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生物行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等特点,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处于成长阶段,未来将主要受益于国家对安全环保、食品安全的逐步重视,市场前景广阔。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比如在洗涤、纺织、造纸和皮革等领域,安全、绿色、高效的酶制剂作为生物催化剂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工品,能够大大减少资源的耗费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随着国家对于环保标准的提高,也将会进一步促进酶制剂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抗生素的滥用将导致动物性食品中出现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全球谷物霉菌毒素的污染越来普遍,霉菌毒素不仅对动物生产性能造成恶性影响,还会残留在动物食品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产品是饲料替抗和霉菌毒素彻底降解的有效方法,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减少动物对抗生素的依赖,降低霉菌毒素对人畜的危害,以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和高质量食品的需求。随着政府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酶制剂、微生态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酶制剂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评估报告》
我国食品工业已从单一价格竞争转向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高质量稳步发展阶段。从医养健康产业角度,人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的相关健康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益生菌产品作为食品工业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之一,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国内消费者关于益生菌的关注热度也逐年升高,尤其是母婴产品市场和对健康保健有需求的中老年人群。益生菌产品以前仅停留在有益于肠道健康、免疫力调节上,现在正向营养代谢、体重控制、情绪管理、口腔健康、皮肤健康等多个方面延伸。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农村污水、厨余垃圾等带来的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解决各类环保问题,走出一条生态发展的道路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工业企业面临的环保达标排放压力日益增加,对于各类环保技术的需求缺口变大,尤其是对于见效快、易实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环保技术需求急迫,这给环境微生物技术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微生态制剂市场调查分析与投资战略分析预测报告》
(2)动物保健品:动保行业关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动保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数量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研发实力薄弱。随着行业政策监管趋严、环保压力、规模化养殖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以及多变复杂的疫病爆发,加剧了整个动保行业的洗牌,兼并、重组成为动保行业近几年的常态。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的领先企业,未来几年会获得持续增长。
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7月10日发布第194号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此前已生产、进口的相应兽药产品可流通至2020年6月30日。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替代抗生素使用的产品主要有中兽药、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产品。该类产品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受益于国家农业农村部194号文及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提升,中兽药、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动物保健品行业市场研究及深度专项调查投资预测报告》
(3)产业政策现状:
1、国家对环保、绿色农业的重视,将推动给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产业的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这给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业国际巨头先锋、先正达在2020年10月份分别收购了阿坤纳斯和瓦拉格罗逐渐涉足生物肥料领域,拜耳公司也开发了一个微生物菌剂肥料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广。截止2020年10月,国内与微生物相关的登记产品共有7604个,主要有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机物料腐熟剂。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对农作物安全种植的重视,从国际和国内市场看植物微生态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植物微生态市场预计继续保持1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速度。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动物疫苗市场研究及投资建议预测报告》
2、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对于环保的高要求将进一步推动酶产业的发展: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酶制剂作为绿色的催化剂,有助于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新结构和生产新方式,依据诺维信的数据,与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节能减排水品可达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对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养殖端“减抗、限抗”、饲料端“禁抗”对公司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动物疫苗产品是重大利好:我国畜牧行业一般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帮助动物预防疾病、改善营养吸收系统,从而促进动物生长。但抗生素的滥用将导致动物性食品中出现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2019年7月9日,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此前已生产、进口的相应兽药产品可流通至2020年6月30日。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
上述政策意味着养殖端“减抗、限抗”、饲料端“禁抗”的大势已定。公司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产品是饲料抗生素的替代产品,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的普及有助于减少动物对抗生素的依赖,以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和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4、《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颁布,相关饲用酶制剂需求或上升:2021年3月19日,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提到要研究建立生猪、肉鸡和蛋鸡等代表高效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体系,分别制定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并且会尽快建立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以帮助后续工作的推进,可见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受到重视,未来为保障饲料转换效率,所对应的各类饲用酶制剂的需求将会提升。
小麦中的蛋白质和非淀粉多糖含量比玉米高,玉米中的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高于小麦。小麦中的多糖除了淀粉之外,还有非淀粉多糖,比如纤维素、果胶多糖、甘露聚糖、木聚糖和戊聚糖等,非淀粉多糖不利于畜禽的成长与饲料的利用,将会增加食糜的粘性,使其覆盖在肠道壁上,从而降低能量的吸收利用率。小麦中含有的非淀粉多糖主要物质是木聚糖,畜禽的消化道缺少内源性木聚糖酶,必须通过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才能提高其对小麦的消化率。小麦作为玉米在饲料中的替代品并非毫无条件,添加饲用酶制剂是确保替代顺利进行的必然选择。
5、我国的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19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对全国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再次强调“进一步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我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发布实施,成为激发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国家战略层面上要求积极拓展预防保健服务,推动传统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体的多种急慢性病都是起因于人体微生态失衡。使用合适的益生菌菌株来调节人体微生态系统已经是全球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可作为无任何副作用的食品原料,并拥有调节人体平衡、预防多种疾病功效的益生菌,完美符合我国预防为主,“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方针。
6、合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驱动力: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被称为“生物技术的第三次革命”。2019年11月8日,科技部原则同意《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三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心由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重点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产业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创业中心、国际联合中心等。合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争抢的科技高地,从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出发,重点突破工业酶和核心菌种自主构建和工程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制约,引领构建未来生物制造新的技术路径;这标志着合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制造2025计划的重要驱动力。
7、各类工业废水及厨余垃圾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将加速微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对于工业废水防治和处理,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法规,一方面对工业废水的管控空前严格,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第三方治理,鼓励环保资本市场发展。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加强企业排污监测监督,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要求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随着各类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市场对于高效环保处理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环保微生物技术的低成本、易实施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同时,国家日益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呈逐年密集发布态势。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随着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对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的需求快速增加。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厨余垃圾推荐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其中餐厨垃圾专项预算投资183.5亿元。在厨余垃圾处理领域,微生物技术可应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降低垃圾臭味等多个方面。上述法律法规和支持政策将加速传统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升级,促进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4)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酶制剂:酶制剂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应用领域广泛,随着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制剂市场空间将会持续扩大。目前,全球酶制剂产业仍然以欧美公司为主导,中国酶制剂产业近年来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主动开拓全球市场,逐步在细分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目前,饲用酶制剂已经完成了进口替代,占领了大部分国内饲用酶制剂的市场份额,并且正在逐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国际市场份额会不断加大,但是食品酶和工业洗涤酶等领域目前仍然是以国外品牌为主,存在很大的进口替代市场。
未来,随着技术系统的升级以及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行业格局将会被打破。寡头垄断状态将会终结。
2、微生态制剂:我国对微生物的研究始于80年代,90年代已有企业进行工业化生产,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和应用效果的确定,微生态制剂逐渐被人们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目前国内从事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的企业大约有400家左右,获得农业部生产批文的约有140家,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不足5家,产品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不过几十家。大多数企业的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甚至500万元以下。食品益生菌对于健康的调节作用具有全球性共识,益生菌相关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与流通也一直保持较好势头。根据产业分析公司GIA数据,全球益生菌产品市场的增长率约为10%-15%,是全球高速增长行业之一。在全球益生菌行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亚太地区整体市场规模表现抢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数据显示,2016年亚太地区益生菌消费规模占全球规模的份额进一步扩大,高达47%,其次是欧洲22%、北美16.5%和中东6.5%。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虽晚,但增速略高于全球平均。目前益生菌产业下游应用链已非常广泛,横跨普通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日化用品、药品等多个行业。一些新兴的益生菌应用领域也正在被开发中,如替代传统化学药剂进行环境消毒,替代传统防腐剂提升食品保质期和安全性等。未来人用益生菌产业会逐步进入成熟期,大健康产业的红利会进一步释放,益生菌的市场容量将会进一步爆发。
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迅速。近期,面对环境治理的挑战,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将势在必行。环境微生物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由于微生物繁殖能力强、新陈代谢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其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潜力巨大。随着环保监管的趋严,环境微生物技术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另外,随着环境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其也将在大气治理、土壤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有更加深入的应用。
随着微生态技术的进步,成本逐步降低,市场需求逐步扩大。近年,国家行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微生态应用新领域也逐渐扩大,目前已广泛用于人类健康、动物、植物、环保、水产等众多领域,该行业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期。
3、动物保健品:据最近一期《兽药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度)显示:2019年,全国1632家兽药生产企业完成生产总值552.88亿元,销售额503.95亿元,毛利165.35亿元,平均毛利率32.81%。近十年来,我国兽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值、销售额逐年增长,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为4.92%,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4.83%。
产业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总体来看,生物制品的产业集中度高于化学药品,具体情况如下:2019年,生物制品总销售额118.36亿元,销售额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64.40亿元,占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54.41%;化学药品包括原料药、化药制剂、中兽药,其中原料药总销售额125.81亿元,销售额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51.82亿元,占原料药总销售额的41.19%;化药制剂总销售额210.08亿元,销售额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48.15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22.92%;中药总销售额49.70亿元,销售额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为14.05亿元,占中药总销售额的28.27%。动物疫病是畜牧养殖业面对的最大风险之一,目前疫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疫苗和化学药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殖企业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大型养殖企业不断扩张,导致养殖企业的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由于规模化养殖企业对疫病预防和动物健康管理的意识显著高于散养用户,导致兽药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容,同时也将会带动养殖企业对兽药行业品牌认同度的提高,未来能为养殖企业提供产品质量好、使用方便产品兽药企业将赢得客户的青睐,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将成为客户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