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咨询热线】010-63858100/400-1050-986
【24小时咨询】13701248356
【交付方式】EMS/E-MAIL
【报告格式】WORD 版+PDF 格式 精美装订印刷版
【订购电邮】zqxgj2009@163.com
【企业网址】www.gtdcbgw.com , www.bjzjqx.com , www.chinabgw.net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与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市场占有率:工业自动化行业企业市场占有率评估报告(2024版)》
《2024-2030年真空镀膜设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
《2024年中国自动化设备行业下游细分产品领域发展现状分析》
《2024-2030年数控机床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1)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市场主体结构分析:工业自动化行业上游为自动化硬件、软件制造商,目前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备制造行业仍由外资主导,但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升,进口替代处于加速阶段。行业中游主要有两类,一为偏向渠道的产品分销商;二为侧重技术应用的系统集成商。行业下游客户可分为OEM型和项目型,OEM型市场主要面向批量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装备的客户;项目型市场是指工程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市场主体结构、产品性能和应用场景的特性决定了中游服务商存在的必然性。一方面,自动化领域下游客户极为分散,存在众多中小企业客户,而上游产品制造商又较为集中,仅靠自身服务团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不具备经济性,因此大多数行业上游大型制造商会采取分销模式,通过代理商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客户行业差异,工业自动化系统在不同行业的受控过程、受控对象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套可靠、完整、能够满足目标需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既需要了解各类自动化产品的性能,又需要掌握系统集成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兼容、后续升级等问题,还特别需要充分了解受控对象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现场特点等,因此以行业为目标市场的系统集成商或综合服务商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作用。
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主体结构分析
(2)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反馈层以及输配电辅助设备等产品通过系统集成而形成。控制层根据接收的指令,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变量或物体位置、倾斜、旋转等参数进行控制,同时向驱动层发出信号;驱动层部件接收控制层指令后,将其转化为电压、电流等信号,驱动执行层部件执行相应的运动,从而带动机械构件(负载)实现特动运动;传感层部件主要负责感应、测量、反馈内外部信息并传输相关信号,保证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3)全球工业自动化发展历程:工业自动化是指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工业控制,其发展历程伴随机械、电子电力、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升级而不断迭代。全球工业自动化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40-60年代,自动化技术形成:发达国家为解决军事上提出的火炮控制、鱼雷导航、飞机导航等技术问题,逐步形成了以分析和设计单变量控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经典控制理论和方法。机械、电气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20世纪60-80年代,局部自动化:自动化的应用开始面向大规模、复杂的系统,如大型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钢铁联合系统等,对于系统的要求从对现有系统的最优控制和管理演化到对未来系统的最优筹划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软件开始应用于工程的设计和制造。
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综合自动化:伴随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管理自动化得到发展,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被运用与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农业自动化等方面。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高级自动化系统为该阶段主要成果。
2008年至今,全面自动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理论发展,分布式智能生产系统等发展,推动工业制造4.0逐步落地。
(4)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较为滞后,工业化道路发展缓慢,一些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开始出现,工业自动化在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国资本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技术与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并日趋成熟。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工业自动化需求随着出口的增长而大幅增加,工业自动化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并且,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利用率较低且产品附加值较低、消费场景和需求多样化等挑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着力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是解决前述问题的重要路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使企业生产过程由电气自动化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021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5)我国工业自动化整体市场规模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庞大的市场潜力、人口红利及人才技术潜力,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推动工业制造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随着出口需求地大幅增加,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工业自动化技术地广泛应用。此外,人力资本的不断增长,市场对产品品质、制造精度需求的提升,也都带动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自2004年以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市场规模已经从2004年的65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29亿元。
2012-2022年中国工业自动化整体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6)我国工业自动化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现状:
1、工业自动化细分产品市场份额及增速分析:《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白皮书》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六大类子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运动系统、反馈系统、执行系统以及其他。
2012-2021年中国各子系统在自动化领域的市场份额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从上图可知,控制系统、运动系统、反馈系统的份额占比提升较大。另外,从细分产品的增速来看,2021年低压变频器、伺服、HMI、CNC、小型PLC、中大型PLC,同比增速分别为19%、35%、26%、37%、23%、19%。
1、企业填写“企业信息反馈表”确认订购意向;
2、由我方出示合同样本,双方确认合同条款即可签署达成合作;
3、双方按照合同条款约定订购方按合同约定金额汇入我方账户;
4、我方确认订购方款项到账后以邮件与快递形式将材料与国家认可正规发票提供订购方(注:相关细节合同条款中有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