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潜水泵的历史:电泵是一种泵与电机合二为一的特殊机械,5对液体做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电机,通过泵体进行能量转换、实现液体能量的增加。运行时,泵体和电机整体潜入水中,将地下水提取到地表的泵被称为潜水电泵。以下潜深度划分,潜水电泵可分为井用潜水泵、作业面潜水泵。作业面潜水泵运行于水面下方,井用潜水泵则运行于更深的区域。
1904年,即在离心泵问世后的200年,美国的ByronJackson公司首次成功设计、制造了卧式连接的潜水电泵和潜水电机,可视作现代潜水电泵的开端。1928年,该公司发明了直接连接的立式潜水电泵,是现代井用潜水电泵的最初形式。1929年,德国的Pleuger在柏林也研制成功了这种特殊的液体传输机械;1930年,以其命名的Pleuger潜水电泵应用于柏林地下铁道中降低地下水位,又被柏林市政当局用于提升日常饮用水。从此,潜水电泵这一革新产品吸引了许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并在许多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设计、结构、材料、电机等方面的不断改进,井用潜水泵逐步广泛应用于生活供水(包括农村用水、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2、潜水泵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工业发展对井用潜水泵的需求越来越多,诞生了一批专营井用潜水泵制造的企业,初步奠定了我国井用潜水泵工业的制造基础。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井用潜水泵产业进入乡镇泵制造业蓬勃发展时期,私营井用潜水泵企业成为我国水泵行业的生力军。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井用潜水泵行业开始步入稳定发展期。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井用潜水泵生产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了完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生产基地。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潜水泵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3、井用潜水泵行业的发展背景:
(1)人类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地球上的水资源绝大部分以咸水分布在海洋中,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稀缺。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0年粮食及农业状况》,全球有32亿生活在农业地区的人口面临着严重到非常严重的水资源不足或短缺问题,其中12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1/6)生活在极端缺水的农业地区。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过去的二十年间,人均年淡水可供量减少了20%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污染问题愈发凸显。根据《中国2004-2015年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数据分析》数据,从2004年到2015年期间,我国共发生109起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14,970人因突发污染入院治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0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因全球水体温度升高、水中溶解氧减少及淡水水体自净化能力降低等因素,全球水资源质量将进一步下降。
(2)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贮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土壤和岩石空隙中的自然水,而狭义的地下水则指饱和带(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在饱水带中,根据含水层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是指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恢复,一般埋深不大,便于开采,是主要地下水开采水源。
地下水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成为生活用水、农业灌溉以及工矿业生产的重要水源,特别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地表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
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尊重地下水资源特性,制定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方案的前提下,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平衡补给机制可使其实现长期持续利用,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地下水结构图
(3)井用潜水泵提取地下水的优势:由于全球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深,因此钻取深井并配备高扬程的取水设备是提取优质地下水源的理想解决方案。井用潜水泵具有径向尺寸小、扬程高、潜水深、效率高等优点,相较于小型水泵、陆上泵,特别适合深井提水,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深井提水设备。另一方面,随着机械钻井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人力打井方式逐步被替代,深井钻取更为便捷,也为井用潜水泵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综上,水资源短缺、用水量需求量增加、地下水的合理利用、钻井方式的升级及深井取水的客观需求,均为井用潜水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井用潜水泵市场需求情况:井用潜水泵是高效的提水设备,通过将水从低处运送到高处,既可用于供水,也可用于排水。目前,井用潜水泵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建筑建设及地质勘查等场景。
(1)生活及生产供水:井用潜水泵是抽取地下水的主要设备,地下水资源储备及人类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对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构成直接影响。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灌溉水、地下水人工补给等。其中,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是主要来源。在合理开采的情况下,地下水的消耗和补给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受季节和多年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且较不容易受到破坏。在世界许多地区,地下水和含水层的储水量最大,通常比地表水储水量大几个数量级。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热带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压力。在全球范围内,预计干旱区面积将显著扩张。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发布的《2019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2020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显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变化等因素,全球用水量每年增长1%。到2050年,全球需水量预计还将保持同样的增速,相比目前用水量将增加20-30%,主要原因归咎于工业和生活用水增加。
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191.5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934.2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占全国供水量的比例为15.51%。2019年,全国用水量与供水量相同,均为6,021.20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871.70亿立方米;2015-2019年,我国全国用水量小幅下降,但生活用水量逐年持续上升,2019年较2015年增长了9.87%;生活用水占比逐年持续上升,截至2019年已升至14.50%。在世界范围内,生活用水也呈上升趋势。未来,井用潜水泵在生活供水领域的应用有较好的市场空间及发展。
(2)农业灌溉:我国80年代潜水电泵迅速发展主要是用于农村灌溉,发展至今,井用潜水泵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和喷灌,也是旱地农业的一个重要农业机械产品。
我国农业及农业灌溉的发展情况,是井用潜水泵市场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进一步的带动了国内各种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农业灌溉面积逐年较快增长。我国农业总产值2015年为54,205.34亿元,至2019年达到66,066.45亿元,增长了21.88%。我国农业灌溉面积2015年为65,872.60千公顷,至2019年为68,678.60千公顷,增长了4.26%。在农业总产值、农业灌溉面积增长的同时,我国农业也面临着干旱灾害的问题。水利部于2015-2018年发布的各年度《中国水旱灾害公报》显示,我国作物受旱面积(指由于降水少,河川径流及其他水源短缺,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的耕地面积;同一块耕地一季作物多次受旱,只计最严重的1次;同一块耕地一年内多季作物受旱,累计各季作物受旱面积)2015年为10,067.05千公顷、占当年农业灌溉面积的15.28%,至2019年为16,085.87千公顷、占当年农业灌溉面积的23.56%,作物受旱面积占比增幅较大。
水利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比例为61.20%,是占比最大的用水领域。农业用水由灌溉用水和林牧渔业等用水构成,其中灌溉用水约占91%。15农业水资源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因素,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排灌机械涉及灌溉、排涝、防洪以及供水等农业和水利关键环节,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防治洪涝灾害的重要机械装备,也是促进农村水利化进程、缓解国家水资源矛盾及改善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等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装备。
考虑到井用潜水泵在农业灌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其在旱地农业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未来,井用潜水泵在该领域的应用具备较好的市场空间及发展。
(3)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指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运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等地质勘查方法,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查的业务范围包括以找矿为核心的传统地质勘探工作,及工程勘察与施工、矿业权转让及开发。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排水作为重要一环在多数地质勘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以矿山开采为例,矿山排水直接关乎整个开采环境的稳定性及安全性。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为993.40亿元,较上年增长22.60%。随着我国地质勘查的持续发展,井用潜水泵在该领域的应用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5、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业生产灌溉、农村建设用水和农民生活取水均离不开水泵支持。鉴于我国国情特点,国家始终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持农业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逐年增加,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快农业发展及农村供水体系的完善,促进了水泵行业的整体发展。
(2)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助力井用潜水泵的普及和利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较2019年增长4.7%。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较2019年增长6.9%。井用潜水泵在深井取水方面有较强的性能优势,但价格相对较高。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广大农村及贫困地区收入的快速增长及消费水平的提升,将有利于井用潜水泵的普及及对其他类型水泵的替代,收入的增长也使得居民有更强的支付能力去选择更优质的产品。
(3)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发展方针。近年来,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亟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基于此背景,我国水泵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水泵制造从传统的单体制造生产线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转变。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水泵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金属合金、橡胶制品、陶瓷制品等新材料的应用,有效的增强了水泵部件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性能。
随着我国不断向制造强国迈进,水泵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步转变,整体产业的升级使得行业内具有一定研发实力和生产规模、制造水平领先的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推动水泵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4)自然环境变化催生需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近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台风、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要闻》显示,2019年我国相继发生冬春旱、夏秋冬旱两次阶段性和区域性干旱过程。2019年2月至5月,东北地区遭遇春旱,云南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现冬春旱;5月至8月,江淮黄淮等地温高少雨,其中山西、河南等地旱情较重,出现阶段性夏伏旱;7月下旬以来,湖北东部、湖南中东部、江西大部、安徽南部、福建中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同时上述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造成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发生近40年来最为严重的伏秋连旱。频发的旱情,使得对我国部分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促进水泵需求量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及取水难度的增大,水泵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调整,原本对陆上泵、小型潜水电泵等的需求,将逐步向井用潜水泵转化。
2、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国水泵生产企业众多,行业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部分小企业因缺乏竞争力,通过投放劣质产品、低价倾销、恶意竞争等方式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口碑,不利于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步。
(2)行业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井用潜水泵领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存在着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甚至完全无自主研发能力等问题。与国际先进水泵制造企业相比,我国水泵行业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但随着行业内领先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工艺水平地提升并逐步参与国际竞争,行业整体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3)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上升: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铜、不锈钢、硅钢等井用潜水泵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上半年仍处于高位,未来走势难以预测。此外,国内劳动力用工成本呈上升趋势,水泵行业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增加了生产成本。以上客观情况对行业内企业的成本控制、采购管理及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