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各司局公共卫生的工作职能,在梳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内容和要求。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公共卫生信息化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5)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对公共卫生信息化提出“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等更高的要求:《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要求,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的管理与决策,一方面满足“平时”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需求;一方面满足“战时”对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的有效支撑,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化“平战结合”能力。
同时,促进“医防融合”,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
在此背景下,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