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竞争分析:近年来,我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行业内早期由大型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德国西马克集团、意大利达涅利集团等国际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较早,产品技术积累深厚,长期建立的品牌形象与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其拥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与国内多数企业相比占较大优势,一度占据了大部分市场。随着制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国内头部企业已逐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整体市场份额正不断提升,基本实现进口替代,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行业内部分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国际先进企业展开竞争,其中尤其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1)型钢智能装备及生产线:根据世界金属导报统计,2018-2020年间国内新上热轧型钢产线约25条,其中3条为进口产线,发行人提供的型钢智能装备及生产线的产线数量占总产线数的70%以上。
目前,只有国内中重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能与国外龙头企业展开竞争,竞争对手主要为德国西马克集团、意大利达涅利集团等冶金装备制造业的世界巨头。
1)德国西马克集团:西马克集团(SMSgroup)成立于1871年,总部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是冶金设备制造业的世界巨头企业之一。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初,目前在国内的业务主要涵盖炼钢及环保技术、连铸技术、板带材热轧、冷轧技术、带钢处理线技术、工业炉技术、长材及锻造技术、电气自动化及现场安装服务、技术服务、备品备件等。
2)意大利达涅利集团:达涅利集团成立于1914年,总部位于意大利,是冶金设备制造业的世界巨头企业之一。集团于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经营各类冶金设备。在生产方面,集团在普通钢和特殊钢长材轧制生产领域处于前沿主导地位,并在板带产品轧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自2000年以来,集团所制造的设备覆盖了整个炼铁及炼钢生产线,从矿石到钢的终端产品并包括有色金属等。
(2)带钢智能装备及生产线:根据世界金属导报统计,2018-2020年间国内新上热轧带钢产线约35条,其中4条进口产线,发行人提供的带钢智能装备及生产线的产线数量占总产线数的30%以上。除前述冶金设备制造业的世界巨头外,带钢领域主要竞争企业有中重科技(天津)、中国一重、国机重装等企业竞争。
1)中国一重: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成立于1954年,于2010年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中国一重主要为钢铁、有色、电力、能源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主要产品有核岛设备、重型容器、大型铸锻件、专项产品、冶金设备、重型锻压设备、矿山设备和工矿配件等。
2)国机重装:国机重装前身为中国二重,成立于1958年,2013年与国机集团实施重组,成为国机集团全资子公司,于2020年重新在上交所上市。国机重装拥有以目前全球最大等级的8万吨模锻压力机生产线为代表的大型模锻件研发制造能力,主要产品包括航空用超大型钛合金、超强钢和结构钢、高温合金、铝合金锻件等,产品覆盖航空、航天、能源、舰船动力、轨道交通等领域,是中国航空模锻件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和航天基础装备制造功勋企业之一。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预测可行性报告》
3、产业发展前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从原来单纯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转变为拥有自主开发生产设备的能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同时部分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十三五”期间,下游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大型、集约、高效化冶金智能制造装备带来巨大市场机遇,特别是对于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整体而言,我国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
(1)装备及生产线的智能化:《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自动化、智能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无人化操作水平,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加工效率。目前国内冶金装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轧线以外的生产准备方面,智能化与无人化水平仍有待不断提升。
此外,各类设备之间的技术匹配要求越来越高,从单机设备运行,发展到整条冶金生产线工艺流程的设计和生产及智能化、无人化的实现,是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应用:下游钢铁行业工艺的不断发展,催生出对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质量、性能、精度和稳定性的迫切需求。在带钢轧制领域,全连轧工艺逐步取代半连轧,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年产量可以提高20%-30%;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无头轧制技术)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高强度钢、碳素钢和硅钢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物理冶金特点和显著优势;在型钢轧制领域,万能轧机国产化的实现及不断升级换代,为超大型H型钢的生产及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业内企业逐步布局东南亚:受环保趋严、产能逐渐饱和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钢铁厂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的情况越来越多。东南亚钢铁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是全球钢材主要进口市场。2019年我国出口东南亚地区钢材2,072万吨,占出口总量近1/3,同时,随着东南亚各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给钢铁市场带来了繁荣,成为钢材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东南亚的冶金装备的技术水平,多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钢铁企业在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国内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国内大型冶金装备生产企业近年来均纷纷布局东南亚市场。
(4)“碳中和”大势下,节能降碳将持续推进: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政策的着眼点在于压缩淘汰技术水平低、产能过剩、能耗物耗大、高污染的落后产品产能,鼓励和发展技术水平高、需求旺盛、具有节能环保特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高端产品产能。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逐步落实,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化改造将加速推进,同时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政策引导下,低碳、环保、智能化等清洁技术有望成为冶金智能制造行业的主流,对传统工艺进行节能降碳和改造优化将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