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是融合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的综合技术。康复机器人是辅助人体完成肢体动作,实现助残行走、康复治疗、负重行走、减轻劳动强度等功能的一种医用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的下游市场可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可穿戴设备“,在应用技术突破后的市场需求量巨大,未来几年产业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医用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0-2026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前景预测报告》
国务院法制办于2015年7月发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各级政府应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支付医疗费用,镇江社保已表示将为肢体、视力残疾人和0-6岁听力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提供医保报销,包括小腿假肢、大腿假肢、矫形器、儿童助听器、电子耳蜗、眼镜式助视器等。老年康复护理器具每年的销售份额中,药店和医疗器械专营店各占50%。但医疗器械专营店无法获得医保资格,而药店也仅有少数省份的部分医保药店可以刷卡购买康复器具和家用护理器材,这一比例在整个药店销售医疗器械渠道中不足5%。日本针对于老年护理器具专门推出了介护保险,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正在酝酿中,未来有望将康复护理器械纳入报销范围。2015年9月江苏南通市通过了《关于建立基本照护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筹集标准暂定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个人缴纳每人30元、医保统筹基金筹集每人30元、政府补助每人40元,报销比例50%-60%。 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中我国残疾人总数达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占比29%位居首位。全国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2181个,仅对36.7万肢体残疾者实施康复训练,占比不足2%。由于中风、车祸导致的截瘫病人大幅上升,预计下肢残疾的数量远超过上肢。假设下肢残疾占比70%、其中5%的患者使用外骨骼机器人,每台国产价按10万计算,市场空间高达865.2亿。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前景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8亿,占总人口数的10.1%,其中失能老人近4000万。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已基本明确,居家养老是主流趋势,较低的老年抚养比、护工短缺影响了失能老人正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残疾人和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在劳动力不足、人力成本攀升的今天,康复机器人大有可为空间。在医疗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用于截瘫患者,中风、脊髓损伤以及脑瘫是重要的适用对象,机器外骨骼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下肢瘫痪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整体来看,我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处于供不应求阶段,这一供不应求的形势从高额的产品价格也能看出,来自ReWalk公司的进口产品价格超过40万元,而进口日本Cyberdyne的产品价格甚至超过100万元。为了加快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这一产业发展。我国国内企业也加快研发、加大投入,在国内市场上争夺竞争优势。根据数据显示,2014 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650 万美元,其预计到2021年增长到21 亿美元。将以接近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成长将相当迅速。
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热潮的推动作用下,外骨骼式机器人等医疗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提速,市场潜力有望加速释放。不过,在一片蓝海当前的形势下,在大规模普及的过程中,整个市场有望实现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