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医院后勤服务行业概念:
(1)医院后勤定义:医院后勤管理是指医院管理者面对时代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领导和指导医院后勤“团队(集体)”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为患者和医疗一线工作提供所需的服务保障的管理活动。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医院后勤服务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医院后勤服务是指后勤服务企业依据服务合同约定,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专业技术,为医疗机构诊疗活动提供支持、保障的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可以理解为后勤服务企业在医院开展的传统后勤服务及医院特有的后勤延伸服务的总和。医院特有的后勤延伸服务包括:医院运送、医院导医、医院司梯、医院配餐服务及医用织物洗涤等。
(2)医院后勤服务主要职能:医院后勤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运转,关系到医院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涵之一。
医院后勤服务主要职能包括:1)为医院提供环境和秩序管理服务,包括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秩序维护、停车场管理等;2)为医院提供其他辅助性服务,包括运送服务、导医服务、司梯服务、配餐服务等;3)为医院提供保障服务,包括保障设施设备运行与日常维护,以及水电煤正常供应等保障;4)组织对院内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等。
(3)医院后勤服务主要特点:医院后勤服务,服务的主体是医院,服务的对象是医院职工和患者。因此,医院后勤服务行业与物业服务行业相比,具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具体表现为:
1)服务区域的安全性: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日常的运营环境相对复杂,因此保证医院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医院后勤服务的很多内容是与安全紧密相关的,医院后勤服务的安全性包括:①环境安全,主要指就诊区域、住院区域、办公区域、公共区域等环境安全,保证医院环境的干净卫生和院感控制;②人员安全,主要指医院各类工作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人身安全,包括秩序维护、消防安全等,特别是近些年医患纠纷突出,维护医院秩序的稳定、安全,事关重大;③设备安全,主要指用电安全、锅炉安全、电梯及车辆等设施的安全使用。
2)服务过程的连续性: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后勤保障任务的不间断性。由于医疗工作的时间性、应急性和不确定性,后勤服务保障必须保持连续不间断。如医院的抢救室、急诊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特殊科室需要具备全天候的工作条件。因此,医院后勤服务必须从设施配置、人员配备、规章制度等方面,确保后勤工作的连续性。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医疗工作不受影响。
3)服务技术的专业性:医院后勤的各类服务都有其具体的专业技术要求。随着医院现代化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仪器设备、建筑与设施、环境净化、病人饮食营养以及经济成本分析等都有着自己的专业标准。因此,需要拥有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员工,并通过持续的培训,以符合与专业性相适应的要求。
4)服务结果的经济性:我国医院主要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机构,由于公立医院有收入但又承担了政府社会职能,因此属于差额拨款类事业单位。因为公立医院不是政府全额拨款单位,所以医院在实施后勤管理活动时要考虑其经济性。虽然医院后勤服务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高效率的后勤服务有助于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能间接地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价格合理、质量稳定、管理先进的外包企业来承担医院后勤服务,可以实现医院后勤服务的经济性。
5)业务本质的服务性:医院后勤服务主要是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医院日常活动提供服务保障,为患者和职工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医院后勤本质上是为医院日常活动提供各类保障性服务,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医院后勤服务提供商,要明确服务定位,为医院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推动医疗服务品质的提升,促进医院良好品牌的树立,提高医院竞争力。
(4)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将后勤服务从医院剥离出来,由市场承接,向市场开放。凡是能够由市场供给的服务,医院一律向市场购买,以达到精简后勤管理和服务机构、节约后勤编制、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目的,其本质是服务体系社会化,管理体系科学化。医院后勤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市场运作,将医院的人财物向医教研集中,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病人诊疗费用,进而实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城镇职工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总体目标。
1)有利于医院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医教研工作:原有旧的后勤服务模式中,后勤队伍过于庞大,加重了医院经济负担和管理上的难度,也阻碍了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发展。后勤社会化以后,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加速转移到医院的本职工作上,有利于节省后勤服务体系的各项开支,有利于医院加大对医、教、研发展的投入。
2)有利于后勤服务的专业化:
企业提供医院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临床一线,其特殊性决定了后勤队伍所提供的服务应与医疗相适应。企业医院后勤岗位的管理者,大多从事医院后勤工作多年,了解医院情况,特殊岗位人员都具有上岗资格,依靠自身的经营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够充分保证服务质量;与临床科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岗位人员能够理解临床工作的辛苦,在服务工作中能够主动为临床医护排忧解难。
3)有利于减员增效以提高效率:提高效益,首先应该降低成本,医院后勤队伍庞杂,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散漫现象比较普遍。因后勤的工作性质都是辅助和服务性的,因此,减少人力资源上的闲置和浪费是当务之急。后勤社会化,一是可以使后勤人员分流,经济独立核算,从而减少医院在人员费用上的开支;二是能够使后勤人员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充分发挥自己积极性,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
4)有利于改变传统医院“大而全”的格局:庞大的医院后勤服务规模,呈现出样样俱全的“小社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医院后勤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是拆除自身同社会之间的围墙,把许多可以由社会承担的服务职能还给社会,医院则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要求,最符合质量标准的服务项目。
2、医院后勤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1)国外医院后勤服务发展历程:
1)德国医院后勤服务发展历程:德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在把部分工作承包出去从而减轻了管理负担的同时,也遇到了服务公司不懂医院工作特点,服务质量达不到医疗要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德国34所医院与原德国NWG公司(现Gassmann服务公司)共同进行协作,在实践中制定了相关的科学标准,有力指导了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此后,医院专业化服务的理念成为指导医院选择服务公司的原则,并从行政法规上确定了专业化的各项服务标准。
德国的医院后勤服务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为普通服务,内容为卫生保洁、洗涤等;第二类为餐饮服务,内容为病人餐饮、员工食堂;第三类为物业服务,内容为水、电、空调、设备运行维护等。第一类服务:已实现100%社会化;第二类服务:主要采用全部承包或组合承包等方式,约达到60%外包率,其中总体承包率约20%,与专业餐饮公司形成各种承包组合约40%。尚未全面社会化的主要原因是餐饮服务目前是各医院服务的重点项目,是决定病人满意率的重要因素,医院希望在重要的服务项目上保持直接的影响力,一旦服务公司不能达到要求,医院将有能力在短期内行使更换权力;第三类服务:主要采用单项或临时外包、与其它公司联合经营服务等多种形式,该部分尚未全面社会化。主要是因为该部分是医院后勤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影响重大,因此部分医院不主张与外包公司建立全面承包的关系,但会积极采用单项或临时承包等方式,既能有效地减少医院职工数量,同时又保留了必要的技术骨干。
同时为了促进医院后勤服务的标准化,德国医院后勤服务标准须符合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KTQ)制定的医院服务和管理标准,它是德国最权威的医院评审机构。
2)美国医院后勤服务发展历程:1968年,美国开始有了医院外包业务,当时外包的主要部门是医院的营养部,其后外包市场在医疗产业中蓬勃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国家支出医疗补助费激增,政府推行“管理保健”制度,发展整体医疗保健体系,严格限制住院费用支出,按病种拨付等措施,迫使医院缩短住院天数、裁减人员、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院集团化发展形成高潮。美国医院集团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在人员、财务信息、基本建设、物资采购、后勤服务方面实行垂直化管理,集团在相应医院设立分支机构。
美国的医院将后勤服务进行外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医院运行质量、提髙患者满意度、节约费用。其中,将保洁运送外包的医院占71%,将绿地养护外包的医院占59%,将洗衣服务外包的医院占51%,将餐饮服务外包的医院占57%,将机电维护外包的医院占36%。而在满意度方面,82%的医院对服务外包的效果感到满意,13%的医院对服务外包的效果比较满意,对外包效果不满意的医院占5%。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供应商形成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完整的服务标准以及现代化服务手段。
同时,美国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供应商的服务标准必须符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制定的医院服务和管理标准。
(2)我国医院后勤服务发展历程:20世纪末,国内医院后勤改革以内部承包制为个案开始呈现出来,即医院内部进行业务重组,自行成立后勤服务系统,并依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整体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改革之初相比都有所改善。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正式启动,国务院及其下属部门多次就推动“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布指导意见。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逐步交由社会去办,也可通过医院联合,组建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2002年12月,原卫生部制定《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也对后勤的服务职能、后勤服务机构以及后勤经济管理方式等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在讲到“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时,再次提到了“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
全国各地医院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进行了医院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尝试。目前主要形成三种改革模式:
1)后勤服务实体或企业集团化模式:
组建医院后勤服务集团,医院后勤整体转制、剥离后成立的医院后勤服务中心或后勤服务公司;或以卫生主管部门、社会参与、医院联合组办的形式,创建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承担本地区或跨地区的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联网建立市、省及全国性的联合体等。该模式主要表现在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会之间的联合。该模式未将后勤服务彻底推向社会,而是医院从当时的现状出发,将后勤从医院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该模式在短期内能满足医院将后勤服务从管理体系中分离的目标,但未彻底解决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存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2)专业竞标分类承包模式:
专业竞标分类承包模式是医院后勤将现有服务项目分类,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在众多参与竞标的公司中选择实力雄厚、专业性强的公司进驻医院。该模式的特点是将医院后勤服务根据业务内容进行分包,突出专业性,一家医院可以和数个外包机构签订单项或多项后勤服务合同。专业竞标分类承包模式能适应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是目前医院后勤社会化的主要模式。该模式可改变医院后勤责、权、利不统一,落后的管理机制和缺乏竞争机制等问题。引入社会服务,为医院后勤改革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在市场竞争体制下,提高医院后勤服务质量,医院可自主选择符合自身需求和质量标准的服务公司,进一步实现医院后勤规范分离,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后勤社会化。
3)整体委外模式:整体委外模式,即将医院后勤业务全部外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是医院后勤社会化最彻底的一种模式。整体委外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医院随机性、时限性、应急性的要求,从整体的角度保障医院系统的更好运行。医院将后勤工作承包给社会上的专业公司,会简化医院内部的管理层次,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医院将后勤服务外包后,并不意味着医院不再管理任何与后勤相关的事务,一般由医院的总务处负责后勤公司的引进、监督与考核。具体的后勤服务工作全部由第三方专业公司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管理者的负担,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赢得了空间。
上述三种模式中,专业竞标分类承包模式是现行的主流模式,该模式将医院后勤服务内容分成多个业务模块,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医院选择专业性强的承包商,降低了医院将后勤业务整体外包的风险。发行人的主要客户均是采用此类模式。
3、医院后勤服务行业发展态势:
(1)我国医疗市场规模日益庞大:
1)医疗卫生总费用增长潜力大,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快速增长。从2009年至2019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从1.75万亿元增长到6.5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03%。其中,2019年的政府、社会、个人的卫生支出分别达到了1.74万亿元、2.93万亿元和1.85万亿元,分别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26.73%、44.91%和28.36%。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来看,从2009年的5.08%增长到2019年的6.58%,占比逐年提高。根据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7.7%,与美国相比我国卫生总费用投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医疗服务需求不断释放:2009年至2019年间,我国人口总数基本保持稳定,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口总数为14.00亿人,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0.48%。在人口基数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发生了较大变化,从2009年的54.88亿人次增加到了2019年的87.20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74%。其中,医院的诊疗人次从2009年的19.22亿人次增加到了2019年的38.40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17%。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加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技术的更新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医疗服务需求快速释放。其中,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1.76亿人,较2009年增加了0.63亿人,近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2%,占人口总数达到了12.60%。我国老龄化也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速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征,这三大特征也表明我国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医疗服务需求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3)需求带动,医疗供应指标稳步增长:随着医疗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医疗机构数量、医疗机构床位数量等医疗供应指标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19年底,我国医院数量达到了34,354家,较2018年增加了1,345家医院;2009年至2019年,我国医院数量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1%。
我国医院按等级划分,可分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未定级医院,截至2019年底,我国三级医院2,749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16家),二级医院9,687家,一级医院11,264家,未定级医院10,654家。2009年至2019年,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5%。
截至2019年底,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880.70万张,其中:医院686.65万张,占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比例为77.97%,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3.11万张,占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比例为18.52%,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2%。我国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09年3.32张增加到2019年6.30张,增长近一倍。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日本和韩国每千人床位数分为达到12.98张和12.43张,分为位于世界第一、二位;2017年德国每千人床位数为8张,位于全球第三位。与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家相比,未来我国卫生机构床位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综上,随着我国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释放,带动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及床位数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医院后勤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医院后勤服务行业集中度较低:2018年,500强物业服务企业中有208家企业涉足医院后勤服务,占比41.60%,500强企业医院物业总管理面积达2.04亿平方米,占500强物业管理企业总管理面积比例为1.70%,占行业总管理面积的比例为0.73%。
从企业角度看,208家涉足医院物业服务的企业平均管理规模为98.08万平方米。医院物业服务规模在100万平方米以下的企业数量占比为82.20%;医院物业服务规模在100万至500万平方米之间的企业数量占比为12.00%;医院物业服务规模在500万至1,000万平方米之间的企业数量占比为4.50%;医院物业服务规模大于1,000万平方米的企业数量占比为1.40%。可见,医院后勤服务行业中大部分企业管理的面积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3)医院后勤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1)医院后勤管理面积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19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指数测评报告》:2012年至2018年百强企业中医院物业总管理面积快速增长,年均复合率为37.66%。2018年百强企业中医院物业总管理面积为9,2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93%,增速高于物业行业整体规模增速。
2012-2018年中国医院后勤管理面积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百强企业医院物业的平均管理面积从2012年的48.3万平方米增至2018年的153.5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7.53万平方米,2015年至2018年的平均管理面积复合增长率为25.42%,近三年百强企业涉足医院服务企业的医院物业管理面积在快速增加。
2012-2018年中国百强企业医院物业平均管理面积情况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医院后勤服务项目逐年增加: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18年,百强企业布局医院物业企业管理项目总数为948个,同比增长4.52%;2012年至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3.83%,管理项目数量增长迅速。同时,百强企业医院物业服务企业平均管理项目数量从2012年的5.9个增长至2018年的15.8个,单项目贡献面积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8.2万平方米增至2018年的9.7万平方米。由此可见,百强企业在保持项目增长稳步提升时,新拓展医院物业项目的规模也有所扩大。
3)医院后勤服务收入持续增长: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18年,百强企业医院物业费收入总值为57.12亿元,同比增长14.80%。2018年,百强企业医院物业费收入占500强企业医院物业的物业费收入比例为51.63%,说明行业领先企业收入增长较快。
4、医院后勤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1)医院后勤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后勤管理制度,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院后勤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改变了几十年来“医院办后勤,医院办社会”的传统理念,改变了医院后勤服务的传统体制与模式,逐步建立起新型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因此,后勤服务向社会购买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医院后勤服务市场从无到有,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市场不断释放。基于医院的特殊社会属性,后勤社会化改革前医院是一个全封闭的单位,后勤人员及业务由院方自行配备管控,可释放的市场空间巨大。由于医院对后勤服务外包相对谨慎,因此,医院后勤服务市场是基于医院、后勤服务企业、社会多方发展不断释放的过程,中国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为医院后勤服务市场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院后勤服务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后勤服务的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从医院角度出发,将新技术和流程融入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能有效促进医院后勤管理体系的革新,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效率,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降低医院的运营风险,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通过智能化建设,医院后勤服务得到了多维度的全面升级,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都具备连接的属性,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将越来越多非医疗服务连接在一起,医院后勤服务整体性日益增强。鉴于智能化建设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医院、患者、后勤服务企业对智能化平台的依赖度都逐渐提升。当前,智能化在保洁、安保、派修、运送等模块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在市场的驱动下,医院后勤服务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搭建集成系统平台,将涉及到的每一个服务模块都连接在一起。未来伴随着集成系统的成熟,一家服务企业将能够为医院后勤进行整体的规划与管理,医院后勤服务企业与医院的合作模式将得到更新。
(3)医院后勤服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十年我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显著加速,但医院后勤服务市场仍然尚未成熟,行业集中度目前并不高,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较小。在政策、科技、经济等社会因素营造的外部环境倒逼下,医院后勤服务企业伴随着业务延伸及规模的增长,开始向全国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医院后勤服务市场中,不同的区域已经形成了具备足够影响力的医院后勤服务企业,品牌价值开始显现。因此,市场化的竞争开始步入加速期,从现在到医院后勤服务存量市场被覆盖前的阶段将是医院后勤服务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企业发展规模的奠定时期。在上述背景下,未来医院后勤服务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充分竞的市场环境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