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数据系统、专业顾问团队为各领域企业、机构提供专业的市场咨询及市场地位认证服务
400-1050-98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场资讯
电子政务行业政策环境研究及市场投资规模发展战略可行性预测


1、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历程: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40年的发展,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算机化阶段、互联网化阶段和“互联网+”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划分都与技术的进步和政务业务需求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分析

 

计算机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和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我国建立起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国家外贸企业信息系统和以“电子卡”“现金卡”为目标的货币电子化工程。该阶段电子政务最大特点是通过计算机代替部分人工进行数据和文档处理,政务办公逐步实现电算化。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专项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互联网化阶段:1999年1月,国务院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以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为目标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由此起步。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明确提出国家要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十二金”是包括金关、金税、金卡、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12个业务系统。2007年,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这一时期,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运用,政府把互联网网站作为政务公开和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更加注重政务业务和数据的联网。

“互联网+”阶段: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第十七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中要求: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子政务进入“互联网+”阶段,并开始向推动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改革和行政效能提升的“数字政府”方向发展。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电子政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2、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行业市场整体规模情况:2014年-2018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8%。2018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3,060亿元,同比增长9.76%,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随着我国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平稳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5,152亿元。

(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展:

①电子政务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不断完善: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2018年6月,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形成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

2019年10月,国务院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到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并强调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优化政务流程,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并提出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部分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进一步完善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该纲要“第十七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明确要求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②“新基建”将持续推进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发展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最重要的基石,是政务运行、行业管理、企业服务连接的枢纽,是政府资源配置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这一概念,至今已有多个中央级会议或文件明确表示加强“新基建”。2020年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2020年3月份召开的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均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包括5G网络和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实施在内的新基础设施。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浪潮下,新基建将进一步夯实和完善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为数字政府进一步发展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

③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7月10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世界排名不断靠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2020年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位列全球第45位,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在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中国得分为0.9059,位列全球第9位,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将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新方式、新渠道和新载体,不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根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于2021年5月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2020年,省级政府方面,

我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指数为“非常高”的地区从2016年的3个地区增加到8个地区,指数为“高”的地区从2016年的9个地区增加到18个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为“低”的地区首次为零。

④我国各级政府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9年5月31日,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家统一部署,我国3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和40余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已经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面对接,大部分省份已建成省、市、县三级以上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的整体服务、协同服务、精准服务、创新服务等方面能力显著提升,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根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截至2020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总量达8.09亿,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1.9亿,省级平台和国务院部门平台实名注册用户6.19亿,政务服务平台的认知度、体验度持续提升。此外,全国3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省本级部门6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58,240项,比2019年增加了5,267项,增幅达10%。省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从2019年的平均1,655项提升至1,820项,政府部门一体化政务服务的有效供给与企业群众需求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我国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办理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大力推进“服务事项能放在网上解决就放在网上”的工作,推动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从“线下跑”转向“网上办”。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政务服务专门品牌,如“浙里办”“赣服通”“粤省事”“北京通”等,也出现了一批宣传推广用语,如“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只进一扇门”“异地可办”“跨区通办”“掌上办”等,这些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词语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更表达了我国政府对于持续改善各项公共服务水平的承诺。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和作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和措施不断涌现。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的供给驱动,和人民群众对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内在需求,共同推动政务服务创新成为一种常态。

⑤国家层面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逐步理顺:2018年3月,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成立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将其定位为我国电子政务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构。在宏观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理顺的前提下,我国政务大数据整合共享取得重大突破,全流程一体化服务赋能作用更加凸显。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已经基本实现“网络通、数据通”的阶段性目标,全国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有效展开,且开放数据的规模大幅度拓展,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2019年,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发布1,300多个数据共享服务接口,近2,000项群众和企业办事常用数据被列入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电子政务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3、电子政务行业发展趋势:

(1)数字政府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将推动新一轮建设高潮: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这是“数字政府”在我国首次被正式提出。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该纲要“第十七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明确要求: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我国各级实体政府已经全面“上网”,“网站即政府”的理念被进一步提出和实践,数字政府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的新阶段,未来各项政务服务都将通过网站提供,实体政府将全面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数字政府扩大了电子政务的外延,除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外部事务,还包括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运行等内部事务,正实现政府事务内外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

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社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更是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办的“2020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九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32个省级单位中,部分先行省市已经全面启动数字政府的建设,有16个省级单位已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建设相关规划和方案意见,指导数字政府建设;有23个省级单位明确了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落实和推进本地数字政府建设。2021年2月18日,浙江省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发布《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浙江数字化改革。2021年3月25日,上海市委李强书记主持召开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座谈会时指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事关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

(2)公共服务仍将是当前及今后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公共服务仍将是当前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早期,其主要目标是让政府工作更高效、执法监管更精准、社会管理更有效、宏观调控更科学,从20世纪90年代的“三金”工程到后来的系列金字工程大部分都是为了监管和决策服务的,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考虑比较少,服务能力建设也比较薄弱。

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了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用户需求导向”的转变,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一站式”全流程在线服务。我国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已全部建成,“应上尽上、一网服务”的“网上办”成为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的主渠道,服务应用正在从中央和省级政府进一步向地方延伸,并逐步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

未来的政务服务亦不再仅由政府主导,数字政府建设将为政府机构提供了听取建议与了解需求的渠道,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同时,随着政府数据开放,更多应用数据融合和第三方社会服务也将成为政务服务的补充。

(3)从“服务数字化”向“数字服务化”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渠道更趋多元化:我国过往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既有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自动处理等数字化功能,也就是政务服务的“服务数字化”。我国各省级单位已经基本完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建设和数据集中,其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数据的价值、基于数据融合提供各类智能服务和实现“数字服务化”。

根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我国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相较于城市区域,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和街道、乡镇等基层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其建设和服务水平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基层政府直接面向群众,与广大老百姓的距离最近,政务服务的精细化发展推动了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随着政务集约化建设持续深入,政府对外提供政务服务的渠道也向多端多元化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类似“浙里办”“赣服通”“粤省事”“北京通”等统一品牌的政务APP、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政务服务的入口更贴近公众,完善和丰富了“一网通办”的多端服务渠道。

(4)政府将更加注重电子政务的专业化运营:我国传统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将建设重点聚集在硬件、软件层面而忽略了建设后政务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政务中台和政务云的逐步渗透,将使我国各级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复杂和困难,新的建设模式使得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当我国电子政务全面进入到“数字政府”的新阶段后,运营将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在线政务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内容。

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后,首当其冲的是政务服务的品牌和服务的推广工作,各级政府希望更多地借鉴互联网思维和电商思维,面向企业和群众在政务服务平台、政务APP、微信、支付宝、微博等多渠道做好运营和推广,并根据服务的运营数据分析和反馈,完善政务服务的品质,达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我国各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了大量政务系统和应用,沉淀了数量庞大、价值密度高的数据资源,电子政务运营从数据、内容、服务等方面都逐步走向专业化、产品化和场景化,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治理与协同,帮助政府持续提升整体运行效能,助力建设协同高效、服务精准和管理科学的数字政府。

4、电子政务技术发展前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从传统的办公电子化和业务计算机化逐步进入“互联网+”的数字政府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和技术的进步和推动相关。2019年数字政府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看出,AI机器人、区块链、数字孪生政府、数据市场、智能工作空间等是未来五到十年对政府机构影响最大的几项技术。

(1)以云计算云原生为基础的“中台架构”的发展推动政务服务转型升级:云计算的发展逐步从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向规模化应用支撑、弹性计算、分布式架构等方向发展。云原生是一种基于微服务技术、DevOps、持续交付和容器化技术的新型技术体系,它通过微服务技术的低耦合高内聚降低应用软件之间的关联度,实现持续交付和快速迭代;通过容器化技术实现服务的封装和去中心化实现应用的分布式部署和弹性能力;通过DevOps实现开发过程的敏捷化、服务快速部署和运维自动化,降低系统运维的复杂度。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及“数字政府”不断发展,政府部门不仅需要提供不中断的在线服务,还需要拥有适应需求经常变化并快速交付的能力,从而可以解决经常性的推倒重来、牵一发动全身的应用开发难点,改变政府应用建设相互割裂的“烟囱林立”、不能互联互通的现状。为满足上述需求,近年来在电子政务领域出现了“小前台、大中台”的技术发展模式,即基于云原生为基础的“中台架构”,可以更好地形成共性业务应用的复用共享和弹性伸缩能力,通过统一规范数据标准、数据接口和分布式数据服务,形成政务数据资产沉淀。更重要的是,“中台架构”能够提供小步快跑、快速创新、快速升级、快速部署的平台支撑,形成应用数据开放、数据安全监管和自动化运维的平台能力,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运维管理成本。基于云计算云原生的“中台架构”将改变传统政务服务软件的技术架构和开发生态。

(2)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电子政务的发展从内部办公走向社会化服务,“互联网+”技术推动“万物互联”,政务服务各领域的交互数据、衍生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等被沉淀下来并快速增长。随着近年数据存储技术和算力的突破,协同过滤算法、分布式计算、离线计算和并行计算等的应用日趋成熟,数据的采集、挖掘、清洗、交换、建模、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有了更加深度和广泛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发展使得更多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应答、网上办事辅助填报、24小时无人值守大厅、政府网站助手等大量政务服务应用场景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用户画像、千人千面、智能推送面向更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语音助手、智能AI被运用于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服务群体,深度学习、城市大脑、知识图谱在社会化治理、舆情分析和领导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方兴未艾,随着移动多端化和入口多样化,数字政府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3)5G时代背景下的移动政务多端一体化技术发展成为趋势:5G时代背景下移动政务服务将以多种形式泛在化,特别是多点触控、智能语音等新的交互方式的出现,使得新一代智能终端不再局限为手机,而是扩展到了智能腕表、智能家居、智能车载、AR眼镜等多场景和多用途,政务服务也因此通过更多渠道渗透到企业和群众的方方面面。5G高速率、低延时、低功耗的技术特点将使得终端协同处理、采样分析和数据交换等能力大幅提升,使移动多端设备具备物理办事大厅的服务能力,将催生更多政务服务“端”的形式。

移动政务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数据同源多端一体化”,即移动应用开发一次便能适配所有终端,能够自动适配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一体机终端软件以及未来出现的其他终端载体,能够支持华为、VIVO、OPPO、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厂商的“快应用”标准,实现跨应用的服务共享和通办。移动政务多端一体化技术可以快速搭建应用场景,降低应用开发的难度和安全风险,并在技术上实现Android、iOS应用市场热更新。随着政务服务平台各业务数据的相互融合,移动多端一体化技术将会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等工作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4)区块链技术推动政务服务全面升级: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2021年6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的共同维护和利用,在教育就业、医疗健康和公益救助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应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利用区块链建立数字化可信证明,在司法存证、不动产登记、行政执法等领域建立新型存证取证机制。发挥区块链在版权保护领域的优势,完善数字版权的确权、授权和维权管理”。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电子票据、电子证照、身份可信授权认证、隐私数据保护方面已经有了部分探索。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隐私保护、分布式容错和智能合约等技术特性,实现数据认证的去中心化,为数据的提供方、使用方、授权方和监管方提供可信、安全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并提供数据鉴权、追溯和审计等能力,保护数据隐私,促进数据有序化地开放共享。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社会信用、效能监管、跨组织数据共享、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5)自主可控信创产业的发展将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和国产化升级:目前,我国自主的信息技术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很多关键技术和设备仍依赖进口,该领域相关产品开发和运行都高度依赖国外厂商的软硬件系统,存在技术封闭、成本昂贵和安全漏洞公开等隐患问题。我国集成厂商、互联网、第三方机构、高等院校领域合计24家从事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和服务的单位发起成立了隶属于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信创工委会”)。信创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其核心是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国产化自主可控”。

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可控信息产业的发展,明确了计算机信息系统自主、可控和安全的三大需求,大力推进党、政、军及关系国家安全的关键行业的网络安全建设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建设,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实现安全可控的政策,如《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0版本)等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以推动整体信息产业的有序发展。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甚至国家安全,推进其国产自主可控的意义重大。随着我国自主可控信创产业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软件国产化替代将成为长期趋势,政务服务领域已经涌现出大量基于国产化体系架构的产品和应用实践,这将带动国产CPU、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浏览器等基础设施和基础软件在电子政务行业的大发展。随着我国各级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政府内部管理的数据化、政务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以及数字政府门户平台建设更多地需要弹性计算、分布式、微服务、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的支撑,而这些支撑技术支持全国产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5、电子政务行业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家十三五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打破思维惯性,强调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创新业务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强化纵横联动协同治理、加强技术供给侧创新,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放管服”等改革任务,助力政务治理,实现由项目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变。

手机验证
请您输入您的手机号,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输入手机号:

  • 图片验证码:

  • 输入验证码:

您的订单已提交
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能联系
注册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企业名称:

  • 手机:

  • Email:

  • 其他要求:

    您可以留下您的疑问,待我们沟通时能更好的解决。您提交订单后,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网页聊天