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数据系统、专业顾问团队为各领域企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市场咨询及市场地位认证服务
400-1050-98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 > 热点资讯
2023年中国有机硅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全景监测调研及下游市场需求规模前景预测

(1)有机硅行业现状: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有机硅材料是同时具有有机和无机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耐温性、耐候性、电气性能、生理惰性及表面性能优异。

根据有机硅材料的生产流程,其产业链可详细分为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并最终制得各类终端下游产品。有机硅产品的种类繁多,主要为根据不同用途研发的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上游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中间体的品种规格相对较少。有机硅材料体系以金属硅为起点,通过破碎成硅粉,硅粉和氯甲烷、催化剂等一起加入硫化床经催化反应合成有机硅粗单体。

有机硅粗单体包括了甲基单体(甲基氯硅烷)、苯基单体(苯基氯硅烷)以及其他单体如甲基乙烯基氯硅烷、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γ-氯丙基三氯硅烷和氟硅单体等。其中甲基氯硅烷最重要,其用量占整个单体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苯基氯硅烷。有机硅中间体主要为硅氧烷,系由水解及裂解工序制得,得到D3、D4、DMC等硅氧烷基础原料,及110胶或107胶等其他基础聚合物。有机硅中间体主要作为合成原料或功能性助剂用于继续深度加工和处理获得其他有机硅中间体和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同时,通过根据下游终端应用所需的特质调整工艺与配方比例,使其更有效地改善下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表面性能、扩张性能、渗透性能、耐高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能等,从而传递至终端应用。

有机硅单体及中间体经过不同反应和处理、添加相应的填料及助剂,将进一步加工获得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等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同时,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也被称为有机硅材料四大门类。从结构上来说,通常将主链为-Si-O-C-结构的有机硅小分子统称为功能性硅烷,而将主链为-Si-O-Si-结构的小分子中间体和聚合物大分子称之为硅氧烷或聚硅氧烷,即硅橡胶、硅油及硅树脂产品。

①硅橡胶:硅橡胶是以线形聚硅氧烷为基础聚合物(生胶),加入交联剂,补强填料及其他配合剂,经配合、硫化形成的弹性体。它可以使用的温度范围很广,从-100℃~315℃,为其他任何弹性体所不及。按其硫化方法可分为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和加成型液体硅橡胶(LSR)硅橡胶三大类。

2021年中国高温硫化硅橡胶产量为85.1万吨,消费量约为75.0万吨,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绝缘子、汽车等终端下游市场。室温硫化硅橡胶是一种分子量较低的直链状的高分子聚硅氧烷。室温硫化硅橡胶基胶在分子链的两端(有时中间也有)各带有一个或多个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水分或适当的催化剂),这些官能团可发生反应,从而形成高分子量的交联结构。2021年中国室温硫化硅橡胶总产能为187.8万吨/年,产量约为119.2万吨,消费量达到111.51万吨。

液体硅橡胶是在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硅基胶上的乙烯基或丙烯基和交联剂分子上的硅氢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弹性体。液体硅橡胶在交联硫化过程中不产生副产物、收缩率极小、能深层固化、对接触的材料无腐蚀,是电子电气行业首选的灌注材料。2021年中国液体硅橡胶产量达到了9.3万吨,主要用于医疗卫生、母婴用品、电子电器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②硅油:硅油是一类以Si-O-Si为主链、侧链带有有机基团的线型小分子有机硅聚合物,广泛用于纺织、日化、机械加工、化工、电子电气、医疗卫生等行业。通常硅油在室温下保持液体状态,随着分子量增大,粘度也增高,因此粘度是硅油的一个重要物性指标。

按照化学结构的不同,硅油可以划分为甲基硅油和改性硅油。甲基硅油是最传统的硅油产品;改性硅油以某种有机基团代替甲基硅油里的部分甲基基团,进而改进硅油的某种性能和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改性硅油通常具有更高的经济附加值。

目前,常见的商品硅油有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苯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聚醚改性硅油等。通常称可作为产品直接使用的硅油为一次制品,而以硅油为原料或助剂,加入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溶剂、填料及各种性能改进剂等,经过特定工艺配制成的复合物、乳液、溶液等制品,称为硅油二次加工品。同种类硅油的制备,多以对应的有机硅单体或中间体及适当的链终止剂作为主要原料,催化聚合平衡得到的各种不同聚合度的混合物,再经减压蒸馏脱除低沸物制得成品硅油。2021年我国硅油总产能73.1万吨/年,产量52.6万吨。硅油下游消费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纺织、日化、化工轻工、机械、电子电气等行业。

③硅树脂:硅树脂是以Si-O键为分子主链,并具有高支链度的有机硅聚合物。因Si-O键比普通有机高聚物中的C-C键的键能大,并且Si、O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大,因此Si-O键的极性大,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和耐热耐候性能。此外,高支链度的特点,使硅树脂带有一定的无机材料特性。2021年,中国硅树脂产能约8.6万吨/年,产量约3.2万吨。因硅树脂兼具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其介电性能在较大的温度、湿度、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还具有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耐化学品、耐寒性、耐辐射、阻燃性、耐盐雾、防霉菌、耐候性、电绝缘性、憎水性及防粘脱模性。因此硅树脂可用作耐高低温绝缘漆、粘接云母粉或碎片、粘接玻璃布、作为特种涂料的基料和作为基料或主要原料用于制备耐湿粘接剂及压敏胶等,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轻工纺织、建筑、医疗等行业。

④功能性硅烷:功能性硅烷多为杂交结构,多数产品在同一个分子中同时含极性与非极性两类官能团,可以作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界面桥梁或直接参与有机聚合材料的交联反应,从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是一类非常重要、用途非常广泛的助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出口与消费国。2021年中国功能性硅烷生产企业40多家,产能约55.8万吨/年,产量约为32.3万吨,消费量为21.9万吨。其下游主要应用于橡胶、涂料、粘合剂、复材、塑料等,并最终用于制作汽车零部件、轮胎、电缆、新能源设施复材等产品。综上,有机硅行业是以有机硅单体作为基础,向产业链下游逐步延伸的行业。行业中下游以有机硅单体为起点,形成了“有机硅单体(氯硅烷)-有机硅中间体(硅氧烷)-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产业链主线,通过各种配方、生产工艺、助剂的调整,实现对合成材料的改性,使其达到各类终端产品的特质需求。

从应用领域来看,有机硅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纺织、电子电器、农业、个护与医疗、新能源等领域,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行业需求与宏观经济关联密切。此外,有机硅是“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历年发布的政策文件中,有机硅材料均为政策鼓励生产、开发、应用、提升品质的产业。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中国有机硅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2)有机硅中间体市场规模:2021年中国聚硅氧烷的产能为189.9万吨,产量为162.2万吨,消费量约为146.0万吨。2022年,虽然奥密克戎对全球经济影响较大,但中国有机硅市场规模效益明显,加上2022年大量新增产能的释放,2022年中国聚硅氧烷产量预计为194.5万吨,同比增加19.9%。随着部分海外产能的淘汰,中国聚硅氧烷净出口国的程度将进一步加强,预计2022年中国聚硅氧烷消费量为169.1万吨,同比增加15.8%。预计未来五年,随着国内有机硅企业新建产能陆续释放和海外老旧产能的淘汰,中国聚硅氧烷产量保持较高速增长。下游领域,除传统行业对有机硅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外,光伏、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产业,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建设、智能穿戴材料、3D打印及5G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均为有机硅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长点。预计2026年中国聚硅氧烷消费量大约在249.1万吨,2022-2026年均消费增速在11.3%。

(3)整体深加工产品市场规模:2022年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国内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总体平稳,增长4.8%。当前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市场规模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硅橡胶方面,随着多个高温硫化硅橡胶新建项目投产,产能、产量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高温硫化硅橡胶产量将达到102.4万吨,需求量达到91.5万吨,预计到2026年,中国高温硫化硅橡胶产量将达到155.0万吨,需求量在143.9万吨。同样,中国室温硫化硅橡胶产能、产量也在持续增长,2022年室温硫化硅橡胶产量将达到137.3万吨,需求量达到126.4万吨。预计到2026年,产量将达到195.8万吨,需求量在183.7万吨。

硅油方面,近年来,中国硅油发展迅速,产能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乙烯基硅油、氨基硅油等改性硅油产能也迅速增加,中国硅油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国内硅油企业仍存在技术水平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常规硅油产品的产能过剩,高端产品技术不够成熟。因此,未来规模化、高性能、精细化是中国硅油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预计2022将增加12.0万吨/年产能,中国硅油产能将达到85.1万吨/年。2026年中国硅油产能预计为120.0万吨/年,产量达84.6万吨。2022-2026年硅油产能、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分别为10.4%、10.0%和8.5%。

近年来,不少外资企业在中国新建硅树脂产能,迈图、赢创、陶氏、瓦克均在积极布局中国硅树脂市场,中国高端硅树脂产业会继续加快升级。同时,中国企业也在不断扩产硅树脂规模,行业自给率将逐步提高,未来净进口量将进一步缩小,预计5-6年内中国将成为硅树脂净出口国。2022年中国市场对硅烷的需求量将达到24.0万吨,产量将达到38.1万吨,净出口量在14.1万吨左右。预计到2026年,中国大陆功能性硅烷的产量为56.0万吨,需求量为33.1万吨,净出口量约22.1万吨。目前我国功能性硅烷产业链供应完善,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硅烷生产基地。国内企业也不断拓展产业链布局,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向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端产业链布局。

综合来看,近年来,有机硅下游消费端应用的多元化和开拓、净出口的增长,促进了行业产能与产量的增加,同时,随着大量行业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鼓励有机硅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根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制定的中国有机硅行业十四五规划目标,有机硅基础聚合物及下游产品应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发展高性能硅油和硅树脂产品,提高其在硅氧烷的占比。

(4)细分深加工产品市场:二次深加工领域与助剂:有机硅材料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具有易改性的特点,因此常常被用作二次深加工的原材料。在有机硅材料中常被应用于二次深加工的产品主要包括:低含氢硅油、乙烯基硅油用于加成型硅橡胶的交联剂;端氢硅油用于聚醚改性硅油及烷基改性硅油;七甲基三硅氧烷用于产生多种特殊有机改性硅油;八甲基四硅氧烷用于合成聚醚改性硅油。

而有机硅助剂是指有机硅行业中为改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或者为赋予产品某种特有应用性能所添加的辅助化学品。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如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在合成过程中添加助剂,可有效改善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光学性能、老化性能、表面性能等,因此,有机硅助剂被广泛应用于硅橡胶、密封胶、黏合剂、涂料、金属表面处理剂、建筑防水、复合材料等产品,是有机硅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助剂。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常被用作助剂的包括:七甲基三硅氧烷被用作农用展渗剂;八甲基四硅氧烷用作合成聚醚改性四硅氧烷表面活性剂;聚醚硅油用作表面活性剂、涂料助剂、农用展渗剂、各类漆;甲基硅树脂用作防污剂等;各类有机硅表面助剂如流平剂用于涂料、水性漆等。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间体是生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原料,主要包括七甲基三硅氧烷、八甲基四硅氧烷等。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农药、涂料、个护医疗、建筑等领域,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机硅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大约为169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将达到239亿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0%。

总体而言,有机硅下游应用与宏观经济具有正相关关系,新兴市场将对有机硅消费贡献较大的增长。同时,根据前述有机硅中间体及各类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量增速于和进出口数据,中国有机硅产业在产能、产量和需求端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同时,有机硅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光伏行业的增长具有明确的确定性。终端新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终端增量需求叠加存量替换以及政策支持的加持,有机硅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

(5)行业发展趋势:20世纪40年代,随着有机硅化学的发展,全球有机硅行业开始逐步形成。我国的有机硅工业起步稍晚于海外,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仍发展缓慢,行业整体规模较小且分散。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甲基氯硅烷合成技术经历了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上下游市场的迅速壮大、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有机硅产业在规模、技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从基础原材料、有机硅单体、中间体到各类终端产品的产业链生产体系。从有机硅产业链主线角度出发,硅氧烷及其他有机硅中间体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其供应端和价格的稳定将对下游有机硅深加工产品起到重大影响,而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工艺、配方、细分化、特种化等差异将直接反应至其终端产品应用及领域。

1)有机硅中间体发展情况与趋势: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甲基硅氧烷产能289.3万吨/年,产量约24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1%和9.0%,增量主要来自中国。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扩产项目的实施,预计2026年全球聚硅氧烷总产能将达到510.0万吨/年,产量约368.4万吨。世界范围内,主要甲基硅氧烷生产商为陶氏、埃肯、瓦克化学、合盛硅业、迈图有机硅、新安化工、信越化学、兴发集团、东岳硅材。2021年,中国共有甲基单体生产企业13家,合计产能189.9万吨/年聚硅氧烷,产量162.6万吨,同比增长20.5%。2021年,中国甲基硅氧烷生产企业按产能统计,除前述合盛硅业、埃肯、新安化工、陶氏、兴发集团、东岳硅材外,还包括了恒业成、唐山三友、山东金岭、鲁西化工、浙江中天、云能硅材。经过数年的调整,有机硅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行业开工率提高,龙头企业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需求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保持逐年增长,2014-2021年,中国本土聚硅氧烷需求从69.7万吨增长至14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1.14%。2021年,聚硅氧烷消费结构如下:

2021年中国聚硅氧烷消费结构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15年中国一举扭转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聚硅氧烷的净出口国家。2021年,得益于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整体复苏态势明显。中国实现了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工业生产的稳定恢复,对外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聚硅氧烷进口量、出口量和净出口量分别为10.7万吨、30.1万吨和19.3万吨,同比分别下滑24.6%、增加33.6%和133.0%。2017-2021年中国聚硅氧烷进、出口量年均增速分别为2.0%、22.4%,出口增速明显较快。长期来看,作为世界主要的聚硅氧烷原料供应国及中东欧、东亚、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主要供应国,预计未来中国聚硅氧烷出口会持续增加。

2)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发展情况与趋势: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主要分为四大品类,即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其中硅橡胶又根据其硫化方式分为了高温硫化硅橡胶(HTV)、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和加成型液体硅橡胶(LSR)硅橡胶三大类;而按照化学结构的不同,硅油可以划分为甲基硅油和改性硅油。甲基硅油是最传统的硅油产品;改性硅油以某种有机基团代替甲基硅油里的部分甲基基团,进而改进硅油的某种

性能和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改性硅油通常具有更高的经济附加值。目前,常见的商品硅油有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苯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聚醚改性硅油等。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有效控制,多个高温硫化硅橡胶新建项目投产,产能、产量持续增长。生产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下游硅胶制品订单暴增,海外订单明显增多,主要企业开工负荷提升明显。但受上游原料紧缺,成本升高的限制,部分小型原料采购困难,企业利润缩水,开工率降低。2021年中国高温硫化硅橡胶产量及消费量分别为85.1万吨、75.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8%、22.9%,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主要高温硫化硅橡胶生产企业包括了合盛硅业、东岳硅材、埃肯(星火)、陶氏(张家港)、迈图(南通)等。2021年中国进口高温硫化硅橡胶约2.1万吨,同比减少8.1%;出口高温硫化硅橡胶约12.2万吨,同比增加53.7%;净出口10.1万吨。

2021年随着合盛硅业20万吨密封胶投产以及其他企业新建产能的释放,中国室温硫化硅橡胶产能、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室温硅橡胶出口量大约7.96万吨,同比增长56.4%,进口室温硅橡胶约2700吨。2021年中国室温硫化硅橡胶总产能为187.8万吨/年,同比增长25.0%;产量约为119.2万吨,同比增长14.2%,消费量达到111.51万吨,同比增长11.4%,保持稳定增长。

2021年中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市场占有率为71.8%,包括了埃肯(星火)、新安化工、信越有机硅、陶氏(张家港)等。目前加成型液体硅橡胶主要应用在孕婴用品、医疗保健、电子领域等,消费增速在10%以上。2021年中国出口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约2.4万吨,同比增加33.9%,进口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约1.0万吨,同比减少9.4%。2021年中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产能为14.3万吨/年,同比增长26.2%,产量达到9.3万吨,同比增长27.6%,消费量为8.0万吨,同比增长20.8%。硅油方面,近年来,中国硅油发展迅速,产能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乙烯基硅油、氨基硅油等改性硅油产能也迅速增加,中国硅油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目前,国内从事硅油及其下游产品生产的公司众多,大多数企业直接或间接配套硅油二次加工。本土企业个别品种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总体看,中国硅油乳液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研发投入和配方能力与外资现金企业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2021年我国硅油总产能73.1万吨/年,同比增长16.0%,产量52.6万吨,同比增长19.0%。硅油下游消费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纺织、日化、化工轻工、机械、电子电气等行业。综合来看,2021年纺织、日化及化工行业消费占比占据前三位,分别是32.4%、22.5%、19.9%,其中纺织行业消费占比有所降低,化工行业与日化消费占比提高。2021年中国硅油出口量约10.2万吨,同比增长42.5%;进口硅油5.5万吨,同比减少12.0%。目前,国内硅油企业仍存在技术水平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常规硅油产品的产能过剩,高端产品技术不够成熟。因此,未来规模化、高性能、精细化是中国硅油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2021年,中国硅树脂产能约8.6万吨/年,产量约3.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5.9%和19.0%。

近些年由于中国低端硅树脂市场的饱和以及气相白炭黑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国内硅树脂企业的开工率受限。2021年,由于中国实现了更有效的对疫情的控制和稳定的供应链,中国硅树脂出口量增长明显,同时,产量也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新增产能较多,整体开工率增长有限。2021年中国出口硅树脂约1604吨,同比增长51.9%;全年进口硅树脂约3116吨,同比增长7.9%;全年净进口约1512吨,同比缩小17.5%。2021年,中国硅树脂市场增长明显,这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一致。同时,2021年下半年有机硅行业强劲上行,吸引了大量相关投资,硅树脂新建项目集中公布,这将进一步加速中国硅树脂行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依然是硅树脂净进口国,2021年中国硅树脂进出口量增长明显,全年净进口硅树脂0.15万吨,同比减少17.5%,自给率从2020年的93.5%提高到2021年的95.4%。2021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约为76.5万吨/年,同比增长9.6%,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全球硅烷产量约为47.8万吨,同比增长10.2%,全球产能利用率为62.5%,其中中国对拉动全球产量增长的贡献率最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出口与消费国。2021年中国功能性硅烷生产企业40多家,产能约55.8万吨/年,产量约为32.3万吨,消费量为21.9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13.6%、16.0%和9.6%,其中销量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2021年中国风电等复材能源行业快速增长,带动了硅烷消费领域的增长。2021年以来,疫情冲击后的中国经济恢复领先于主要国家,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修复,居民的就业和收入的改善对消费的提振也在逐步释放。汽车、轮胎、电缆、涂料等行业较去年均有提升,同时由于新基建、5G、光伏等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故2021年国内硅烷消费整体呈增长趋势。

2021年,我国消费功能性硅烷21.9万吨,同比增长9.6%,2017-2021年,年均增长12.2%,预计到2026年消费量为33.9万吨。2021年中国功能性硅烷出口量达到10.7万吨,进口量约为0.9万吨,净出口9.9万吨。硅产业绿色发展联盟预计2022年中国市场对硅烷的需求量将达到24.0万吨,产量将达到38.1万吨,净出口量在14.1万吨左右。预计到2026年,中国大陆功能性硅烷的产量为56.0万吨,需求量为33.1万吨,净出口量约22.1万吨。

3)整体发展趋势:总体而言,人均有机硅消费量与GDP存在正比,即有机硅下游应用与宏观经济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发达国家人均有机硅消费量接近2kg,而新兴市场人均有机硅年消费量仅在0.2kg-1kg左右,因此,随着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市场将对有机硅消费贡献较大的增长。同时,根据前述有机硅中间体及各类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量增速和进出口数据,中国有机硅产业在产能、产量和需求端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同时,有机硅下游应用领域众多,除传统的电子电器、轻工纺织、建筑、医疗个护、农业外,近几年也被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5G基站、芯片半导体等极具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与光伏行业的增长具有明确的确定性。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在保守状态下也可达到270GW,乐观预测下可达330GW。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减碳”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设定的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这要求各国在2035年停售传统燃油车。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35.1%。届时国内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将超过50%,保有量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占比将超过10%。随着下游终端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终端新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终端增量需求叠加存量替换以及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有机硅材料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提升。

 

手机验证
请您输入您的手机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输入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输入验证码:

您的订单已提交
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能联系
注册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企业名称:

  • 手机:

  • Email:

  • 其他要求:

    您可以留下您的疑问,待我们沟通时能更好的解决。您提交订单后,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网页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