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科技人力资源行业概况:
(1)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概况: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力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持续保持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总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质量、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研发人员是科技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研发人员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层次与质量水平。2005年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到2020年已达11,234.10万人,持续十余年保持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的地位。尽管如此,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2017年,在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0万人/年的国家中,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员数仅高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多数发达国家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员数量仍是中国的2倍以上。高层次人才不足也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队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整体来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动力的转化,需要更多掌握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科技人力资源。
②科技人力资源质量有待提升: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缺口,制约了科技人力资源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根据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20》对制造业人才缺口的预测,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具体如下表所示: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此外,前沿技术领域人才不足现象也明显存在。有关数据表明,我国AI(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约500万人的人才缺口。不管是国之重器制造业,还是代表前沿科技的AI产业,人才供给的短缺都反映了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储备在支撑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如何在数量和比例不断优化的同时,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质量,使其能够对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需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大对高层次,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的培养力度。从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投入机制各方面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疏通“高精尖缺”人才培养的堵点,切实解决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队伍中高层次人才不足、领军人才缺乏等问题。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科技人力资源(PMP)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2版)》
(2)职业教育行业概况:职业教育是教育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满足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或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普遍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更多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面向对象主要为15-55岁的求职及在职人员,相比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园)、K12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和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其覆盖人群最广,培训内容也最多样。
按照是否颁发包括毕业证书等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职业教育可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两大类。学历职业教育指各类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中等、高等教育并行;非学历职业教育可分为人才招录考试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人才招录考试培训是指为获得工作机会而进行的培训,如公务员招录培训、事业单位招录培训等。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是指为满足特定行业对从业/执业资格的需求以及对专业技能等级的评定而开展的认证类考试的培训,如财会类考试培训、法律类考试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是指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批准举办,或由社会机构举办的为提高就业人员就业技能的培训活动。
据人社部统计,2020年底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口总数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技能人才数量的提升。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而如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增速放缓,劳动力供给过剩,行业从业者面临着失业的压力,急需提升职业技能。劳动力市场就业和招工的两难问题并存,职业教育面临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职业培训行业研究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职业培训市场规模有所减小,为2,088亿元。2015年至2019年,中国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均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9年达到2,291亿元。
(3)在线教育行业概况:在线教育是教育技术变革的产物,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作为线教育发展的基础,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而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我国网络在线教育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0.07亿,占比99.6%,较2020年12月增长2,092万。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具有新型互动课程形态的在线教育逐渐兴起,并加速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乃至更低线城市渗透。同时,新冠疫情对于用户行为的加速催化、对于社会环境的持续影响都促进了线上教育的发展。目前,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显著缓解了线下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未来线上教育依将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将会向高品质、高质量方向发展,呈现品种增多、消费多元化等新趋势。产业链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壮大。
(4)项目管理类培训行业概况:项目管理是指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到项目活动中以满足项目要求的过程。一直以来,项目管理都是非正式的实践,直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成为一种独特的职业。1999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引进推广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其专业资格认证,推动了我国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上与国际接轨,带动了项目管理培训和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从业水平和能力,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项目管理专业人才,推动了项目管理理念、知识、方法、工具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其中,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是项目管理认证的重要标准,PMP认证表明持证人士具备项目经理所需要的能力,并受到世界各组织的普遍认可。根据项目管理协会(PMI)的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PMP持证人数已达103.46万人,并连续多年保持10%左右的增速增长。
中国IT互联网等科创产业选择了PMP国际认证成为行业(产业)主流管理体系,为中国科创行业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统一的行业标准。2020年发布的《中国项目管理二十年发展报告》指出,通过引进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其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养高层次的国际化项目人才,可以有效促进各类组织加快国际化步伐,促进管理水平科学化,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项目管理人才数量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呈强烈正相关。
目前,行业总体规模保持增长、机构数量稳步增加。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企业等各类组织的发展环境日趋开放,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普及以及对高水平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项目化管理趋势将贯穿到包括制造业、信息产业、建筑业等众多行业当中,激发对项目管理人才需求的增长。
(5)IT技能类培训行业概况:计算机信息技术(IT),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IT技能培训是指教授学员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教育过程,根据是否颁发学历证书可划分为学历IT教育培训和非学历IT教育培训两类。其中,非学历IT教育以民办教育为主,包括以通过各项IT认证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培训和以IT技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培训。受IT行业高速发展、技术快速迭代、就业薪酬较高等因素影响,IT职业培训需求不断增长。
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已超70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015年以来,从业人员数量增速略有降低,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行业内企业的整合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企业效率逐渐提升,公司对于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逐渐高于对于数量的要求。行业内公司正在由单纯的对IT人员数量需求向对具有高技术水平、高创新性的IT人才的需求转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IT教育尚不能满足企业对IT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由于IT行业实操性强、技术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学生在校园中很难获得最新的行业实操经验。因此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而另一方面,企业很难及时招聘到满足用人需求的高技能型IT人才。在此背景下,IT教育培训行业得以成为连接人才与企业的重要桥梁,其提供的行业知识、技术经验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2、行业发展现状:
(1)PMP等认证报考和持证人数增长迅速:根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的统计,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经有超过2,000万人参与PMP等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相关培训学习,约60万人报考了PMP等认证,通过PMP认证人数约42万人,有效持证人数约30万人,占全球PMP持证总量的31.2%,占亚太区PMP持证总量的72.1%。2018年全国PMP报考106,061人次,是2000年全国PMP报考316人次的336倍,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38.1%。
(2)PMP等认证报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普及度更高:对截至2018年年底的PMP等认证报考人员所在地域(不含港澳台)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广东、上海三地的PMP等认证报考累计人数均超过9万人次,为第一梯队。累计报考人数少于1,000人次的有甘肃、内蒙古、贵州、宁夏、青海、西藏。其中报考人数最少的是西藏,为85人次。从地级市分布看,尽管PMP等认证报考人员已覆盖324个地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但项目管理的普及与推广存在地域不均衡的特点。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有9座城市的PMP等认证报考人数超过万人次,分别为北京(10.97万人次)、上海(9.44万人次)、深圳(5.49万人次)、广州(3.12万人次)、南京(1.55万人次)、苏州(1.44万人次)、武汉(1.30万人次)、杭州(1.28万人次)和天津(1.01万人次),其合计报考人数占全国总报考人数的74.09%,而在这9座城市中,除武汉外,其他城市均分布在沿海地带。从地域推广与普及的均衡性看,东部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经济规模、人均GDP与企业管理水平日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因此,在这些地区,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学习与应用更受欢迎。对于中西部而言,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对项目管理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近些年中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也逐渐缩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2015年开始,中、西部地区PMP等认证报考人数所占的比重逐年上扬,说明中西部地区也逐渐重视项目管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3)PMP等认证报考在行业和企业间存在不均衡:目前,中国正引领着全球互联网革命,国家也正在大力倡导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些都需要极强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因此,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截至2018年年底的PMP等认证报考人员所在企业的行业进行归类统计的数据显示,其中有47.81%来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除此以外,排名靠前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18.94%)、金融业(5.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06%)、建筑业(3.79%)。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占最大比重的是电信移动服务、互联网接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以及软件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企业,如华为、IBM、用友技术、金蝶软件、文思海辉等。在制造业中,占比重相对较大的是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类制造企业,如联想、富士康、惠普、戴尔、三星等企业;其次为家电、工具、零配件制造企业,如博世、海尔等;制药企业也占了一定比重。
具体来看,对截至2018年年底参加PMP等认证报考的企业开展统计得到的数据显示,在报考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居多,占44.14%;外资企业占23.53%;国有企业占20.18%。由此可见,中国本地企业的报考人数总量已远超外资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经过“引进——学习——检验——发展”的创新之路,已经在中国深深扎根。然而,事业单位、个人、社会团体及国家机关的报考人数合计所占比重为2.04%,其报考人数各年基本变化不大,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虽然事业单位和个人在2016年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但相对总量而言,还是极少数。这些数据表明,项目管理在这些性质的单位中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4)项目管理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凭借20年来参加PMP认证考试人数的快速增加,项目管理服务产业在2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迅速发展的过程。根据《中国项目管理二十年发展报告(1999-2019)》的估算,2018年项目管理服务产业的年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7.29亿人民币。自2000年以来,年度市场规模增长了300余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2%。
同时,项目管理服务产业较为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共同合作,促进并保障了项目管理服务产业的发展。如下图所示,处在产业链上游的是《PMBOK指南》等相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制定机构和PMP认证的管理机构,以及《PMBOK指南》等相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PMP等认证的推广机构,它们是项目管理协会(PMI)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
处在产业链中游的,是基于《PMBOK指南》等相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培训与考试机构、咨询与软件开发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数量最多,直接面对业务前沿,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项目管理服务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接受培训、考试、咨询、软件开发部署等服务的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他们是产业主要的服务对象。
从产业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规模来看,培训与考试服务一直是市场主体,2018年占据约62.14%的市场规模,达到约10.74亿元人民币;咨询与软件开发应用服务占据约15.53%的市场规模,达到2.69亿元人民币;第三方服务占据约22.33%的市场规模,达到3.86亿元人民币。
(5)PMP等认证培训机构情况:PMP认证体系于1999年引入中国,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于2002年正式开展了培训机构的授权工作。截至2019年7月,大陆地区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授权的培训机构数量达到了73家,考试机构数量35家,其中29家同时拥有培训和考试授权。项目管理服务产业已建立覆盖全国、发展规范的服务体系。目前的授权培训机构中,平均授权时间为7.9年,总体上具备了较好的开展业务的经验和能力。授权机构的数量保持长期稳定增长,近年来每年新增3~5家。从规模的发展上来看,授权培训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超过半数的授权培训机构员工人数不超过30人,员工人数超过200人的授权培训机构仅占13%。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职业培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3、行业发展趋势:
(1)用户向更广泛领域和层级扩展带来行业下沉速度加快:随着公众对PMP等相关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及知识体系认知的提升,对学习和培训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也在向更广泛的领域和层级扩散。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向多层级扩展的趋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对全国各地人才的吸引已持续多年,随着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增加,对人口规模的限制更加严格,年轻人才开始还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南京、成都、武汉、长沙等城市都出台了落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希望能通过人才红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人才的下沉集聚,将使PMP等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在二、三线城市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2)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项目管理人才需求:随着新冠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复苏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里,高质量发展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目前,以研究院、设计院及科技创新服务为代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PMP等认证报考人数比例已经占到了全行业的前5位。项目管理正在这些行业中快速推广和发展,这极其符合现行国家发展模式的特征。项目管理在我国普及和推广之路还有极大的机遇与空间,如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在没有参与项目管理学习的大多数企业等。
(3)工作性质转变带来项目管理培训需求增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工作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工作的本质越来越转变为“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项目组合”。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以项目为导向,需要确保其人才具备所需的技能,以更加智慧地工作。根据《中国项目管理二十年发展报告(1999-2019)》的预测,项目化行业,即具有大量或重大项目管理需求,重度依赖项目管理技能来实现发展、创新和变革的行业,将成为项目管理导向岗位增长的重点,也将迎来更快的增速。根据PMI在2021年发布的人才缺口报告,到2030年,全球新增项目专业人士人才缺口将达到2,500万,中国的项目管理导向岗位的年均需求量为全球最高,预计将达到102万。具体到以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为代表的项目化行业中,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项目化行业中的项目管理导向岗位数量将从约9千万增长至超过1亿,其中中国的岗位数量将从3,340万增长至3,880万,占全球项目化行业中项目管理导向岗位数量的37.8%,增量占全球总增量的44.2%。
(4)技术介入为行业注入新动能:以直播为主的强调互动和参与性的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在线教育授课的重要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设备性能的提升及云直播和端到端视频处理技术的逐步完善,直播教育的基石已相对稳固;与传统的录播相比,直播形式在线教育互动性强,更具有教学针对性和一定的强制性,相应地也对应更好的学习效果和较高的客单价,从而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另外,近年来,移动端网民数量稳步上升,用户移动端使用习惯已建立。趋于碎片化的时间也使得用户对于这种能够节省时间成本的模式青睐有加。可以说,直播的发展为传统培训产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使得培训更加场景化、个性化、低成本化。
项目管理培训的目标学员一般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驱动力,对互联网教学具有较高接受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可以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未来,培训机构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与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与服务,保证学习效果与质量,个性化的服务将成为PMP等项目管理培训服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