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医药行业整体情况: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医药制造业保持较高速增长,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21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增速较2020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药品支出达1,690亿美元,相比2011年的680亿美元增长超1,000亿美元。专家预测未来5年,受创新药上市数量和用量增加驱动,中国药品支出将以3.8%CAGR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050亿美元;中国药品支出增长的主要贡献主力是原研品牌药,2022-2026年CAGR为10.4%,其他类型产品的CAGR则不超过3%;从治疗领域来看,肿瘤、免疫、糖尿病和神经领域是未来5年全国药品支出的主力。未来具有研发创新能力、品牌优势以及具有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高临床价值的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赢得行业和市场的认可。
2、止血药物细分市场基本情况:止血药主要是指凡能够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症,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温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由于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凡出血之症,如不及时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损,而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约有20多种,根据作用于凝血机制的不同环节,分为四大类。除了根据药理作用分类以外,还可根据药物来源属性分类,止血药可分为化学药品(如维生素K系列)、生物制品(如血凝酶)和其他制品。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1年,临床常用止血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14亿元,同比增长7.41%;血凝酶类止血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止血药物,主要应用在围术期出渗血防治,近2年因疫情影响,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但“苏灵”销售基本稳固,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依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国手术人次达到6,663万,围术期止血药物市场潜力依然很大。伴随“分级诊疗”、“双通道”等政策深入执行,苏灵循证研究持续转化,苏灵的市场竞争力将持续提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止血药物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5-2021年中国止血药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其中由于不受手术部位、手术术式等方面的限制,血凝酶等止血药物在各种手术中普遍采用,因而一直是止血药行业中最大规模的主要品种。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激活凝血因子活性药市场规模为88.60亿元,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规模与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药物规模分别只有5.32亿元和4.46亿元。
2015-2020年中国止血药细分品种市场规模分析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激活凝血因子活性药规模 |
54.74 |
59.52 |
65.08 |
71.22 |
76.9 |
88.6 |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规模 |
3.91 |
4.26 |
4.36 |
4.5 |
4.64 |
5.32 |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规模 |
3.46 |
3.67 |
3.71 |
3.76 |
3.88 |
4.46 |
其他止血药规模 |
4.14 |
5.91 |
6.66 |
6.83 |
7.27 |
8.31 |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医药行业政策分析:
1、医药方面:完善审评原则体系,加强药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审评审批中的流程要求;推动药品专利体系建设;鼓励研发创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等政策出台,强化对创新药的研发指引,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
2、医疗方面:聚焦全民医疗保障,促进患者急需的新药使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广分级诊疗。
3、医保方面: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发展,国家“带量采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逐渐成为十四五期间药品集采的主流;医保目录动态更新,加快新药、罕见病用药和抗肿瘤药进入医保进程;《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政策出台,各地积极探索“双通道”的管理机制,极大提高了谈判药品的可及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