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视听信息技术行业概览:视听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视频、音频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呈现的一系列技术。数字视听信息技术则主要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视频、音频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呈现的一系列技术。与采用模拟信号的模拟技术相比,数字化技术从节目摄制、编辑、播出、传输到接收均是采用经量化、编码、压缩后的数字信号,具有传输无损失、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频谱资源利用充分、传输效果好、便于控制和管理、可提供全新交互式业务及个性化服务等优点,大大拓展了视听产业的市场广度及深度。
目前数字视听信息技术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文艺展示、科研教学、会议交流、监控指挥、军事培训、工业设计与制造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成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信息传输及呈现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数字视听信息技术根据应用领域可划分为传媒视听信息技术和专业视听信息技术。其中,传媒视听信息技术行业是指为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等传媒领域用户提供采集、处理、传输、呈现视听信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领域,该领域最终用户包括各级广电局、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广电运营商、IPTV运营商等。专业视听信息技术行业则是指由广播电视技术与专业领域应用需求融合发展而来,主要为酒店、学校等专业场景下客户提供采集、处理、传输、呈现视听信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领域,此领域的最终客户包括酒店、学校、船舶、医院、社区、体育场馆等。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2版)》
2、主营业务细分市场发展概况:
(1)传媒视听信息技术市场:传媒视听是相对于纸质、文字性媒体而言的概念,是通过对人的视、听觉感官综合作用的传媒形态,具体可分为广播电视媒体领域与网络视听新媒体领域。
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领域的主要客户主体包括广电局、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广电运营商等。网络视听是广播电视技术在互联网技术变革下的延伸,主要体现为视听内容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视听信息技术领域的主要客户主体包括IPTV运营商等。
总的来说,传媒视听信息技术均属于传媒领域对视频及音频信息的处理及传输,目前较具代表性的应用场景为数字电视领域和应急广播领域,两者融合了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的特征和优势。
①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视频、音频等信号进行处理、传输、接收后,供用户进行播放的电视系统,其工作原理具体如下图所示:
按照传输方式不同,数字电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特点如下:
我国城市和大部分近郊农村以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为主;偏远地区主要以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为主。数字电视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决策部署,具有传递国家声音、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等重要作用,是党和国家一直重点投资建设的领域。
技术进步和迭代是带动我国数字电视领域投资的一大主线。我国从2004年开始部署模数转换,并于2015年末初步完成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同一时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也基本完成模数转换。从2015年开始,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并预计于2020年底关闭地面模拟电视信号。伴随着模数转换的基本完成,为满足人们对高画质的需求,高清技术开始逐渐普及,带动了数字电视高清化领域的投资。自2020年至2022年,我国将全面实施高清化,逐步关停标清频道,大力投资4K超高清频道建设,行业正在加速向全面高清、超高清化演进。总的来说,人们不断追求更好的视听体验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带动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
目前,数字电视技术已进入新一代技术迭代期,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行业将迎来模数转换后的新一轮大发展,编码器、发射机等相关产品的存量替换、更新升级需求将逐步释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A.较庞大的存量设备更新需求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从国内市场看,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底,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3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9%。全国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约4.8万家,其中,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2,543家,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约3.7万家。从海外市场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均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数字电视的建设,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基本完成数字化转换。由于海外市场数字电视网络多由市场私营企业投资建设,其运营商数量规模十分庞大。以印度为例,受民族众多、语言复杂、生活习惯等影响,印度电视行业十分发达。根据印度电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印度拥有超过900个私人电视频道、近14万家独立有线电视运营商、超过2亿家庭用户。国内和国际的传媒视听机构均因数字电视建设拥有了数量较庞大的数字视听设备,上述设备使用寿命正在陆续到期,存在存量更新换代的需求。
B.700M移频落地在即,数字视听基础设施迎来新一轮建设潮:2019年6月,中国广电正式获得5G运营牌照,进入移动通信网络市场。中国广电在5G建设运营方面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拥有700MHz频段属于“黄金”频率资源。700MHz频段具有信号传播损耗低、覆盖广、穿透力强、组网成本低等优势。同时,由于700MHz频段覆盖范围广,所需基站数量少,大大减轻了基站建设成本,且700MHz频段绕射能力强,信号传输损耗小,运营能耗低,十分适合物联网部署。2020年3月,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3GPP)正式将中国广电700MHz频段技术提案列入了5G国际标准,成为全球首个5G低频段(Sub-1GHz)大带宽5G国际标准,意味着5G700MHz产业链进入加速发展期。
但是,我国700MHz频段此前已被地面发射系统及移动电视发射系统占用,中国广电建设5G的首要工作便是清理上述频谱资源,将700MHz频段全部让渡给5G网络专用。广电总局已于2020年1月印发《全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将原用于广播电视业务的702-798MHz频段频率使用规划调整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其核心原则是满足标清、高清、超高清和移动电视业务需求,满足全国、省、地市、县域四级覆盖,兼顾已批复的地面数字电视频率。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工作人员的初步估计,整个移频工程投资或超过百亿元,将带来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的大规模调整、替换和更新。
C.新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量市场需求:从国内市场看,我国超高清建设将大大提速,高清化率的提升也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根据《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高清电视频道共750个,超高清频道仅6个,新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制作比例分别达到49.6%、35.2%和45.2%。根据工信部、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到2022年,国内4K频道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实现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超过3万小时/年,超高清视频用户数达到2亿。
从海外市场看,根据IHS估算,2021年欧洲、日本及北美将分别拥有22个、6个、16个4K超高清频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超高清视频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对于超高清视频技术的视听技术产品需求正在逐渐显现。发展中国家受政治、经济、体制、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其产业基础发展较为薄弱,数字化转换仍未最终完成,需要较大的投入方能完成数字电视的全面普及,南亚市场、非洲市场、东盟市场、拉丁美洲市场均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和业务机务。以非洲市场为例,根据DigitalTVResearch的研究,非洲地区预计将在2020年至2026年间增加1,700多万付费电视用户,使付费电视用户总数达到5,100万户,付费电视用户的增加能够带动相关数字视听信息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
未来几年,高清、超高清节目将不断增加,将给数字视听信息技术产品带来较大的增量市场需求。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我国将推动高标清同播向高清化发展,缩短同播过渡期,逐步关停标清频道。推动有条件的广播电视台在不增加现有频道的基础上,开播4K频道,开展8K制播试验,服务重大活动、综艺和体育赛事等。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版)》,预计2022年国内超高清视频编码设备销售收入将达119亿元,出口40亿元。
②应急广播: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公共危机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利用各种通信网络,在第一时间内将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共安全讯息及政策措施传递至民众,具有公信力强、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被动性接收、时效性强、日常信息及应急信息相结合等特点。根据我国应急广播的建设规划,未来“中央-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六级国家应急广播体制系统建设完成后的运行原理总体如下图所示:
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应急广播系统从政府各个部门取得应急信息,先在管理平台进行制作播发,根据应急信息的等级和确定发布的范围,生成调度方案后发布到传输覆盖网,再与当地的技术手段进行适配,自动插入视频或音频,或自动切换,使各类接收终端接收到音、视频应急节目及文本信息。
在应急广播平台方面,目前主要建设主体为国内各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尚未建立起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在传输覆盖网方面,广播电视覆盖网具有调度灵活、接受简便、传播快速的特点,并拥有点对面传播的独特优势,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应急信息传播方式,也是国内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主要依赖的传输方式。在接收终端方面,目前应急广播建设的主要的内容为扩大机、收扩机、音柱等智能终端,其他接收终端的配套正在完善中。应急广播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传媒视听领域重点投资内容,主要由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广电局、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广电运营商等负责招标建设,基于现有的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电视、互联网电视多种方式协同配合的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升级改造。
总的来说,我国应急广播建设起步较晚,尚未完全建立起用于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传输发布的应急广播系统,难以满足公共突发事件频发、多发形势下的应急信息发布需求,总体仍处于较早期的建设期。以四川省为例,根据人民网报道,四川作为国内应急广播建设时间最早、建设进度最完备的省份之一,截至2020年仍有90%的市、42%的县尚待建设应急广播系统。
在未来几年,广电总局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全国应急广播建设给予支持,也将进一步加强指导全国各地广电部门争取本级财政投入,大力完善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和传输覆盖系统,扩大覆盖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应急能力,以更好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
综上,应急广播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驱动因素:
A.应急广播作用突出,市场前景广阔: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率高、损失严重,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的统计,近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超过千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15.4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9万亿元。201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件既紧迫又长期的任务,并对应急管理建设提出了高质量、高标准、大范围等要求。
2020年初,我国爆发了全国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投入使用的应急广播系统实现了信息发布、舆论引导、遏制谣言、提振信心、维护稳定、组织救援等多种功能。例如湖北省启用了各县、镇、乡、村的28万多只应急广播终端提供应急广播服务,24小时不断提醒民众注意严格的防疫,对疫情传播的预防与控制起到了突出作用。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曾多次对应急广播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宣传报道,各地政府均加大了应急广播投资建设力度。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应急广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例如四川“4·20”芦山地震、“6·17”长宁地震、雅安洪涝灾害、森林草原防火发生后,应急广播均发挥了紧急疏散群众和提前预警的重要作用。此外,各地广电局还利用应急广播系统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宣传,安排组织用乡村土语播出脱贫攻坚知识,为偏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致富科普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综上,应急广播系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灾害预警、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应急广播作为一种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被动性接收、时效性强、受众精准的应急通信系统,在发生公共突发事件时,对于发布政令信息、稳定社会秩序、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急广播的建设已愈发受到政府重视,是响应习总书记强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前景广阔。
B.国家政策支持应急广播大范围建设,总体投资规模较大:我国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采取国家、省、市、县4级共同投入的模式。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加大,2018-2020年共计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8亿元,对全国443个县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给予支持,其中,2020年财政部提前下达资金8.32亿元,支持197个县加快建设进度。2020年3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平稳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扩大基层应急广播建设补助范围,积极推动地方各级广电部门建设完善本级应急广播平台和传输覆盖系统。
根据贵州省2019年公开的《贵州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贵州省拟搭建1个省级平台、10个市级平台、88个县级平台,应急广播建设资金约7.16亿元。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通知》,截至2020年,湖南省为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24亿元,未来还将持续升级改造,补点完善应急广播终端,构建应急广播信号综合传输覆盖网络。截至2020年,四川省整体投入超过10亿元建设应急广播平台,搭建了包括一个省级平台、21个市级平台、183个县级平台,目前已进入新一轮智能化应急广播系统的改造建设之中。
根据中国民政部数据,中国截至2019年末共有超过2,800个县级行政区。按照经验数据,我国平均每个县的应急广播建设投入在400万元左右,若按照每个县级行政区均建设一套应急广播系统测算,则全国仅县级行政区的应急广播建设总投入需求便可达到超过110亿元。若根据上述各省总的投资规模,假设各省应急广播建设投入平均规模为6亿元,不考虑四个直辖市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则全国28个省、自治区的应急广播建设总体投资规模合计超过150亿元。此外,由于应急广播终端长期暴露在室外,自然寿命仅有3-5年,若未来全国统一调度的应急广播建设完成后,每年仅存量更新、补点的市场需求规模亦比较可观。
C.应急广播将与其他部门协同融合,应用场景扩大: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应急广播系统的用途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也暴露了建设范围覆盖不足、与其他部门联动效果较差、应急信息内容贫乏等问题。2020年11月,广电总局联合应急管理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明确推动将应急广播纳入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框架,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应急广播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职能和作用,应急广播的建设将从广电总局单独推动建设变为广电总局与应急管理部联合推动,市场参与主体将更趋多元化。
未来几年,我国将结合本次疫情传播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逐步建立“中央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六级国家应急广播体制,并牵头整合各地气象、水利、交通、地质、环保等部门的信息源,联动发布气象预警、洪水预警、干旱预警、地震预警及速报、海洋灾害预警、森林火险预警、空气质量实时数据播报、交通信息速报等预警和实时信息,最终建设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分类型、分级别、分区域、分群体的有效精准传播。
D.应急广播覆盖网将一步扩大,城镇地区将成为建设重点:我国目前已建立的应急广播系统,主要受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大部分属于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和城镇地区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投入建设。根据北京广电局公开信息,北京计划自2020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市、区、乡镇、村四级贯通的全市应急广播系统。未来,城镇地区中人口密集、流动频繁的区域迫切需要应急信息宣传、政策传达、自然灾害及公共事件预警通知等服务,将会加快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尤其是学校、社区、医院、公园、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产业园区、大型展馆等应用场景。
目前,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除了得到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之外,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投入,例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大型运营商已经开始推广应急广播在城镇地区的建设布局,并已取得一定的试点效果。根据2020年11月广电总局联合应急管理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202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上下贯通、综合覆盖、平战结合、安全可靠的“中央-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六级应急广播体系,应急广播在城市、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基层应急广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省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全部建成,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