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档案中介行业概况:远在五千多年前,当人类发明了文字,并用以记言记事时档案就出现了。档案是人类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产物,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古老的石刻、泥板、纸草、甲骨等档案到纸质档案的产生,再到近现代照片、影片、录音、录像、机读等档案的出现,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档案财富。档案是反映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档案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可为企业与个人带来间接价值,在国家经济活动与国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一文中,突出强调了:“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而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补充性、装饰性工作;也突出强调了:“做好档案工作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重要职责”,而不只是档案部门的职责。2011年,国家档案局颁布了《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按照该目录,我国档案可分为人事类、民生类、政务类、经济类与文化类五大类,一百种专业档案。列入该目录的专业档案,是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档案事业的市场发展与市场现行的法规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档案法规体系是指以《档案法》为核心,由符合《立法法》规定的若干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体。按照规定,国家档案局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档案局是行政管理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和其他单位的档案室、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实行监督和指导;各级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是实施档案征收、管理与再利用的主体,属于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档案馆按照《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等各项规定收集档案;各级机关、团体与企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立档案室或企业档案馆,并在所属级别档案局进行备案,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规定接收与管理该单位的档案,属于永久保存或符合移交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须按规定移交。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类文件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而文件的整理、归档、保管与再利用是非常繁琐且专业的工作,对档案从业人员与库房的要求较高,企事业单位为适应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以档案服务为核心的服务性外包行业逐渐兴起;同时,没有纳入档案接收范围的各类企业与民生档案处于无处保管的状态,导致许多对企业与个人有价值的档案丢失或被错误销毁的情况;在此环境下,从事档案外包服务与商业性文件中心业务的档案中介机构繁荣发展。
我国档案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摸索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档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当时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接管集中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档案;收集和抢救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组建档案工作机构;建立立卷归档等工作。这一时期的档案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规模,也未形成系统。
第二阶段:成长发展阶段,从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增速,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特别是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档案法》,使档案事业的建设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在此阶段,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并被使用在档案行业,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库房系统集成等业务需求开始萌芽,从事档案数字化工作与系统集成的档案中介机构开始兴起。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国际合作与行业合作持续加强,外资企业大量涌入,国内大型企业也蓬勃发展,为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三阶段:臻于成熟阶段,从2000年至今。2000年,《立法法》正式颁布,按照规定,档案局着手修订《档案法》并对档案法规体系的建设进行了重新谋划,最终形成了以《档案法》为核心,由《档案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档案规章四个层次构成的法律体系。此阶段的信息与科技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加上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且信息传播途径与保存载体日益增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广东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突出强调了档案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在档案事业方面鼓励中介机构的参与,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加大档案馆的档案接收范围,重视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在政策的促进下,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智能化等业务的需求量激增,档案中介机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经过社会与经济活动长时期的高速发展,我国现有的档案馆网络(各级国家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已经无法满足全国各个地区所有单位和个人对档案工作的各种需求,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现实情况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规定设立档案室或档案馆,或已设立的档案馆、档案室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第二,财政资金、人员编制等各类资源配置难以满足现在档案事业工作量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导致档案接收不到位、保管不到位、利用不到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等现象。第三,对档案事业的宣传不到位,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与档案本身的重要性不了解,或只有片面的认识,导致“弃档族”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上述问题恰好为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档案中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2、行业运行现状分析:档案业务主要服务于各级国家档案馆、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在“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快档案馆、档案室的建设,并积极改善场馆服务功能场所和设施,配置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保管和监控设备。得益于下游强劲需求的拉动,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规模可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档案事业的建筑安装工程总额约342亿元,设备、工器具购置总额约29亿元。我国档案馆与档案室数量较二十年前有较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3,31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247个国家专门档案馆,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设立的档案馆630个,纳入统计的档案馆数量4,196个。还有大量地直、县直机关、乡镇与街道办事处、村委会与居委会、中小型企业和地级以下所属事业单位档案室收藏的档案数量未列入国家统计,估计数量要大于已列入国家统计的。(来源:《中国档案报》,杨冬权同志专访)按照每个馆平均投入50万元费用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基础设施改造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
1995年至2014年全国档案馆数量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我国目前档案资料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应是最多的国家之一,或最多的国家。(来源:《中国档案报》,杨冬权同志专访)截至2014年,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约为5.35亿卷(件),约为20年前的5倍。(来源:国家统计局)加上未纳入统计范围的档案,数量远不止如此。《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综合档案馆加强以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建立和完善档案、政府信息公开文件机检目录数据库,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文件目录全部实现计算机检索,全面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多媒体档案数字化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基本完成开放档案数字化并向公众提供利用。按照每卷(件)档案需花费40元费用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2014年统计的纸质档案数量计算,档案数字化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同时,保守估计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约有25万个,以每个大中型企业投资10万元计算,企业档案市场规模达250亿。粗略估算,我国档案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档案市场规模为470亿,此数字还未包含个人档案市场规模。
1995至2014年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行业的发展:
(1)档案馆向智能化发展:档案馆智能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使用信息系统处理日常工作这么简单,档案馆的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该系统打通虚拟与现实,使用物联网、计算机技术将档案智能化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系统、ERP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库房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的连接贯通,达到实时信息交互、监控、控制、管理的目的,使档案的接收、管理、查找更高效与快捷。
档案馆智能化建设是档案数字化与建筑智能化的结合。档案数字化可便于计算机检索与查找档案上的内容,令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档案信息成为可能,真正挖掘出档案信息的价值。智能化建筑与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改善档案馆服务区域的便民性,且增加了网络、电话查、移动终端等多方式多渠道查询方式,真正做到档案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档案馆智能化建设能拉动智能设备销售、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档案数字化加工等多领域的需求。
(2)企业档案与个人档案业务的发展,商业性文件保管中心的兴起:在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今天,将非核心业务或流程外包的模式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档案中介服务的发展就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
推动档案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档案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与社会因素,目前我国已具备较好的经济环境与政策环境,但社会因素仍未成熟,主要是社会公众普遍对档案事业不够了解,且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导致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除国家规定接收的档案外,民营企业基本不设档案室,也没有建立内部的归档流程与规定。部分有档案意识的企业却因成本与技术原因造成保管不当,导致对企业起到保障作用的、有价值的文档丢失或错误销毁,为企业经营造成风险隐患。解决以上问题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将档案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中介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我国银行系统正在通过各正规渠道搜集客户的信息,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除银行系统之外,各行各业也迫切需要建立起商家与客户的诚信档案。信用系统建设的关键:信用档案的搜集和整理,正是档案机构的业务范畴,信用系统建设的迫切性有利于档案中介机构业务的发展。
除上述档案业务需求之外,随着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持续增加,国民法律意识增强的趋势下,人们对社区档案、家庭档案、成长档案、族谱之类的民生档案业务的需求将会更大,也会进一步加速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
除传统的档案中介业务之外,商业性文件中心模式也开始兴起。商业性文件中心是以盈利为目的,有偿提供文件保存服务的企业或单位。业务范围涵盖文件从产生、流转到销毁的整个过程,涉及文件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由于我国民众普遍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法律意识不强,加上我国档案行业标准还未达到会计、律师行业那样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程度,因此我国仍未出现如Iron Mountain、Recall公司那样大型的跨国商业性文件中心。但从常远来看,商业性文件中心符合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3)电子文件档案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社会原始记录的档案载体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纸化办公、政务服务信息化、线上交易等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逐渐取代旧方式,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记录信息、传达信息、留存信息的重要工具。
电子文件档案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电子文件的载体材料是磁质物质和光盘,它们具有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缺点,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电子文件的寿命与技术革新息息相关,一旦技术过时,则载体上的信息就无法读出;网络黑客、电脑病毒使电子文件的信息保护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的缺乏与档案人员故步自封、排斥网络和计算机的介入等落后思想阻碍了电子档案的发展。虽然存在较多困难,但电子档案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出台了多个关于电子文件进行电子归档的政策和标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
由于国家各项电子文件政策标准的实施、国家信息系统平台的大力建设、档案人员现代意识的增强以及电子文件档案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等因素使得社会各界对电子文件档案化越来越大的重视,这将会对电子文件档案化投入更大的社会资源,也将促进电子文件档案化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档案行业的发展。
(4)中介机构专业化:档案中介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例如工业企业、商品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行业、司法行业等。不同行业的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所形成的档案的格式与内容也有很大差异,档案中介机构若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发展方向,深耕某个行业,必然可以提高在此行业的执业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