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更多+
(1)行业基本概述:非标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属于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行业的一个分支。主要生产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和核电军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核心设备及相关大型重型装置,其发展与下游行业的需求密切相关。
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压力容器行业的主要技术和部分设备主要来自于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引进、吸收和消化,特别是在大型化、成套化、高端产品方面,国内研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开发脱节,为客户提供成套服务的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压力容器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和生产技术已经处于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保有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已经成为压力容器制造大国。并且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众多方面已经实现全面提升,高端、重型压力容器设备已基本不再依赖进口,部分技术难度高、制造工艺复杂的关键核心设备已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实现了国产化,甚至少数产品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并进入国际市场。
(2)行业周期特点:现阶段压力容器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出的特点为:全国持证制造企业数量众多,有数千家,规模小大参差不齐,行业集中度低,重大装备研发、建造力量分散。中低端的设备制造能力过剩较严重,而高端市场受资金、技术的限制,制造能力相对不足。在中低端市场,许多生产厂家,在行业形势比较好时加大扩张,采取盲目抢单和非理性压价等手段来获取营销订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得不练好内功,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当前随着下游客户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升级,由低价竞争转变为更加关注品质效能优势,下游的产业整合也带动了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向大型化、安全可靠,高效节能、低碳环保、业务一体化、模块化等方向发展,对压力容器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拥有先进技术、市场和规模的实力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市场规模大,生产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低、竞争充分,目前不存在少数几家市场独大、或几分天下的局面。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端产品制造却受到资金及技术水平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下游炼油、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优化。下游客户更加关注产品品质、效能及服务等,对行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价为王”的竞争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而拥有先进技术、良好市场、规模以及品牌的优质实力企业则通过优胜劣汰取得了更好的发展良机。
(4)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从全球经济形势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一批重大改革和稳增长的宏观政策措施先后密集出台,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经济总量规模稳定持续扩大,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亮点。经济增长中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叠加形成。2022年,按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尽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是预计2022年的整体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
(5)行业发展机遇分析:为推动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近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鼓励发展和优惠政策,从《国务院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等系列政策,使公司所处的压力容器装备制造行业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确保了压力容器设备制造业的呈现稳中有升的运行局面。
当前,我国炼油、化工、核电等领域行业项目投资建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对安全、绿色、环保要求的持续升级,下游的炼油、化工等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对压力容器设备性能与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给压力容器装备制造带来更多机遇,促进压力容器装备制造厂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推动压力容器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研发和应用,带动了大型高端压力容器装备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并且在“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新能源、环保、核电等战略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相应对压力容器过程装备的市场需求明细增长,为压力容器设备市场相关多元化持续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带来更广阔市场机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全球及中国非标压力容器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3版)》
(6)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所处行业总体现状: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其关键核心设备是各类重型、大型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化、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核电军工、环保等领域。在国家各种鼓励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使公司所处的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并且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阶段已经处于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已经实现全面提升,高端、重型压力容器设备已基本不再依赖进口,部分技术难度高、制造工艺复杂的关键核心设备已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实现了国产化,甚至少数产品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并进入国际市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欠缺、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开发脱节等差距。
当前阶段,国家提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有机融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但应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我国富煤的资源优势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释放先进产能,石油作为基础性能源和化工原材料难以替代的地位仍将维持增产上储;实施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将不断促进氢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2)炼油装备行业:当前,全球炼油行业正进入一个由“大规模、现代化、低成本、高效低碳”主导的整合时代。报告期内,炼油行业新建与整合并存,国内炼厂迎来检修大年,但中国炼油行业产能仍呈现继续扩张趋势,特别是大型民营炼化的纷纷崛起改变了国内炼化产能格局,独立炼厂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国内炼厂中占比不断加大,国内成品油产量同比回升,国内市场供应依旧充裕。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加大防范炼化行业产能过剩风险的背景下,关闭小产能炼厂或整合转型将是未来国内炼油行业发展的两大方向。
截至2019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达到8.6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位,预测我国2025年炼油能力将升至10.2亿吨/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炼油实力持续提升,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炼油行业新建与整合并存的状态将继续延续,产能或将进一步释放,相应将为上游设备供应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3)煤化工装备行业: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根据行业相关报道,截止至2020年年底,煤制油的产能为1206万吨/年;煤制天然气的产能为90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的产能为1632万吨/年;煤制乙二醇的产能为841万吨/年;焦炭的产能为6.08亿吨/年。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充分发挥煤炭的工业原料功能,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着力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预计到2025年中国煤制油的产能为12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的产能为150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的产能为15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的产能为800万吨/年;焦炭的产能为6.3亿吨/年,未来煤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空间依然可观。
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推动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将是煤化工行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将带来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也将为煤化工装备制造业迎来转型升级良机。
4)核电装备行业:我国核电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核电设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国内厂商的核电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的国产化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公司参与的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也在报告期内成功并网发电。自2019年核电项目重启后,多个核电新项目的陆续获准建设标志着核电项目建设核准批复进入常态化,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各类新能源蓬勃发展,以及地缘格局复杂变动等因素引发能源危机,或将进一步激发世界范围内核电产业更大发展,预计未来我国的核电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当前阶段,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1-12月全国核电运行情况,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3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4646.95MWe(额定装机容量),2021年1-12月全国共有4台核电机组首次装料。2021年1-1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81121.8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02%,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17%;累计上网电量为3820.84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44%。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40年全球核电量将增长约46%,净增长的93%来自于中国和印度。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和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的《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建议核电发展应该保持稳定的节奏。经测算,2030年、2035年核电要分别达到1.3亿千瓦、1.7亿千瓦的规模,2030年之前,每年将需保持6台左右的开工规模,核电行业政策利好将带动核电装备制造市场的不断发展。总体来讲,我国压力容器过程装备制造业主要呈现出向大型化、高效节能、低碳环保、业务一体化、模块化等方向发展。
1、向大型化、国产化方向发展。随着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管理的成熟化,加之国家对石化行业相关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实施,促进了炼油、化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促使压力容器产品结构向特种大型化、国产化方向发展,
2、向高效节能、绿色化方向发展。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颁布一系列针对节能减排支持政策,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指出“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中国石化发布的《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炼化行业将进入新增产能全面释放、竞争白热化时期,也是行业整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企业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将基本完成,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化压力容器设备将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3、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模块化是能源化工工程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压力容器过程装备行业生产的趋势。由于压力容器装备主要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冷却和储存等生产工艺流程,且各工艺流程反应设备的装配较为复杂。近年来,压力容器装备的自动化和集成化成为行业趋势,要求从开始进料、反应、出料均能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反应物及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尤其是在地理、工程施工条件复杂的环境中,要不断提高装备的集成化程度、降低现场作业成本。模块化、集成化将成为未来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4、趋向于业务一体化。随着炼油、化工等下游客户对生产环节要求的细化,压力容器的许多业务都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压力容器的生产将逐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趋向于业务一体化,即压力容器生产厂商既可以作为业务的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也可以作为分包商进行特定压力容器的生产。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指出“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未来,业务一体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压力容器制造商将逐渐由单一产品制造商向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工程化、整合化迈进。
5、压力容器通用化和行业标准国际化。通用化与行业标准国际化意味着互换性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日常维护与后勤保障,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和制造成本。从世界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出口大国的实践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化的工程公司可以带动本国压力容器行业的发展和标准的国际化认可,获得更大的国际发言权和相应的经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