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我国农业工程及水利等其他涉农工程的工程咨询行业现状与前景:农业工程包括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设施农业工程等专业领域。其中,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包括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土地整治等多个类型的项目。涉农工程以“三农”问题为核心,包括多个工程建设领域。其中,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关系到农业产区防洪安全,同时是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水源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在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环境整治等主要建设目的为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坚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结合的重要手段等等。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涉农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1)农业领域:
①国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是农业工程咨询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面临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粮食生产硬性约束的双重挑战,粮食供求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从1979年的33,211.50万吨增长到了2021年的68,285.10万吨,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其中,2004-2015年,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平均增速达到3.6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9-2021年粮食产量及增速情况如下: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虽然国家粮食自给能力不断增强,但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粮食进口也逐步增加,已成为粮食贸易大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波动性较大。
在粮食需求方面,在人口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能源产业发展等共同影响下,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分品种看,作为工业和饲料用粮主力的玉米和小麦,消费快速增长,增速明显快于口粮为主的稻谷。
同时,全球粮食供求偏紧,根据联合国公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最新预测数据,预计在未来30年全球将再增加20亿人,从2019年的77亿人增加至2050年的97亿人。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特别是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全球利用粮食转化生物能源的趋势加快,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国际粮油价格波动、对个别粮食品种/国家的依赖等因素使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个别粮油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增大。
此外,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严重、不利气象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非农建设占用等因素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将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的五年规划无一不在强调保护耕地和提高农田建设水平,以实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
②农业领域投资持续增长,为工程咨询行业发展提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开展了多项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先后实施了商品粮基地县、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建设,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近年来,部分农业工程建设方向及建设内容情况如下:
国家持续出台支持性政策,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印发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十二五”期间,农业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农田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结合自身管理职责提出了建设规划,如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财政部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并配套了相应的投资专项;
“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加快了对涉农资金的整合,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提出到2018年,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到2019年,基本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到2020年,构建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并根据农业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以及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适时调整完善。农业和农村属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国家在该领域进行直接投资,或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建设支出。
③农业建设广度和深度的提高将为工程咨询业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高标准农田逐渐成为农业工程最为重要的建设领域。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够新增粮食产能,而且能够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据评估,建成以后项目区的耕地质量一般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非项目区。“十一五”期间全国通过土地整治共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1.6亿亩。截至2019年1月,依据自然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入库数据统计,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6.4亿亩,农业农村部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提出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的农田建设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前,农田建设工作由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通过各自渠道支持,各渠道建设标准不同,建设年度不一,建设内容各有侧重,也存在部分老项目区范围内存在未建设的“插花”地块等情况。待“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和管护利用情况摸底核查完成后,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提质改造工作。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建设模式进一步普及,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
(2)水利领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等。近年来,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方向及建设内容情况如下:
农业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互有交叉,最为典型的如农田水利建设领域。我国持续大兴农田水利,不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2020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到2020年底,全国建成各类水库98,566座;除涝面积24,586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7,796千公顷,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190千公顷;万亩以上灌区7,713处,灌溉面积33,638千公顷,其中30万亩以上灌区454处,灌溉面积17,822千公顷;提防长度32.8万公里,保护耕地42,168千公顷。灌区生产了占全国总量约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农田水利成为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石。
农业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密不可分。中小河流治理、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我国城乡尤其重要城镇和农业主产区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172项目”各工程类型情况如下:
截至2019年末,我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经累计开工建设142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20-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继续加快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将抓紧谋划一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具体包括防洪减灾工程56项、灌溉节水和供水工程55项、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26项、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8项、智慧水利工程5项,总投资1.29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