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背景轨道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铁路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网络,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国家战略、经济物资的运输,还承担着客运运输职能,在促进我国资源输送、加强经济区域交流、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轨道工程装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评估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轨道交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根据国家铁路局铁道统计公报,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经历了飞快的增长,从 2011 年的 9.3 万公里增长至 2019 年的 13.9 万公里,复合增长率 5.15%,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数由 2011 年的 0.6 万公里增长至 2019 年的 3.5 万公里,复合增长率达 24.66%。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 2019 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我国城市轨道运营线路里程从 2011 年的 1,713 公里增长为 2019 年的 6,736 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 21.60%。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轨道交通发展仍将面临良好的机遇:首先,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衡,而铁路具有运能大、运输成本低、绿色环保、占地少、受气候影响相对较低等特点,发展铁路运输非常适宜。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按国土面积计算的铁路网密度和按人口计算的铁路密度仍低。路网数量相对较少、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中西部铁路需要加快发展。
其次,我国经济增速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一定水平,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需求将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虽然近年来我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但轨道交通运输供给总体上仍然偏紧,促进轨道交通运输快速增长的基本因素将不会改变。
第三,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与《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未来几年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为轨道交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第四,从世界范围看,交通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总排放中占比较大,发展轨道交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加快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在我国大力拓展和升级现有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背景下,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养路机械、轨道车辆与接触网作业车等装备产品已全面覆盖国内轨道交通网络,为国内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势必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大型养路机械: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铁路养护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我国以小型养路机械为主。我国相继成功研制了捣固镐、清筛机、钢轨打磨等小型养路机械,取代了大部分手工作业,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较好地满足当时的铁路维护要求。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铁路系统高速发展,铁路运输密度显著提高,小型养路机械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发展要求,而同一时期,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铁路发达国家,大型养路机械已成为铁路养护的主要作业手段,且产品质量与使用性能均达到较高水平。我国借鉴国外铁路发展经验,立足国内实际,确立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再创新”的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方针。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企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捣固、清筛、稳定、配砟、物料运输、焊轨车等系列大型养路机械产品的国产化,产品服务于全国大部分铁路线路的维护使用。
目前,我国大型养路机械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主型机械齐全,附属设备配套产品性能基本满足我国铁路线路的维护使用,同时国内一些龙头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还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向其他国家提供优质产品,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大型养路机械的技术进步为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大型养路机械被寄予更高的要求,产品性能存在进一步改善、提升的空间。目前,传统的大型养路机械还存在部分作业盲区,桥梁、隧道、道岔等特殊线路养护难度大,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更高标准的无砟线路维护和保养技术,高速铁路扣件拆除、道岔大部件更换、桥隧清筛等高效、智能化新产品将是未来主要研制方向。
3、轨道车辆最早的轨道车由汽车改装而成,驾驶室没有换向装置,需使用转盘下道完成换向。20 世纪 60 年代初,出现了长江型轨道车,发动机是汽油机,只能在一端驾驶。60 年代中期,出现了采用解放牌汽油发动机的木棚车,仍然是只能在一端驾驶,但已有换向装置。60 年代末期,从前苏联引进的木棚轨道车开始使用,采用汽油发动机,配置有换向装置和双传动装置,发动机和操纵装置安装在车辆的中部,驾驶座可以实现 360 度转向。20 世纪 70 年代,能进行双向操纵,具有双传动装置的铁棚轨道车投入使用。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四轴带转向架的轨车开始投入使用。随后又出现了更大功率的轨道车,传动方式也从单一的机械传动发展到机械传动、液力传动、电传动三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量的需求越来越大,铁路列车密度不断加大,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钢轨、轨枕重型化已成为新建线路的主要选择。使用环境的改变,作业工况也日趋复杂,对轨道车的性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要求运行时占用区间时间更短、牵引吨位更大、运行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新的轨道车将采用功率更大、燃油经济性更好、废气排放标准更高的环保型发动机;所选用的零部件使用寿命更长、故障率更低;传动方式也将更多地采用液力传动和电传动,实现装机功率和传动方式的合理匹配,使发动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挥最大效率;实现电磁阀和电控阀控制,使控制自动、准确;安全设施更完善,操作更简单,安全性能更好;司乘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不断提高,运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4、接触网作业车:我国接触网作业车的发展在我国电气化铁路现代化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现代化的牵引供电设备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施工和维修手段,大力发展牵引供电接触网施工和检修机械,实现作业机具现代化,是保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质量的根本措施。
80 年代中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接触网检修作业车,随后国内有关厂家也研制出类似的作业车,使我国接触网上部工程摆脱了靠人拉、肩抗、梯车手工作业的状态,步入机械施工时代。作业车的采用为全面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缩短工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使接触网施工安全得到根本改观。但当时由于发动机功率小,行驶速度慢;传动方式单一,无法做到“高速行驶、低速作业”,存在车辆型号复杂、零部件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国产作业车在性能、质量、标准上与国外作业车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接触网作业车市场调查分析与投资战略分析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接触网检修作业车部分车型可实现“高速行驶、低速作业”,降低了接触网作业检修难度,也可在带电或不带电的情况下,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对接触网绝缘子进行冲洗作业。我国部分企业亦研制出恒张力放线装置,可同时收放承力索和接触导线,较大程度提高了接触网施工质量,技术差距与国外相比已有所减小。
随着国铁集团高铁基础设施运维组织管理部门改革的推进,为满足工电供一体化综合维修需求,针对目前铁路作业形式单一、耗时长,无法满足“天窗”修、集中修的问题,需研制适用于线路、隧道、桥梁、弓网等检测、测量、施工作业的系统及技术,并通过整车系统集成,形成综合检测作业车、多功能检修作业车、高精度测量车等系列产品,以适应快速高效、多跨度、全方位、集中作业的要求。
5、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轨道工程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增量市场需求,即因轨道交通行业每年新增营运里程而带来的市场需求,该类需求主要包括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入运营后,铁路运营单位或地铁公司进行轨道工程装备的配备;二是存量市场需求,即因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原有的轨道工程装备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设备老旧、效能降低或设备毁坏而产生的更新和升级换代需求。
2011-2019 年度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及变动分析
年度 |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
城轨交通投资完成额 |
||
金额(亿元) |
增幅(%) |
金额(亿元) |
增幅(%) |
|
2011 年 |
5,906 |
- |
1,628 |
- |
2012 年 |
6,340 |
7.34 |
1,914 |
17.57 |
2013 年 |
6,657 |
5.01 |
2,165 |
13.11 |
2014 年 |
8,088 |
21.49 |
2,899 |
33.90 |
2015 年 |
8,238 |
1.85 |
3,683 |
27.04 |
2016 年 |
8,015 |
-2.71 |
3,847 |
4.45 |
2017 年 |
8,010 |
-0.06 |
4,761 |
23.77 |
2018 年 |
8,028 |
0.22 |
5,470 |
14.88 |
2019 年 |
8,029 |
0.01 |
5,959 |
8.94 |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从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来看,铁路发展早、运营规模大,虽投资规模增长幅度趋于平缓,但投资规模基数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增幅超过同期的铁路投资。总体来看,每年轨道交通合计投资额处于不断上涨的趋势,这将有利于轨道工程装备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