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海洋油气装备是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海洋油气装备不仅涉及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更关系到地缘政治、未来海洋空间和海底资源的争夺,这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之间战略竞争的重点。发展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对于当前中国来说,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增长点,将带动我国钢铁、机械、有色、造船、石化、轻纺等多个工业体系部门的发展。因此,把海洋油气事业发展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产业特点:中国海洋油气业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70年代末,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海洋油气率先实行对外开放。1982年初,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支持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发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经过半个世纪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自营勘探开发,海洋油气业在对外开放和自我改革完善中不断发展壮大。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不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正处于关键的战略储备期,这些企业在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海洋油气装备建造业是上佳的战略选择之一。因为海洋工程产业是一个既符合中国企业当前比较优势,又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与企业有着很强的匹配度。
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行业在深水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技术,各种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FPSO、FSO、海洋工程特种船等逐渐得到国际市场认可。
国家政策环境:海洋油气装备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属于装备领域较为高端的产品。同时,它又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大,对整个船舶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都有带动作用。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海洋油气装备市场专项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海洋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假如我国能够占到30%,投入500亿,将有1000多亿人民币的产值量,把配套算进去就是1500-2000亿,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培育,使我国在国际主流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国家能源需求不断增强,海洋油气开发逐渐转向东海、南海等海域,海洋油气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海洋油气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专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此外,南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已批复广东省落实“以陆地为支撑,以岛屿为基点,着力推进南海深海工程,加快南海油气等战略资源和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提高南海执法保障能力”的开发策略。深圳的地缘优势和油气服务基础优势将愈加突出,海洋油气装备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将加快向深水化、大型化、海底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国内产业环境: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我国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国家政策鼓励下,特别是从2004年4月起,国务院宣布打破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海陆分界线,允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赴海上采油,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全部下海,拓宽了海洋油气业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洋油气业增加值也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海洋油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3%。
2014-2018年中国海洋油气产业增加值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目前全球油气的40%来自海洋,而我国海洋油气的产量只占到26%。因此,我国海洋油气开发仍处于早中期阶段,产业潜力较大,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列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海洋油气开发战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实施。2018年我国海洋天然气产量达到15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2%;海洋原油产量4807万吨,比上年下降1.6%。
2014-2018年中国海洋原油产量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为深水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包括中国南海、澳大利亚西部、东南亚、东非、地中海、北海及陆上丝绸之路里海、中东波斯湾,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为建设海洋能源保障网络提供资源基础,也为提升海洋工程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十个领域提出了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